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2节

作者: 我小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在本文的开始,作者必须郑重声明:该文所有关于“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记述与探讨,只能说是力求还原历史事实,而并非是历史事实本身,因为胡雪岩胡大老板还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胡雪岩当然姓胡,雪岩却是他的字,而并非他的名。他名叫胡光墉,小时候在家用的则是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顺官——这很好理解,古人有名有字,名字分开,小时候在家少不得还有个“二狗子”、“大伢子”这样的别名。
  胡雪岩生于1823年,死于1885年,前后一共活了62岁。他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的乱世岁月。胡雪岩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内忧外患交相煎迫,新旧事物急速嬗变的大变动时期。

  在道光三年,也就是1823年,胡雪岩出生在徽州绩溪一个叫做胡里的小村子。
  2005年夏天,作者本人曾经到访过绩溪胡里村,目的是想去看一看这位红顶商人最初接受人世启蒙的地方。有趣的是,我问过许多当地的村民,他们都不知道胡雪岩是谁,更不知道胡雪岩曾是怎样一位富可敌国、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了。与胡雪岩在杭州所拥有的巨大的名望相比,他在自己真正的家乡,安徽绩溪胡里的声望,反倒是大大地不如了。

  原因大概就在于:徽商的兴旺繁荣于今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当地如今每日疲于生计的人们,对于祖上的兴旺发达,经过漫长时间的磨砺,实在是已经全然没有任何记忆了。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徽州商人大多少小离家、出外谋生,而有些人离开了,可能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对于自己的故乡,可能终其一生,都是那样的魂牵梦萦;而故乡对于最初从自己这里走出去的游子,却因为时间的遥远,而终于淡忘了。胡雪岩之于绩溪胡里,大概便是如此。
  因为最后被抄家的缘故,胡雪岩本身是个“传说”;而胡雪岩的父亲,则更是个“传说”中的“传说”了——只因为胡雪岩的父亲,在胡雪岩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即便是在胡雪岩自己本人的眼里,父亲也是一个仅存在于自己想象之中的遥远而陌生的形象
  我们所能够猜测得到的,大概就是:胡雪岩的父亲跟大多数徽州的少年一样,早年也参加过科举,但是并没有成功。等到稍微长大一些,跟大多数同龄的徽州少年一样,胡父开始被迫背井离乡、四方求食。但是胡父的买卖并不成功,因而很不得志——而终于因为长期的商旅奔波劳累,再加上某次生意上的大挫折,胡父彻底被击倒了,最后郁郁离开了人世。

  当然,在这之前,胡父娶了邻村一位门当户对的姑娘为妻(也就是后来的胡雪岩的老妈),也留下了以胡雪岩为长的几个儿女。
  在父亲离世之前,胡雪岩对于自己的未来,可能有过许多很美好的憧憬,就像同村的其他少年人一样。也许他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这么说是有一定根据的。清人笔记《豆蓬闲话》中便有记载,说大凡徽州人,一生之中最爱两样东西:一样是“乌纱帽”,一样是“绣花鞋”。“乌纱帽”指的是官位,“绣花鞋”指的便是美人了。
  但不管少年胡雪岩对于未来有着怎样的憧憬,当父亲在外地去世的消息传来,所有的梦幻在那一刹那间,便都破灭了。少年丧父而又身为长子的胡雪岩,强忍住了内心的悲痛。他懂事地放下了手中的书本,从此便提前肩负起了“生活”这幅重担。
  日期:2010-04-02 00:24:48

