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10节

作者: 我小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万山丛中的徽州原来只有很少的山越人居住,他们彪悍尚武。然而到了东晋以后,这里的一切就都发生了变化。地处中原的五大古都,历来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中心。所以每当遇到政权更迭的动荡年代,中原的大族往往举族南迁。两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唐末五代的安史之乱,以及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形成了历史上三次大的迁徙高丨潮丨。由于山重水复、易守难攻,徽州也就成为中原士族十分理想的避难场所,最终使这里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罕见的移民社会。

  日期:2010-04-03 12:35:15
  当年那些失去特权的中原大族,惊魂未定地踏上徽州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在感怀身世飘零的同时,却是已经在为后世子孙构筑未来的生活了。为了保存在战乱中侥幸存留下来的血脉,这些中原士族聚族而居,一姓相传,而千年不乱。经过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和苦心经营,位于皖南的这个偏僻山区,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宗族社会。
  日期:2010-04-03 12:38:59
  按理说,在徽州这样的桃花源里自然是可以过着“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逍遥日子。但是,时间一长,生存的现实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知道徽州地处在皖南的低山丘陵地区,这里确实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是徽州的可耕地却是非常之少,向来就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庄园”的说法,农耕环境十分恶劣。而作为一个人口不断涌入的移民社会,再加上多年以来休养生息的结果,徽州的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也就变得越来越尖锐。进入明清以后,徽州本地一年所产的粮食,却只能养活这里十分之一的人口。大量额外的粮食,则需要从几百里之外的苏常地区乃至于千里之外的湖广地区搬运过来。

  日期:2010-04-03 12:41:02
  这时的徽州人,不得不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大山之外——本就来自于山外的徽州人将再一次走出徽州。对于当时的徽州人来说,走出徽州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科举入仕;还有一条就是去做生意。能够科举高中的人自然从来都是少数,更多的徽州人则自愿或是被迫最终选择了去做生意。
  迫于生计,同时也是为了向外发展,一代代徽州人就这样,走出大山,四方求食。
  日期:2010-04-03 12:42:33
  一位少小离家的徽州人充满感伤地说:“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不管以后如何兴旺发达,在最初离开土地时,徽州人无不四顾茫然,孤独而彷徨。就这样,一则流传于徽州民间的谚语也就出现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一丢,竟然也就丢出了中国历史上明清之际最大的商帮——徽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做得生意,儿啊,娘的心头肉
  做不得生意
  在外成鬼也孤幽

  四方求食,草儿飘悠
  做得生意,儿啊,娘的心头肉
  做不得生意
  在外成鬼也孤幽
  日期:2010-04-03 12:44:23

  很明显,一个徽州少年,在他长大了走向社会,开始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参加科举,就像今天的青年人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样;无法参加科举或是科举失败的徽州人,就会选择去经商。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我们翻阅中国近四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明清时代,徽州这个地方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一支极度强大的商帮——徽商。而就在同一个时期,从这里走出去的进士、状元,在全国也是最多的。这样徽州人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商养官、以官促商,官商结合的传统。所以自古以来徽商中人多“官商”,从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走出“红顶商人胡雪岩”,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期:2010-04-03 12:46:26
  徽商多官商,因此徽商体现出来的另一个特点就在于他们一贯就有着“贾而好儒”的文化传统,所以徽商又被称之为“儒商”。在徽州一直都有着“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在我所生活的曾经属于古徽州的婺源,即便是到了今天,民间也仍然有着“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这样劝人好学的谚语。
  日期:2010-04-03 12:47:33
  如果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角度来看,明清之际的徽州人可以说是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的——而且在事实上也如我们所见,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我们的主人公,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从这样的环境下走出来的。走出徽州的胡雪岩最后走进了那西子湖畔的杭州城。也正是在那里,胡雪岩成就了他自己一生的功业。
  日期:2010-04-04 13:40:01

  徽州商人的性格
  准确地说,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徽州商人的性格”这样一个客观的实体——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北方人的性格”和“南方人的性格”一样。北方人有千万种性格,南方人也有千万种性格,断然不适合,也不可能以一语“北方人的性格”或是“南方人的性格”而笼统概之。我们说“北方人的性格”粗犷豪爽,“南方人的性格”温柔细腻——但我们并不能排除某个具体的北方人温柔细腻,也无法排除某个具体的南方人粗犷豪爽。

  究其根本,我们对某个特定地域群体的文化性格的表述,不过是对于普通民众头脑中所具有的印象的一种粗略的概括罢了。“徽州商人的性格”这样的表述方式,其所要表达的也正是徽州人作为一个整体所留给我们的粗略的印象。
  那么,“徽州商人的性格”是怎样的一种性格呢?
  如果我们能够描摹出徽州商人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就大概能够猜想得到,胡雪岩受其成长环境影响而具有着怎样的个性特质了。
  日期:2010-04-04 13:43:00
  因为徽州人大多是中原士族移民的后代,继承了中原士族移民的传统,其个体最大的人生追求就是读书做官。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对于个体乃至于家族的前景规划中,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极其浓厚的儒家道德和儒家价值判断标准的深刻印痕。又因为徽州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使得许多徽州人只好以商为业,四出求食——这也使得徽州商人的性格同样不可避免地蕴涵了市井商人的精明算计、左右逢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等等等。

  因此,徽州商人的性格总的来说,就是儒家道德要求与精明狡黠的市井商人所具有的商人个性特质的复杂混合体。
  徽州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少人多、农耕环境十分恶劣。这使得绝大多数徽州人不得不外出从事商业,以之谋生。徽州以外的人习惯将这些走出家乡、四处经商的徽州商人称之为“徽骆驼”。以骆驼来形容徽州商人,一方面说明了徽州商人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也是在说徽州商人具有敬业执著、拼搏进取、友爱和谐、诚实守信、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性格特质。而这样的性格特质也正是徽州商人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期:2010-04-04 13:46:45
  “徽骆驼”所表征的徽州商人所具有的性格特质无疑完全遵照了儒家的道德要求。但据此就认为徽州商人的性格是一种完全的儒家道德要求的体现,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的存在是有它的道理的。
  刁民为何而刁?只因穷山恶水,为生存环境所迫而已——不得已而为之。
  卢梭有一句名言:“人人生来自由,却无处不生活在桎梏之中。”

  试问“生活”一词该做何解?
  于我解来,所谓“生活”,概先有“生存”之“生”,后才有“生活”之“活”,是为“生活”一词之真意。
  ——人来到这天地之间,他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什么儒家道德、五讲四美、八荣八耻,而是怎样使自己生存下来。也只有先使自己生存下来,才有接下来所谓“生活”的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