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20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今要修渠引来海明水,正是石山人民千百年来的期盼啊!因此出现了许多夫妻同台报名,父子、兄妹争上工地,母亲送儿女,婆婆送孙子,公孙三代同行的动人事迹。身经百战的琼崖纵队老战士上来了,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建设的老石匠也自告奋勇上来了!已经结婚的杨金与海英,这次也一起上了工地,他们的民工营步行百余里,赶到渡口时天已晚,渡船停渡了,怎么办?正在为难之际,从对岸涉水来了二十多人,手拉手在水中组成了一道人墙,保护大队伍过江。原来羊山公社知道他们徒步上工地,就连忙组织这些青壮年去迎接。红旗公社的民工非常感动,他们说红旗与羊山农民一家亲,不凿通石山,引来海明水,我们决不收兵。次日他们来到怪石嶙峋、荆棘茫茫的儒茅山上,自已动手盖茅房,没有竹木山里砍,没有茅草自已割,搭起了一间间工棚,安营扎寨,开始施工。

  全营的任务是凿通三百米长的石方段,这段石头又大又硬,无鼻无眼,钢钎落下,火星四溅,震得臂膀发麻。回火锻打的钢钎数不清,民工手上的血泡起了一层又一层,却没有人哼一声,更没有人退缩。海英小时候看见放鞭炮就掩耳逃跑,这次在杨金师傅的带领下,竟练成了一名爆破能手,一次能点燃八个炮。有一次,同伴有个炮眼没点着,她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补点,成了爆破女英雄。

  红旗民工营就是靠这种硬骨头精神,五十天就把这段石山打通了,为工地又树起一个赶超的榜样。杨金和海英也被评为水利标兵。方芳还特意赶去向这对水利夫妻祝贺,还请他俩向老队长、王大妈和王兰姐他们问好。
  定安县本来已上够了人,屯昌现场会议后,又组织四千民兵在县武装部长的率领下,急行军增援。紧接着,临高县三万多,儋县三万多,海南和海口市近万名机关干部与街道居民,都相继投入了大会战。
  处于会战中心地带的澄迈县,有四万多人涌上工地,他们以主人翁身份,热烈欢迎兄弟县民工到来,把最大最新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给战友住。一个二百余户的村子就接待了一千多名民工,各家各户都住满了人,村里的井水不够用,白天让民工先用,夜里村民才去挑水,村里的老人说,这么多乡亲离乡背井来这里为我们修水利,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渠道挖通了,水到就好了!

  在一百多公里长的工地上,红旗招展,战鼓雷呜;往日荒山野岭,如今成了战天斗地的战场。施工高峰时,军民人数达到十四万人,比当年抢攻大坝一七0还多出一倍多,他们风餐露宿,忘我劳动,连续奋战一百五十天,率先完成了上三级渠道土石方开挖任务。
  日期:2010-03-01 12:36:07
  ——32——
  大会战中的渡槽、桥梁、涵洞、跌水、闸门等690宗配套建筑物,由各市县组织能工巧匠同时施工,相继完成,为全线通水创造了有利条件。唯一令人担心的是横跨黄竹大盆地的1220米长巨型渡槽,这是关键所在。它象咽喉一样卡住下游三县市九十多公里长主渠道,紧紧控制着七十多万亩耕地用水。怎么办呢?为了就近领导,会战指挥部由福山前移到黄竹渡槽工地,施工前先优化设计,采用单跨15米,槽身半径2米,高3.15米的半圆形薄壳钢筋混凝土筒支梁结构,就地预制吊装。施工需要的近万方砂石料和几千吨水泥、钢材,全部由部队和地方车队来突击完成。我的施工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8月3日,朱副指挥讲:要充分发挥现有车辆的作用,日夜两班,人停车不停。62部卡车共完成了716车,运碎石980立米,河砂1280立米。石连长带领的汽车连日平均抢运砂石料15车次,他驾驶的5号车装运了21车,超额完成了全连任务。目前砂石料供应充足。