  放牛娃胡雪岩
  胡雪岩早年有确实历史记载的工作,是在一个钱庄里面当学徒。但在这之前,胡雪岩应该还干过其他的工作。传说中的胡雪岩,最早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人家放牛。这样的工作,做得再好,想来也是不会有太大的出息的。但是,就是因为这样一份工作,放牛娃胡雪岩,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传说,放牛娃胡雪岩,在他11岁这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像往常一样在村口放牛。村口有一个供大家休息用的小凉亭,胡雪岩就把这牛放在凉亭旁边,自己则呆在凉亭里面玩。这个凉亭的石凳下面有一堆草,胡雪岩在上面摸爬滚打的时候突然发现,草堆底下有一个包袱。胡雪岩本能地把包袱拽出来一看,是一个蓝布包袱。他很好奇,于是一层一层地把包袱打开。打开之后,胡雪岩就傻了——因为包袱里边装着的竟然全是金银财宝,有珍珠,有玛瑙,有玉石,有金条……这可真的是飞来横财啊!身为一个放牛娃的胡雪岩,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大的一笔财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胡雪岩,是有点晕菜了。

  这像是上帝向胡雪岩这个苦命的孩子,突然间露出的一个笑脸;但又像是魔鬼撒旦心怀叵测地抛出的一个媚眼……
  飞来横财也可能是飞来横祸!
  当走到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的时候,胡雪岩面临着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他必须小心翼翼,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掉进魔鬼撒旦精心布置的陷阱!
  胡雪岩当然可以赶紧拿着包袱回家,将包袱交给自个儿老娘,说:“娘啊,咱这后半辈子不用愁了,指这吃指这喝,够了。”胡雪岩这么选择,事实上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胡雪岩如果真的这样选择,他也就真的可能掉进了魔鬼撒旦精心布置下的陷阱。
  理由再是简单不过了——如果这草丛里边,是十两或是二十两银子,胡雪岩捡走了,拿回家;可能丢了东西那主儿,找了许久找不到,也就自认倒霉,算了。可是胡雪岩捡走的却是这么大一笔财富,丢东西的那一位岂能善罢甘休?对方肯定要一个劲地找,甚至是报官,直到把胡雪岩这孩子给揪出来。轻的,被当成问题少年教育一通;重的,可就要被直接送进铁笼子里去了。

  所以胡雪岩真要这么做,恐怕是从此后患无穷。
  当然,胡雪岩还有另一个办法:他可以悄悄地把这个包袱拿回家,跟自己娘一商量,把它埋到一个暗处;然后等那风声慢慢地平静了以后,再把这金银财宝弄出来一两件,换成钱花,就这么着,也能混一辈子。
  可是做出了这样选择的胡雪岩,这一辈子从此也就只能是偷偷摸摸地过活了。不单是做人没什么意思,而且拿了人家东西,内心深处也很可能会受到良心的折磨。
  所以胡雪岩真要这么做,恐怕他将来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胡雪岩不愧是胡雪岩,他做出了绝大多数庸人不可能做出的选择。

  胡雪岩想到了他老娘给他讲的,说这人啊,不能贪意外之财,手不能伸那么长。他又想到了课本上讲的那谁谁,路不拾遗啊,等等等等。而且这物件要是谁丢的,丢了东西的那主儿,说不定得多着急呢!想到这里,胡雪岩决定了,他要留下来等!
  胡雪岩把牛远远地放着去吃草,自个儿就在凉亭的石凳上,等着这失主。从这个上午九点多钟,一直等到傍晚,才见大老远来了一位四五十岁的人。一看对方的打扮,那人像是个富商的样儿,慌慌张张地走到凉亭附近,左看右看,然后就看见胡雪岩了。
  那人双拳秉手,说道:“小哥儿,问您点事儿,您在这儿看到我丢的一个包袱了吗?”
  胡雪岩一听,说:“你丢的包袱什么颜色的?”
  哎呦,这人一听就乐了——一听胡雪岩问这话就知道他是看着了。回答说:“丢个蓝色的包袱。”
  “你包袱里边有什么东西啊?”胡雪岩要问个仔细。
  于是乎,这位商人就一五一十地跟他讲,有两挂珍珠,一挂玛瑙,什么什么,讲了个仔细。
  胡雪岩一听,说道:“对,你说得没错。”就把这包袱从草丛里拽出来,给了这位商人。
  这商人一看,可是乐坏了。打开包袱,从里边拿出两个金条来给胡雪岩。
  胡雪岩却是不大高兴了,说:“我在这等你这么长时间,可不是图你这点东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