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32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各地又相继掀起了新的农田基本建设热潮,海南抽调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海明灌区罗前坡搞试点,我负责水利方面的工作。试点工作从1977年初开始,先搞规划设计,然后组织实施。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陈农,提出将罗前坡与美谷洋联成一片,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个新思路对我们很有启发。我是第一次认识这位土生土长的县级领导人,他比我小三个月,1936年11月生,家境贫寒,七岁丧父,全靠母亲养大,他家祖宗三代无读书人,母亲支持他上学,但因家庭太穷,读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海南解放使他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白天劳动,晚上帮土改队整资料,1954年被推荐担任乡文书,从此走上了工作岗位。他学习刻苦,工作勤奋,爱恨分明,敢于负责,一步一个脚印,从乡文书到管区总支书记、乡丨党丨委书记、县共青团委书记、县委常委,1976年任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生产。这次他提出不只种粮、要全面发展的规划设想,打破了框框,闯出了一条新路。

  二个月的实地勘测,方案优选,编制了一套规划设计蓝图。基本农田以治水改土为主,实现排灌分家,做到内涝排得出,积水降得下,用水灌得上;能种稻、花、薯(水稻、花生、番薯)。坡地整治要实现两化,坡地梯田化,梯田水利化,高地植林胶,低坡种蔗茶,山水林田路,全面得发展。
  为了动员群众搞好施工,陈副书记还与我们一起编了施工顺口溜:田洋开三沟(灌溉沟、排水沟、环田沟),沟顶修成路,洋大成‘用’字,洋窄成‘月’型。坡地搞两化,‘三跑’变‘三保’(保水、保土、保肥);先定三条线(灌水渠、排水沟、田间路),再安梯级田,路随坡上下,渠走等高线;田形不求正,田面必须平。先修渠路后平整,平整先要保表土,挖起深土筑田基,再把表土复盖上,水旱轮作两相宜。

  在动员大会上,陈副书记又提出秋治坡、冬治水的战斗口号,各乡社农闲时节组织万人上工地集中突击,农忙时留下1500人继续施工,他亲自坐镇指挥。中等身材的他,身体结实匀称,为人憨厚朴实,平易近人,在他黝黑的脸上总带着温情笑意,使人感到亲切、随和,干部群众都愿意与他撇开心扉谈家常,有事喜欢找他解决。在工地上,他经常头戴一顶竹笠,肩扛一把锄头,卷起裤腿赤着脚,同社员群众一起劳动,犁田耕地,插秧割稻,挖沟修路,挑土推车,样样在行,既熟练又能干,与地道农民一模一样,不认识他的人往往把他当成农民,初次见面,你不相信自己找到的人就是县委副书记。这段时间,他从早到晚,除了参加劳动,那里有问题,就会出现在那里。他常讲: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番薯。

  记得审查规划时,他找我去商量梯田分块问题,原方案是把田块划分方整,既美观又便于机耕,陈副书记问我:“方整比不方整多出多少土石方?”
  我说:“由坡度大小而定,一般相差三分之一到一半。”
  “规划着眼长远是对的,能不能分二步走,先整平,后求正?”
  “为什么?”
  “梯田整平就能保水、保土、保肥;田块方正划一,挖填方量多,田埂难稳固,目前全部机耕也不现实,先依地形分块,省工省料,见效也快,你看怎么样?”说着,一双充满智慧与敏锐的眼睛直望着我。

  他好象在等着我的评判,其实他已经评判了我们方案的不切实际,我深感他讲的在理,赞同他的意见,最后将梯田分块改成了‘田形不求正,田面必须平’。当时我暗自思量,他比我们技术人员想的还深,考虑的更周全,自感惭愧!
  他好象看出我的心思,问我多大了,在那里读书,家里有什么人,与我谈起了家常。他高兴地说:“我们是同年,我从小务农,缺少文化知识;你是读书人,懂专业技术,我拜你为师,跟你学点技术,你愿意帮我吗?”
  我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我是诚心诚意的,工作太需要知识与技术了。”他接着讲起了自己的身世,最后感慨地说:“初一的文化底子,迫着我勤奋苦学,拜能人为师,甘当小学生,不敢偷懒,不敢装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
  这次交谈之后,我们更亲近了,他常问我一些工程技术上的问题,例如“流速与流量怎么计算?”、“渠道断面如何设定?”,还同我们一起测量放样,检查质量,验收工程,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摆官架子,不怕掉面子。他的言行给我触动很大,不得不佩服这位同年人,他促使你积极主动去工作,共同努力来完成这次试点工作任务,一直忙到年底我才返回管理局。

