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极品男人的战争:诸葛亮大战司马懿》
第47节作者:
斗战胜佛不悟空 其次是改掉繁琐的礼制服饰。其时各个不同等级不同编次的人都规定以不同的服饰。如头上所戴的帽冠就分二十几种,其中通天冠只须皇帝一人戴,王公卿大夫戴平冕、远游冠、缁布冠、进贤冠、武冠、高山冠、法冠、长冠,舞人戴建华冠、方山冠、巧士冠,卫士戴却敌冠、樊哙冠。这诸多帽冠中的每一种又细分成更多尊卑、更多编次,如进贤冠,三公与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乡亭侯应该戴三梁冠,卿、大夫、八座尚书、关中内侯、二千石及千石以上应该戴两梁冠,中书郎、秘书丞郎、著作郎、尚书丞郎、太子洗马舍人、六百石以下至于令史、门郎、小吏只能戴一梁冠。其它服装更是纷繁复杂,其中“工商、皂隶、妇女不得服金银锦绣”的规范更让人反感。夏侯玄为此特别指出,服装根据职位和等级的不同分成绫锦、罗绮、纨素、金镂、银镂、麻布、棉布,过于麻烦,应该车舆服章皆从质朴,立即改制。
除上面两条之外,最重要的一条是改变官吏选举制度。出自寒门的先祖曹操曾吸纳法家的治国术,把用人唯才之道确立为曹魏的治政方略,目的就是要摧毁作为世族豪门士人的精神依赖的儒教,但后来因为曹操去世以及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儒教的势力开始上升,用人体制也逐渐变化,逐步废弃用人唯才政策,走向门阀专权,从地方中正选举到朝廷吏部都由世家大族控制,选官以德行为先,专看是否仁义礼智信,全然不管才干怎么样。这次改制,就是要恢复曹操所定的用人政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这三条改制使得这些正始名士彻底得罪了以儒教为尊的世家豪族,司马懿一向嗜血,这次更促使他下决心动用武力、血洗朝廷、全面屠杀,他暗暗发誓:“杀光所有反对礼教的人!”
而这次改制同时也让儒教士人们彼此纠集到一起,联合反对曹爽,使司马懿在朝廷和地方上的支持力量大增。
他开始暗中活动,一方面笼络世族朝臣如王观、蒋济、司马孚、高柔等,有计划按步骤地与曹爽、何晏等人作对,一方面暗中蓄养私家军队,个个培养为不怕死的死士,随时准备奋身一击。另外,他还大造谤书攻击曹爽、何晏、夏侯玄诸人,编造童谣,高唱:“何、邓、丁,乱京城”。
等到这一切准备完毕,司马懿便“吱吱吱”地磨好牙,钻来蹿去地等最后的机会来临。
这一天,大将军曹爽携手下重要官吏们陪魏主曹芳前去拜谒洛阳城外的魏明帝曹睿陵墓高平陵,曹氏家族的中领军曹议、武卫将军曹训也带着京城的中领军和皇宫的武卫军跟随前往,使得京城禁军只剩下中护军司马师的一支军队。
司马懿卷起看不见的长尾巴,当机立断,一举拿下皇宫,改组三公,掌控政事与军队,封闭洛阳城门,然后逼迫曹爽等人投降,再诬以谋反朝廷的罪名,把曹爽、曹议、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全部夷灭三族,然后追杀同党,血洗整个京城,成千上万颗头颅纷纷落地,血液中的阴气凝聚成一只硕大的血鸟飞遍整个魏国,把儒家礼教所造成的血雨腥风带向每一个人的内心。
天下所有士人一时哑口无言,全国上下除了动物的鸣叫和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全部鸦雀无声,云台山竹林中正在研究玄学的嵇康、阮籍都停止了弹琴,生来就是乐器的阮咸也住口不敢长啸。
事变之后,司马懿勒令魏主曹芳更改年号,不再称正史,改为嘉平,意欲使“正始名士”与“正始改制”的说法从大地上抹去。
紧接着,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全国推行儒教。儒教所到之处,其它精神形态必须灭绝。
而竹林七士中的嵇康、阮籍、向秀等人的玄学文赋都还在流传。
