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破烂的”的爆笑人生——我叫王老五》
第1节

作者: 劉柳六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开场白总是要说的,我是本书的作者,刘柳六。
  本文主要写的是生活,一个正常人类的现实生活,没有异界,没有武林,没有灵异,没有血雨腥风,没有后宫秘史,没有尔虞我诈。你是不是要问:“啥都没有你他妈还写啥?!赶紧滚犊子吧!”
  嘿嘿,别着急,我还有个绝活没透露捏,我就是传说中笑死人不偿命的主儿!这么跟你说吧,如果你要是有个抑郁啥的,就别吃药了,挺贵的,你就每天来天涯搜索下《我叫王老五》,进来看看,不出两天,你就差不多痊愈了。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文。(为了剧情需要,前两章是我做的铺垫,可能涉及不到太多搞笑情节,第三章开始男配出现,十章左右女主出现,你就乐去吧!友情提示:上班别看哈。)
  第一章——我叫王老五
  我叫王老五,这不是外号,而是名字,我身份证上的名字。要说你可能不认识我,但我兄弟你肯定认识,他是个著名中医,专门治上火的,叫王老吉,不过现在改名了。
  这个名字给我的压力很大,我甚至不敢告诉别人我叫什么,只是让他们喊我老五。我也想问问父母为什么不给我起个“人”名,但我没有机会,因为我没有父母。确切的说,我是个孤儿,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
  从我记事起,我就在孤儿院生活。小的时候我还幻想着我老爹是个富翁,他想让我在逆境中成长,锻炼我的意志,不被金钱迷惑,等我成人之后他就会来接我,让我去继承他的产业。我当时还特瞧不起他,竟然用这种小伎俩迷惑我!而当我真的长大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是我想多了。
  后来我就不再想我的父母。可能我的出生只是个意外,只是一次欢愉之后的产物,他们或许都不记得还有我这个儿子了。还可能他们已经死了,死于车祸或者谋杀,而我存活了下来。但不管怎样我都要谢谢他们,谢谢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
  我现在住在沈阳的郊区,是套带院子的小平房,每月四百块租金,没办法,别的地儿我住不起。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城市里转悠,不是开出租,我是收破烂的。
  其实收破烂不能完全的概括我的职业,那具体点?好吧,听听我挂在倒骑驴上的扩音器:收破烂~~磨剪子磨菜刀~~刮大白通下水道~~。
  可能各位朋友觉得我有点不务正业,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干的这也太杂了点儿。在这我要解释一下,收破烂和磨剪子磨菜刀是我的基本职业,至于刮大白通下水道的工作一般我都介绍出去,然后挣提成。这么说吧,我就是个中介,你要保姆我也能给你介绍,我能介绍的工作有好几十个,但也不能都放在扩音器上放,都放上的话我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我把我能介绍的工作都写在了倒骑驴上,倒骑驴的四周满满登登的都是写着各种工作的牌子,都是我平时拉来的。现在我在破烂界的名头很响,一般找不到工作的都来我这报名,甚至有几个中介公司都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来沈阳三年了,吃了很多苦受了不少累,不过现在好多了,不说收破烂,就是每月的中介费我也能赚到几千,收入在沈阳来说也不算低了,但我穷的叮当响,因为我把钱都寄回孤儿院了,直到去年,孤儿院的张姨说当地的开发商看上了孤儿院的那片地,要盖片别墅,出高价给买下了,还答应给盖座新的孤儿院。卖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应该不少,那片地很大,目测有个几千平。相比之下我这点钱也就是九牛一毛,张姨也就不让我寄了,让我自己攒着,争取在沈阳买套房,如果不够她也可以支援。一年多下来,我的存款也快接近六位数了。