  日期:2010-03-20 13:10:09
  ——49——
  长年出差在外,家里的事全靠方芳操持。有时匆匆回来,问她有没有为难之事?她总是说没有,还是那句老话:“放心去吧,把你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我知道,作为局丨党丨委成员的丈夫,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她的最大支持与安慰。我也知道,一个女同志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那份艰难与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我确实帮不上忙,只好尽量不给她添麻烦就好了!

  这次回来,我照例问一下家里的情况,他照例回答照常,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不乐意回来就谈家事,反而问我试点工作怎么样了?我说管农业的陈副书记很有本事,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她听了很高兴,说有试点做样板,用水管理会跟着上一个台阶。话没有谈完,科里又有事请她去处理了。我思量着她的话与反应,觉得有点异样!
  过一会小松放学回来了,他已经是我们子弟学校二年级学生,见到我就问:“爸爸,你到那里去了,这么久都不回来!”
  我说:“出差啊!是不是想爸爸了?”
  “妈妈也出差,就我一个人在家,你们都不管我!”
  “妈妈不是天天在家吗?”
  “不,好多天都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回来。”
  我听了就急,忙问:“谁给饭你吃?”

  “我去食堂买。”
  “怎么回家?”
  “自己开门回家。”
  这时我才注意到他脖子上套着一根红绳,下面吊着一把钥匙,我怜惜地把他拉到自己怀里,爱抚地对他说:“好孩子,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小松在我的怀里告状似的说:“爸,我把钥匙丢了,进不了家,是陈阿姨叫我到她家吃饭的。不是陈阿姨,那天我可要挨饿了!”
  “妈妈知道吗?”
  “妈妈回来抱着我哭了。”
  我惊讶着,没有想到事情这么严重!当天送小松去学校的时候,我向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又到陈聪母亲家去问,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九月开学不久,轮到他们班级去基地劳动,那天方芳刚好要去黄竹管理区处理轮灌调水问题,就把房门钥匙交给小松,用一根小线栓在他的裤腰带上,告诉他回来后自己开门,拿饭票去食堂买饭吃。母子二人过这样的日子也不是一、二次了,谁料小松劳动回来,走到家门口摸裤带上的钥匙不见了!小家伙也不告诉老师与邻居,就一个人沿着原路走回劳动基地去找,从家里到基地有二公里多路程,到那里还要穿过一座闸门的工作桥,才能进入基地,可怜的小孩子就一个人来回找,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回到家门口,站在门外进不去,人又累又饿,忍不住就坐在地板上哭起来了,陈阿姨闻声出来,才知道出了事,忙带他到家里,一边给饭吃一边安慰他,下午送他去学校后才打电话告诉方芳。

  方芳知道了心急如焚,匆忙从黄竹赶回来,到家时已是傍晚,小松正好放学回来,方芳见了急忙抱着他连声说:“都是妈不好,给你受惊了!”说着眼泪就像开闸泄水一样涌出来了!怎么办呢?工作就是这样,总不能有事不出去处理啊!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她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改用显眼的红绳子穿着钥匙挂在脖子上,请班主任、陈阿姨和在家的同事多关照。

  第二天晚上,我带有责备的口气问方芳:“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
  方芳解释说:“事情都过去了,告诉你有什么用,有老师、同事与邻居帮忙照顾不是很好吗?”
  “你放心吗?听说学校里最近有学生溺水死了?”
  “有这事。星期天,大班三位同学偷偷去渠道里玩水,有一位不幸落水被冲走了,第二天才找到尸体。学校三申五令不准私自去游水,有些孩子不听话,老师看管也不严,这是个惨痛教训。”
  “小松现在是似懂非懂的时候,管不好也会出事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