老队长接着讲起了杨师傅的往事。他说:“杨金师傅是参加打洞后留下管水的,他老家住在南渡江下游右岸,解放前那里经常闹水灾,1948年那场大洪水,爹妈不幸被洪水冲走了,13岁的他被一位老船工收养,从此立志要治水,为爹妈‘报仇’。解放后当了水利工人,参加过县内许多水利工程建设,前年跟着工程队来这里打洞,因资金不足,只打洞不衬砌,洞子打通了他自愿留在管水站,同我们一起管水。快三十岁了还孤身一人,平时寡言少语,不善交往,一心只扑在治水里,天天忙在渠堤田头,风雨无阻,真是个忠厚的好人。”
“啊!原来是这样。”海英听了一征,很有感触,王兰听了也很敬佩。方芳对她们讲:“你们是管水员,今后得向杨师傅好好学习,服从他的调度管理,也要多关心照顾他。”
王兰乘机说:“照顾杨师傅的事就交给海英负责好了!”
海英听了脸发红,指着王兰骂:“你这是故意报复………。”
老队长和方芳都忍不住笑了。这时候远处也传来了劳动的阵阵笑声,石门岭两边的男女社员,欢欢喜喜地在田间忙碌着。水有了保证,丰收就有了希望!
日期:2010-02-19 11:38:56
——23——
冬去春来,春去夏至。转眼间,方芳已经驻队生活了八个月,她深深爱上了石门村,爱上了这里勤劳俭朴的人们。王大妈也深深爱上了这位从城市下来的姑娘,她们像母女一样一起生活,互相体贴,互相照料。
早起大妈点火做饭,方芳喂鸡喂鸭;吃过早饭,大妈洗碗扫地,方芳挑水洗衣;晚上收工回来,大妈烧火做饭,方芳去菜地松土浇水;吃过晚饭方芳劝大妈歇息,自已收拾碗筷,引鸡回笼,上油点灯,缝补衣服,把家务活做完。如果晚上不去开会,二人就唠家常,方芳一边讲一边给大妈捶腰揉背,让她身子骨放松好睡觉。泥砖屋矮小,又是人畜同丨居丨,柴草同房,但二人同床睡的香甜。时下生活有困难,早上不是吃番薯就是啃芋头,中午与晚上吃的是番薯粥,萝卜干或虾浆拌薯叶当菜,有时是竹笋与芋头梗煮小鱼虾。母鸡下蛋了,大妈看着瘦了的方芳,蒸个蛋花给她吃,她怎么也不肯吃,开始说留着孵小鸡,后来又说工作队规定‘三同’不能吃,大妈气起来把蒸蛋分成两半,各人一半,又好气又好笑地对她说:“这是‘三同’了吧!”方芳没法只得吃。母女俩就这样过了多半年。
1966年5月工作队完成任务撒出村时,全村人出来送方芳,老队长感激她,社员感谢她,大妈舍不得她。干部社员敲锣打鼓送她到村口,老队长、大妈与海英她们执意把她送到队部,方芳劝阻了一程又一程,眼泪流了一趟又一趟,他们硬是送她到工作队部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出村前,方芳还专程到石山生产队王兰家去作客。丈夫不在家,快二岁的女儿王南看见方芳进来,小嘴甜甜地叫了一声:“阿姨好。”方芳忙抱她起来,把带来的一包小糖和一罐麦乳精送给她,王兰连忙叫亚南谢谢方阿姨。方芳看过她简朴的住家后,向老班长讲述了这几年海明水库的建设情况,讲了自已的工作经历和生活变化;王兰也讲了回乡生产与结婚成家的经过。方芳听了说:“如果留在水库,或许已经成工人了。”
王兰说:“那里都是做工吃饭,家里虽穷,但过惯了也舍不得离开!”
