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位大仁人,也是以孝闻名。那个人叫郭巨,家里很穷,一家三口,他夫妻两个加上他的母亲,勉强才吃得饱饭。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家里添了人口,就都吃不饱了。儿子三岁时,郭巨见他胃口越来越大,母亲经常把自己吃的东西让给他,就和妻子商议:“儿子嘛可以再生的,母亲不能饿死啊。我们必须把儿子杀了,好节省粮食供母亲吃。”妻子也学过一些儒学,知道妻子应当无限听从丈夫的深刻说理,于是他们准备要杀掉儿子。为了给儿子留个全尸,他们决定把他活埋掉。于是趁着夜深人静,他们在后院挖了一个大坑,把熟睡中的儿子放进去,活埋了事。从此一家只剩下三口人,都能吃饱饭了。儒家对此评说:郭巨对母亲的孝心,犹如天赐黄金一般光彩照人啊。有儒生作诗颂说: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在大仁人的故事广泛传扬之后,就以这些大仁人为典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评选更多的“大仁人”,并张榜公告了大仁人的三个标杆:对朝廷是否忠诚,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同辈是否信义。这当中,第一条由官员评,内容包括有无犯过法、骂过朝廷、越级上告过不法官吏,有无逃避过劳役、有无通敌诸事,其中尤以越级上告官吏为严重,因为刁民告官吏本身就是不忠,不忠是最大的不孝。第二和第三条由各宗族内部评议、官吏监督,内容包括是不是好赌好嫖,是不是好骂人,有没有骂过长辈,有没有不肯借东西给人家,如果这些都没有,可以评为仁人,如果有一样就是不仁人。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巨的公事。为了确保各地顺利开展这项公事,司马懿下达了硬性指标:每一个村至少要评出一个“大仁人”和十个“不仁人”。一个村要是没有一个不仁人,那不行,那就要用查三代的办法。只要祖上有人不仁,就把他划为不仁人;大仁人也同样。为了警示世人,每一个村庄还必须杀死至少一个不仁人,挂尸村口示众。每个村子都要杀,必须做到村村见红。
日期:2012-06-08 10:36:11
为了策动所有的人参与并形成良好的效果,朝廷特设儒都督一职,每个儒都督下面有督掾、主薄两个属吏及精壮士兵一百人。派往各州郡的儒都督对任何人都有生杀之权,可以强制执行儒教七要的推广。这些儒都督都是虔敬的儒教徒,做起公事来循规蹈矩,套路一套接着一套,套套不离《礼记》和《论语》的规定,十分难得。他们下到各州郡、各村落以后,又策动各村特别成立“仁义社”,由儒教中坚组成,配合儒都督办事。准备充分之后,全魏国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轰轰隆隆的大公事。
“报——疯、疯了,有人提着自己的头发飞了,马,马都骑着自己跑了!”
“知道了,下去吧。大惊小怪。来,我们继续商议这项大公事。”
这项大公事,分四大步骤进行。首先是在所有的百姓中进行“泣诉大典”。这公事名为大典,意思是和祭祀祖宗一样重要。这是把全村落的人聚集起来,由其中的典范之人向着众人一个接一个地哭泣和痛诉所经历的不仁事和不仁人。
泣诉公事由各宗族的族长主持,不能胜任的族长由儒都督另选人取代。因为各族都有祠堂用来祭祀祖先和先贤,也用来办理婚、丧、寿、喜等事和商议族内重要事条,因此公事也选在祠堂举行。
举行前先在祠堂前面搭一个戏台,参与者就在戏台上表演。所有的人都必须参加泣诉公事,其中在外作佃客、奴婢的,以及客居的,归属主人所在宗族;兵户则另由军队安排议事。
日期:2012-06-08 10:47:30
11、风暴席卷
泣诉大典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薄仁人”和“不仁人”的不仁之事集中揭发出来,以便让人警醒,吸引教训、教育后人。
在祠堂正式的泣诉公事开始以前,出于儒教的演戏天赋,事先都要在大户人家的院子里进行排演。由仁义社和合格的族长出面,先让每一个人都讲出不仁和少仁带来的危害,并讲述自己身上所发生的精彩动人的仁义故事。然后从中挑中一批精彩的故事和会讲故事的人,在祠堂聚集议事的时候站出来,像演戏似地讲述不仁之人的不仁故事,然后让不仁故事的主角站到前面,接受训斥。
由于训斥容易带来更厉害的训斥,更厉害的训斥又容易带来激动的情绪,激动的情绪又会带来更激动的情绪,情绪与情绪之间又会互相感染、提高,到后来,场面就会像一场真正的大戏:泣诉公事的活跃者一个接一个的跑到台上控诉不仁。他们怒目圆睁、义愤填膺、声嘶力竭,控诉到伤心处,有的痛哭呼号,对故事主角义愤填膺、手撕嘴咬、拳打脚踢。到这个时候,仁义社就会有人照儒都督事先写好的话语高呼:
“消灭不仁人!”
“用仁义统一天下!”
“孔夫子万岁!”
“皇帝万岁!”
“司马太傅万岁!”
“儒教七要运动万岁!”
“消灭吴国!消灭蜀国!”。
日期:2012-06-08 10:59:02
这些话语中,诸如“消灭吴国!消灭蜀国!”这样的呼喊话语,是司马太傅亲自加上去的,其中的这些话语中,诸如“消灭吴国!消灭蜀国!”这样的呼喊话语,是司马太傅亲自加上去的,其中的深意连儒都督都一时难以索解。深意连儒都督都一时难以索解。
下面的消息随时都由驿站快马送报京城。在诸多的消息中,司马懿对 “万岁”一词最感兴趣,作为一个熟谙儒家经典的儒学传人,他知道《诗经》中就有“寿考万年”“君子万年”“天子万年”“万寿无疆”等颂诗,战国文献中见者更多,当时皆为人们常用祝福语。“这个词真是响亮啊,也许,”司马懿对两个儿子说,“此词以后可以作为皇帝和太傅两人的专用语也未可知。”
泣诉公事有效地调动了天下百姓参与儒教七要大公事的心愿,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事实上,人们关心的是第二项公事:挖不仁财。
这是司马家为了让所有人明白“天下权财应归仁义者”的说理而发起的大公事。对于儒教最正统的传人、可称儒教大主持的司马懿来说,孔子所说的“君子义以为上”是十分重要的;况且孟子也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行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日期:2012-06-08 11:39:10
儒教先师荀子还提出在仁义和利益之间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义制利,使每一个人都向着善去做,国家和社会才能谐和稳定,这才是每一个人的大利所在。义是利的父母,利对义应该像孝子对父母。所以,作为一个将来的儒教之国,当性命和说义发生冲突、不可兼得的时候,就必须舍弃性命而保存说义,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则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为此,司马昭赋诗说:“生命诚可贵,黄金价更高,若为仁义故,两者皆可抛。”司马懿在此诗后面又添两句:“义是利父母,万事先为孝!”
“挖不仁财”就是把揭露出来的不仁之人家里的金银珠宝从地底下挖出来,供仁义社和儒都督享用。但不仁人岂肯说出不仁财埋藏的处所呢?所以,就要发起这个公事。此公事的类目包括:私设公堂、刑讯逼供、挖掘财宝、众人私分四种。
他们先把不仁之人戴上高帽子、胸前挂上写着“不仁之人”的牌子,然后就用铁链在他们的鼻子上穿进去,像牛一样拉着游街,让街上的人向他们吐唾沫、扔垃圾,游完两圈后再拉回祠堂审讯逼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