  好了,介绍完我之后,我要说说我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人:一个就是张姨,一个是胖子刘哥。
  先说说张姨。
  张姨是孤儿院的院长,孤儿院就是她筹建的,建成有二十几年了,我是第一个“报道”的孤儿。当时政府听说张姨要筹建孤儿院,就在郊区拨了很大的一块地连带地契一起给了她,如果政府当时知道地这么值钱不知道还能不能这么慷慨。“院长”只是个名字,由于经费问题,孤儿院里所有的活都是张姨一个人干,她甚至为了我们一直没有结婚,小的时候没什么感觉,长大之后才觉得张姨是多么不容易。我们都没有妈妈,不知道被妈妈疼爱是种什么感觉,但我们知道她对我们的爱一点儿不会比妈妈少,所以我除了称呼没变,在我心里一直把张姨当成我的亲生母亲。

  我自认为不是学习的料,上学对我来说纯属是败家的行为,所以高中毕业之后我就没有继续上大学,尽管张姨第一次狠狠的打我骂我我还是没有继续念书,而是留在孤儿院帮张姨照顾弟弟妹妹,我的辍学减轻了张姨很大的负担。
  就这样,我又在孤儿院里呆了一年,这一年我也没出去打工,因为孤儿院的工作实在太多了,我都不知道以前张姨一个人是怎么撑下来的。每天要起很早,买菜做饭,送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上学,回来洗衣服收拾屋子,再做饭再接弟弟妹妹放学,再做饭再洗衣服,即使我和张姨两个人也基本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后来我在晚上去给工地搬了半个月石头,赚的钱买了台洗衣机才轻松了很多。张姨知道了心疼的够呛,再也不让我干了。

  直到有一天,张姨拿出五百块钱和一张去沈阳的车票给我,我才离开了那个生活二十年的县城。张姨是早打算好的,她怕我心疼她,不同意离开,才瞒着我把票买好了。她说沈阳是大城市,在那里好发展,容易出人头地,让我在沈阳好好干,还说钱有点儿少,让我省点花。确实,我们为数不多的钱都是好心人捐款的,等着政府拨款我们都得饿死,这五百块钱对我们来说都是巨资。
  第二天一早,我给张姨磕了三个头,背起包头也不回的走了,我那时突然想起劲霸男装的广告词,“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再说说刘哥,刘哥我要多说点,不是我觉得刘哥比张姨重要,张姨对我有养育之恩,刘哥对我有再造之情。他们俩都是我的恩人,不分孰轻孰重。

  刘哥大号叫刘文武,三十四岁,开始我叫他“武哥”,后来他让我叫“刘哥”,按他的话说就是:“我们都是‘wu’字辈的,别叫重复了,别人喊‘武哥’是喊我呢还是喊你呢?”。所以“老五”成为了我的专属名字,以前叫他“老武”的人后来都叫他“老刘”,以前叫他“武哥”的人后来都叫他“刘哥”。
  下面是我认识刘哥的经过。
  刘哥是我刚来沈阳的第一天认识的,当时下了车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反正也不怕迷路我就顺着大街走,走了也不知道多远,直到实在走不动了看见一家饭店在招人手,我就进去应聘了,后来我就留在了那里。没错,那家饭店就是刘哥的。
  要说刚看见他的时候,他那德行挺招人烦的。他有两百多斤,当时还赤着膀子在一张椅子上坐着和一个服务员模样的人聊天,胸前一大片金黄色的东西,不像是胎记,好像是纹的什么东西,当时也不知道(后来我问他,原来那是他年轻时候纹的一条龙,那时候还很瘦,后来长的富态了,那条龙也裂开了,任谁也看不出那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胖子想用药水把那条肥龙抹了,却听别人说上药之后那肉就烂了,还会留下很深的疤,没有办法,胖子就只能由着那条肥龙趴在他胸前那两块肥肉上)。他可能没想到这个时间也会有顾客,急忙站起来拿起旁边的衣服穿上,陪着笑问我吃点啥,我看了看他说:“我是来应聘的”。他听说我是来应聘的就抽出把椅子让我坐下,自己也在旁边坐了下来。很显然,他身兼老板和厨师两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