竹林七士作为正始名士的同党,声名远播,尤其他们目前正在旧玄学的基础上研讨新的精神形态,似乎是想创设新玄学。一旦新玄学创制完成,后果难以预料,因此,首当其冲,司马懿血洗京城之后要做的一件事是:血洗竹林。当然,与正始名士不同,竹林七士并无一人掌权,目前也无一人做官,至少在当下也没有什么危害,所以,司马懿给他们给出两条路:要么先拉拢后改造,要么先服役后剿灭。
日期:2012-6-23 21:03:00
9、以孝治国
因此,奉父亲司马懿之命前来此地的司马昭,其实并不是来杀刘伶的,他只是来杀汉献帝以给司马家立威而已。接下去,正如他父亲所想的一样,他并不是要杀任何一个人,而是想杀所有的人;他并不想杀刘伶,而是想杀成千上万的刘伶。杀完汉献帝以后,他就回去交差了。事实上,他是交完差之后才又带了兵包围云台山的。
杀汉献帝一事,令魏、蜀、吴三国之人尽皆胆寒,司马懿料想所有人已在他父子三人的威慑之下,就开始实施新的方略,托皇帝之命诏告天下:魏帝诏:圣人曰,百事孝为先,魏国将以孝治国。今日起,按儒教七要,各州郡所有人按四等分处,一等:忠、孝、仁、义、礼、智、信俱全者;二等,忠、孝、仁、义、礼、智、信不全者;三等,忠、孝、仁、义、礼、智、信缺失者;四等,七要全部没有者。各州郡县各级属吏,即日起开始登记造册!
鼻子上长着一颗大肉瘤的长子司马师对这个诏令很是不解,摸着大肉瘤说:“父亲,我们何不以法家之法治国,有不听从者,立斩,多痛快。”司马懿冷笑:“吱吱,这你就不懂了,其实儒家这个孝,比法国的法要厉害百倍啊。吱吱,你好好看我做事,用心学,将来天下还是要靠你们的。吱吱。”
控制皇帝、全面掌权以后,司马懿雷厉风行地采取各项全新措施。
首先是夺权:在朝廷,把享有参议朝政权力的元老级的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之职全部重新任命,由司马一党担任;对全国名士及普通士子进行忠孝考核,一致通过者担任尚书台下属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等五曹尚书及各级属吏。尚书台实际掌握朝政,负责各项政令的颁布与实施。掌握机密要事的中书令之中书监及各属吏亦全部更换为考核优胜者。在地方,各州、郡、县一级官员全部重新任命,并重新委派各州包括扬州、青州、荆州、雍州、河北都督,代表朝廷统军驻守,镇抚地方,平常地方军、政分途,特殊时期都督可以使持节诛杀州、郡长官。都督都由姓司马者担任,各都督府属官全由尚书台吏部任命。各州长官为刺史,属官分为别驾、治中、从事三类;郡由太守主事,如果是诸王封国所在,则郡称为国、太守改称内史,属官分主簿、记室、录事三类;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下设主簿、录事史等属吏。州、郡、县属官可由各级长官从当地大族人士中选择。
对于官吏的选拔继续实行察举、征辟、推荐三种制度,但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每郡的大小中正将本郡的士人根据容貌、才干、德行、家世等标准,评定为上上、上中以至下下九品,上报司徒府备案,作为尚书台吏部选任官吏之依据。各州的大中正官亦由姓司马者担任。大中正统辖郡县中的小中正,以此决定天下士人的前程命运。当然,所有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司马懿任命自己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军政大权尽数掌握。
等到各级官吏的人事排布已定,司马父子下令把全国户籍民户重新登记造册,归分四类,第一类,即儒教忠孝仁义礼智信七要俱全者,可以被举荐做官,成为公侯、卿大夫、上士人选;第二类,七要不全者,失去做官候选资格,只可以做下士、农、工、商;第三类,七要缺失者,只可作奴婢,无偿服役,视年度考核情况而升级,进入第二类或第一类。在三类之外,则完全不符儒教七要者,贬为终身奴隶,一辈子无偿为朝廷及各州郡县服役,无有翻身之期。根据这次儒教七要的考核,结果,刚刚排布已定的官吏全部又打散重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