是啊!乡土难舍,虽然目前还不富裕,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一代又一代奋斗下去。姐妹俩在一起谈了很久很久,吃过午饭后方芳才挥泪告别。
方芳在自我总结中写道:“这次四清运动是一场重新教育人的运动,不是为了整干部,而是教育人,挽救人。我参加这次运动,不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而且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四清工作团评她为模范工作队员。回到单位后,组织上准备调她去农村工作部工作,因我半年前已借调到了海明灌区工程指挥部,时任指挥的罗文知道后,要求将方芳一起调来,分离了近一年的我们,又将在水利工地上相会!
方芳离开石门生产队后,一直关心着队内的生产发展,惦记着王大妈,每月都按时写信与寄一些粮票和零用钱给大妈,像女儿孝敬母亲一样,从不间断,直至她老人家过世。
日期:2010-02-20 12:19:58
第五章动荡的工地生活
——24——
方芳下乡后,我留在局里负责全岛中小河流规划汇总。
“海南岛位于祖国最南端,状如复盆,以中部五指山为中心,向岛四周逐渐递降,产生了154条短而壮的独流入海河流,虽然多年平均降雨量有1500至2000毫米,但水都白白流入大海,大部分农田属‘望天田’。解放后虽然大兴水利,至64年可灌面积已达212万亩,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全岛工程性缺水仍然很严重,要实现粮食自给,加快开发宝岛,水利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规划的目标是………。”
一位来海南视察的领导,听了规划汇报后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是海南缺水,而是让水跑掉了!”
谈起水,它是一个很有灵性的东西,有一套应变自如的隐身术。常态下它是液体,到沸点变成气体,冰点以下为固体。它反应迅速,生命力很强。刚从天上一点一滴降下时,它知道自已弱小,拼命冲破阻挡,穿土钻地,集结成涓涓细流;细流虽比滴水强,但仍势单力薄,要生存还得乘虚渗透,无孔不入,千方百计汇入江河;江河也不是它的终点,奔向大海才是目标,它又不顾河槽束缚,不怕悬崖断壁,顽强搏斗,川流不息,直至汇入大海。大海浩瀚渊深,回归大海就任由它逛游了!它滴水穿石的毅力,无孔不入的钻劲,川流不息的奋斗,奔向大海的追求,都值得人类学习;但它的脾气也很古怪,性格奇特,令人难以捉摸。它软时刀砍不断,硬时坚如磐石,热了会烫手,冷了能寒齿;它能兼容并蓄,也会清洗污秽。弱小的时候,它四处流窜,东躲西藏,害怕被捉;大了就蛮横霸道,横冲直闯,泛滥成灾。它静的时候,没有起伏,没有波澜,低沉凝带;动的时候,乘势而下,一泻千里,昂扬奋进。它温顺的时候,血溶于水,水乳交融,凡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它;但它狂怒起来,就会乘风作浪,翻江倒海,危害众生,无恶不作。要征服它,叫它听从使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它还是细涧小溪潺潺不休时,驯服它还不会太难,当它跑进大江大河称王称霸时,征服它就会遭到激烈的反抗,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战胜它。所以与水打交道,首先要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才能谋划,制定良策,进而征服它!
南渡江是海南岛上最大的河流,在江中兴建的海明水库,经过多年的艰苦建设,已经关闸蓄水,但要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从60年到65年,灌区只开挖了一条12公里长的总干渠和27公里长的分干渠,灌田不足22万亩。为了早日发挥工程效益,上级决定实行‘民办公助’方针,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成立灌区工程指挥部,罗文局长兼任指挥,朱轩任副指挥。
1965年10月,我被借调到灌区工程指挥部工作,走前田英局长再三鼓励我:放下包袱,大胆工作。我也觉得换个环境好,自已是学农田水利的,到灌区工程第一线去,更能发挥自已的专长。
按照‘民办公助’方针,受益区民工自带口粮,自备工具上工地,政府补助材料和少量菜金。1965年8月开始第一期工程,开挖东干渠那大至和庆段10公里长渠段,群众积极,三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我在美扶工地蹲点,采用水中填土法筑成大填方,获得了好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