  槽身预制吊装是这场战斗的攻坚战,预制由指挥部属下的第四工区承担。这是一支从1958年参加海明水库建设的民工中留下的‘专业队伍’,承担过各种类型建筑物的施工。这次采用就地正浇槽身的方法,木工组用定型钢板代替木外模,改进内模,制作了全套安装、拆除都很灵巧的模具。钢筋组和泥工组采取流水交叉作业,槽身浇筑进度由一个月6跨升至10跨、14跨,最高达到21跨,六个月全部完成了81跨槽身的浇筑任务。

  负责槽身吊装的机械安装队,队长王学师傅参加过很多大型设备吊装,也去韶山学习过120吨槽身吊装的做法,凭他多年的经验,在技术员徐呜的指导帮助下,他带领安装队改进吊装设备,开始试吊时三天吊装一跨,后来把固定杆脚改为灵活的和尚头,架设钢轨来移杆,平均日吊装由一跨升至二跨,最高达到三跨。八十吨重的槽身在王师傅的号令下,被灵巧地吊到14米高的槽墩上,三个多月就完成了全部吊装任务。

  海明灌区这宗标志性建筑物,宏伟的黄竹大渡槽,终于在1970年元旦前建成,它象一条巨龙横卧在黄竹盆地上,将每秒吞吐26.6立米的水量,滋润着七十多万亩农田!
  黄竹大渡槽的建成,更有着鲜为人知的特殊意义!这是全体建设者献给当年解放海南岛而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的祭果。工程开工前,朱副指挥带领我们到风门岭烈士纪念碑前祭拜,给我们讲述了这场解放海南的决战。
  1950年4月17日,我四十三军在玉包港登陆后,会同琼纵三总队向黄竹、美亭一带挺进;四十军在临高角登陆后也挥师向海口前进;这时敌六十二军急忙在澄迈集结,敌三十二军由海口一带向黄竹增援,企图阻止我军夺取海口。我军决心在黄竹一带展开一个大规模的围歼战,它对整个战局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在黄竹与美亭之间的风门岭,成为敌我必争的主要阵地。20日晚,我四十三军三八一团一营一连抢占了风门岭一0五高地。21日上午,敌两个团分东、北两面包围风门岭,还集中一个山炮连、三个迫击炮连和五门火箭炮,三至八架飞机,对一0五高地乱轰滥炸。仅二百米长的孤形阵地上,落了千发以上炮弹,敌机扔下的小型杀伤弹有数百颗之多。我一连英勇顽强,沉着应战,他们高喊着:“生在红旗下,死在阵地前,为解放海南,死了也光荣!”先后击退敌十三次连续进攻,打死打伤敌五百多名。一连指挥员和大多数战士都牺牲了,剩下十三名负伤的勇士坚守到后续部队赶到,一举把敌人击溃,保证了主力围歼战的胜利,被授予‘渡海英雄连’。与此同时,全国战斗英雄刘梅村带领‘渡海先锋营’,经过二天激战,把顽固据守在黄竹村的敌三十二军七五四团歼灭殆尽。21日晚,我军形成对敌合围态势,22日全歼美亭突围之敌,至此薜岳吹嘘的‘伯陵防线’全线崩溃;23日八时解放海口市;4月30日全岛宣告解放。在这场决战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形象和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这次大会战!

  解放海南的决战在这里胜利了;海明灌区大会战也在这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日期:2010-03-02 12:45:53
  ——33——
  1970年1月8日至14日,省革委会生产组和海南革委会生产组联合组成海明工程验收组,对海明水库库灌区工程进行验收并移交管理。田英局长作为海南区农林水战线革委会代表参加了这次验收。当我与方芳见到他时真是百感交集,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彼此问寒问暖,我们为他被‘解放’恢复工作感到高兴,他也为我们不掉队感到欣慰,还特意到家里看望了小松,祝愿我们全家快乐、幸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