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极品男人的战争:诸葛亮大战司马懿》
第29节作者:
斗战胜佛不悟空 “嗯,还不够。”嵇康吐了一口气,“写出和我看上去一模一样而实际上大相径庭的诗,的确很有智慧,但还不足以让我佩服。”他为长乐亭主没能够征服自己而欣慰。
“那你再看看这首诗,”金乡公主又拿出一张纸,递将过来,“你念出声来。”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这,有什么?好俗啊。”
“你把这首诗倒过来读读看。从最后一个字,倒读上去。”
嵇康依言读完,不由把背挺直,正襟危坐起来:“这个长乐亭主,原来这么好玩吗?”顺着读: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倒着读: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中间断开来以后再顺着读,每一句再倒着读。
“这的确适合闲在闺房的亭主,”嵇康翻来覆去去看着那首怎么读都是同一首诗的有趣之诗,“不过,”他眯眯眼,“这只是小聪明,不够智慧。”
金乡公主听到这话,气得双气充双颊,说:“我再拿本书给你看。”她令侍女:“把我书房那本《杨朱注》拿来。”
“《杨朱注》?”
“是啊,自从老庄哲学形成以来,我以为至今无有一人敢注杨朱,令我想不到的是,那位长乐亭主竟然已有注了。”
嵇康觉得脸上凉嗖嗖的,寒毛都竖了起来。如果她真敢注杨朱,那是当世第一人了。他这位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忘年交之友何晏,是当今第一名士,也只敢注《说德经》,而自己一直想注《庄子》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落笔,更不用说杨朱了。
日期:2012-06-14 10:53:16
这杨朱何须人也?乃是道家第一人。天下只知有老子、庄子,却不知有杨朱。事实上,先有杨朱,再有老子,再有庄子。杨朱是道家真正的始祖,注解他,需要比何晏还高几倍的功力。而且,注解杨朱还有一个工程,就是需要熟悉留传下来的几乎所有的先秦著作,再熟背《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然后从这些著作中,抽出杨朱的观点和故事,把它们集中起来,再进行注解。因为杨朱没有专门的著作,他的观点都散于其他人的著作之中。
当下侍女把一本书捧了上来,金乡公主随意翻翻了,笑咪咪地递给嵇康。
嵇康急不可待地急急打开。但见此书封面上写:杨朱论注。里面分成上下两卷,一是杨朱卷,二是杨朱学派卷。在杨朱卷中,她先引用《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所记,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说,有一次,杨朱外出时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他在路中间站着,向四面看看,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他开始号啕大哭。他对弟子说:“这哪是三岔路?这分明是我人生的歧路啊!”这个故事的下面,长乐亭主注说:时人惑之,此为矫情乎?抑或真痛乎?吾谓:真见识也!
另一个故事是,有一次,杨朱的弟弟穿了一身白衣出门去了,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已经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居然没有认出他来,朝着他吠叫,弟弟要打它,杨朱说:“且慢,狗没有错啊,你且不要打。你想,如果这只狗出门的时候是白色的,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黑色,你是不是会感到非常奇怪呢?”
下面,长乐亭主注说:嗟乎,吾人自以为人,不以为狗也!若以狗之眼观世,此世当为狗世乎?
日期:2012-06-14 11:02:01
33、一年都在放风筝
“有见地!”这两个注解使嵇康肃然起敬。他跳过去随意翻看下面,看到一节解释“一毛不拔”的。因为“一毛不拔”流传之广妇孺皆知,所以他十分急迫地要看她怎么样注解这句话。
这个典故来自《墨子》。某天,墨子弟子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而能使天下人获益,你干不干呢?”
杨朱答说:“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问:“假使能,你愿意?”杨朱默不作答。
只见在这个典故下面,长乐亭主注说:惜哉,天下人皆听这一毛不拔,却不知这四字后面的深意。其意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日期:2012-06-14 11:16:40
嵇康读到这里,已是汗流浃背。何晏命人给他擦汗,并在侍女擦汗的时候仔细看着他的脸和手臂。嵇康奇怪:“何君看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何晏笑:“当初魏明帝曾给我吃热粥,让我流汗,为的是看我有没有涂粉,现在我也如此待你,也是想看你有没有涂粉。没想到嵇贤弟果真是天生丽质啊。”
“现在不要说这个,我想知道,这长乐亭主真有如此见地?”
“我告诉你王弼怎么说她吧。王弼说:长乐亭主,《诗经》人物也!当初,王弼在阐释《损》卦九二“弗损,益之”时,提出了“九二不损而务益,以中为志也”的中说,这中说,正是受到长乐亭主对杨朱的见解的影响。”
“竟有如此奇女,何兄竟不早说,让我错失。我必娶她为妻!,公主,”他转向公主,深深一个揖,“可否助舍下一臂之力?”
“非也,非也。”金乡公主哈哈大笑。
原来金乡公主本意,根本没有要帮助嵇康成全姻缘之意,她原只是想羞辱他一番,让他为拒绝婚事而懊悔。这一切,都是因为,嵇康和他的夫君一样,是一个清谈者,玄学者。
日期:2012-06-14 12:25:34
事实上,金乡公主此生最懊恼的事情恰恰是嫁给了何晏。她曾向母亲哭诉何晏的放荡,说:“何晏越来越堕落了,越来越不像话,我怕他惹祸上身,性命都保不住呢,怎么办啊?”
她妈的回答令她意外。她妈笑着说:“如果他真的惹祸上身,你也就用不着妒忌了。”
她妈身为曹操第十一个小妾,习惯了一年到头见不到男人的日子,因此认为做寡妇也不错的。金乡公主身为名正言顺的夫人,幸好有母亲的这番开导,十年以后,当何晏被天下第一毒司马懿灭三族的时候,她却因足不出户、与何晏没有多少来往的原因而从刀口逃生,带着儿子去了天涯海角。
日期:2012-06-14 16:01:38
而在这个时候,当嵇康希望她能帮助他与长乐亭主重续姻缘的时候,她当然是一口回绝。
嵇康果真为自己的拒婚懊恼不已。他用尽一切方法试图去恢复这桩婚事,但其后所经历的一切,总算让他尝到了什么叫侯门深似海。他连靠近王府的机会都没有。
万般无奈之下,他开始放起风筝来。那天他在街上彷徨,无意中走进一家风筝店,心中就有了一个主意。他买下了所有的风筝,在每一只风筝上面写下庄子的文章和自己的诗赋,然后往王府上空放飞。在放光了洛阳城中的所有风筝还得不到回音的情况下,他只好自己做起风筝来。
日期:2012-06-14 16:40:19
他在一只风筝上写:“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