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12节

作者: 我小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年,有两个徽商,姓名已不可考,姑且称为甲乙二人吧,他俩挟带重金,来到苏州合伙做生意。乍出家门被苏州的繁华所迷,加上身上有不少钱,于是他俩当晚便出去各找一妓女寻欢作乐,肆意挥霍。时日不久,他们身上的钱花光了。妓院老鸨翻脸无情,命人将他俩打出了妓院。

  二人身无分文,只得靠乞讨度日。眼见到了年底,二人眼巴巴地看着家家都在准备过年,他们也渴望回家,但他们现在这种窘况,如何回家面对父老妻儿啊?他们满心苦涩,相对哀叹无语。
  这种境况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啊,能怨谁呢?无聊之中,甲从腰袋里摸出一文钱,用力掷在地上,长叹一声说:“那么多钱被我们挥霍完了,留着这一文钱有什么用呢?不如扔了算了。”乙见一文钱,忽然灵机一动,忙捡起来说:“这是我们仅存的硕果,幸亏你还留着它,它可是我们时来运转的一线生机啊。”他对甲说:“你先在这等着,我去去就来。”甲却给他弄糊涂了,也没多说,心想随他瞎折腾去。

  日期:2010-04-04 18:52:40
  过了不久,乙回来了,手里拿着竹片、稻草、旧纸、鸡鸭毛等等乌七八糟的东西。甲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乙笑笑,拿出一袋面粉,和水调匀成浆糊,然后用草把竹片绑住,外蒙一层旧纸,在旧纸上再用浆糊遍粘鸡鸭毛。结果,一只活脱脱的禽鸟便做了出来。甲不解地说:“我们境况如此困窘,你还有心思做这小玩意儿?”乙笑而不答,仍继续做各种形状的禽鸟,一晚上下来居然做了二三百只。

  第二天天亮,乙拉着甲带上昨晚做的禽鸟一齐到附近的元妙关。元妙关是苏州有名的游玩之所,平日游人很多。甲乙二人来此,在地上把各种禽鸟摆好。妇女儿童一见这些禽鸟做得惟妙惟肖,争着购买,一会儿工夫这二三百只禽鸟卖得一只不剩。每只鸟卖十几文,算算一下子就挣了四五千文钱。甲至此才叹服乙的心思灵巧,他忽想起一事,忙问乙:“昨晚我扔的一文钱,你拿去做什么了?”乙说:“竹片、稻草、旧纸、鸡鸭毛这些东西都是我在街上捡的。那一文钱,我用来买面粉做浆糊了,这不正好用来粘鸡鸭毛吗?”说罢,两人会心地相视大笑。

  从此,他俩更是加倍努力,采购各色纸张、杂鸡鸭毛,晚上做鸟、兽、人、花草等玩意儿,白天便各处兜售,两三个月下来,两人居然挣了300万文。这时两人商议应该正规地去做生意了。于是在苏州布业最发达的地区阊门开设了一个布店,在布店的门牌上大书“一文钱”三字,表示他俩永不忘记曾经经历过的艰难历程。据说这家布店历经200余年依旧昌盛不衰。

  日期:2010-04-04 18:56:59
  虽只说了以上两个故事,但历史上徽商类似的故事却是很多很普遍。它们的结局恰好体现了徽州商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反映了徽州商人作为一个商帮群体所具有的性格特质。
  ——胡雪岩就是徽商这个商帮在晚清时期最是杰出的代表。
  日期:2010-04-04 19:07:10
  第三章:结交王有龄

  ——“扬州瘦马”和“奇货可居”
  我们知道,胡雪岩本人事业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是从结交王有龄那一刻算起的,所以我们这一章便要就胡雪岩结交王有龄谈起。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谈论的却是“扬州瘦马”和“奇货可居”这两个词。
  日期:2010-04-04 19:10:21
  扬州瘦马
  “扬州瘦马”说的可不是马,而是指扬州的那些美女——确切地说,是扬州那些以瘦为美的美女。

  “扬州瘦马”自然是发生在扬州,但却与徽州有着重要的关联——确切地说,是与徽州商人有着重要的关联。
  扬州在古代是两淮(淮南淮北)盐商的聚居地。扬州盐商当年可谓是富可敌国,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关于扬州盐商如何富有的故事不甚枚举。传说乾隆皇帝在教训自己一个不爱读书、贪图玩乐的小儿子时,说道:“你如此贪图享乐,就不该出生到我家来,你应该出生到扬州盐商家里去。”扬州盐商的富有,生活的安逸,由此可见一般。

  日期:2010-04-04 19:13:29
  今天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在中国古代盐商是所有商人群体中最是富有的一群”,就像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商人一样。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盐业是绝对的垄断行业,也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贩卖私盐可是要掉脑袋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垄断必然意味着超额的利润,而绝对的垄断则意味着绝对的超额利润。(在盐的价格最高的时候,人们甚至要用一石稻子来换一小包盐)

  日期:2010-04-04 19:27:24
  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这商人,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来自徽州的客商。在近代人陈去病的《五石斋》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批骑鹤下扬州的人来自徽州。扬州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它几次的兴盛,又几次地毁于战火。但是在明清之际,使它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却是一群来自徽州的商人。
  徽商“贾而好儒”,这就使得徽州人中不乏身居庙堂、位高权重之人,借着宗族血脉的联系,徽商拥有着其他商帮所不具备的“官商”优势。事实上,像盐业这样的垄断行业,也只有像徽商这样在朝廷有极其厚重关系的人才能够经营得起来。
  日期:2010-04-04 19:28:30

  扬州盐商的富足由此也养活了一大批傍其生存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是迎合盐商们的纳小妾的需要而产生的。扬州人娶媳妇,口头语是:娶马,或娶马马。娶马二字,即由清初扬州流传的瘦马一词演化而来。这是一个对扬州女性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意为可以对女性任意摧残和蹂躏,如同役使凌虐弱小的马匹一般。
  “于是乎,在乡下有个老太太,见到流落乡间的小姑娘,就豢养于家。等她们长大了,就把她们打扮起来,再卖个很好的价钱。这种小姑娘就被称为瘦马。瘦马,瘦马,总有养‘肥’的一天。”
  “瘦马”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七八岁之时,被人口贩子买去。之后,等待她们的就是漫长的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期。“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依据先天条件,“瘦马”被分为三六九等。
  日期:2010-04-04 19:31:07
  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也有描述。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日期:2010-04-04 19:38:20
  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张岱《扬州瘦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