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21节作者:
我小红 胡雪岩也不只把目光盯着太太、小姐们这样的上层人物,他还注意吸收下层社会的私人储蓄。他并没有忽略社会底层这个重要的顾客群体。他知道,下层社会中,虽然每一个人的私人储蓄并不多,但是架不住人多呀,积少成多,小河也能汇成汪洋大海。更重要的是,下层社会中有些人虽然地位不高,很不起眼,但是由于他所处的特殊位置,往往在事情的进展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一点被胡雪岩善加利用。在那些存折中,胡雪岩就特地为巡抚衙门的门卫刘二爷准备了一份。胡雪岩经常出入抚台,跟刘二爷也算是老相识了,而今钱庄开业,他送给刘二爷一份存折,一则算是送给老朋友一份薄礼,二则刘二爷是个守门人,从他眼皮底下来往的有名有姓、有头有面的人物不少,刘二爷的信息十分灵通,以后或许会在某个方面得到刘二爷的帮助。后来,胡雪岩真的由于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从刘二爷那里得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朝廷所发的官票。因此,胡雪岩又掌握了一次先机,大大地发了一笔财。这次成功实在应该得益于他当初封给刘二爷的一笔小财。
日期:2010-04-06 02:00:20
他只身背井离乡,辗转来到浙江,参加了绿营军。十几年来,他想方设法,拼命赚钱,而今他已积聚了一万银两之多,但由于太平军的兴起,绿营军随即就要开拔前线,罗尚德不可能把这一万多两银子随时带在自己身上,他必须找个妥善的放置地方。恰好他听说了胡雪岩的义名,深感可靠,于是就带上毕生的血汗钱来到了阜康。一名普通绿营兵竟有一万两银子的积蓄,这可着实不是一笔小钱了,要知道当初王有龄进京投供是要五百两银子而不可得,这不得不叫人对钱的来路产生疑问。加之,罗尚德存款四年,不要息,只要保本就行,这就更令人疑窦四起。店堂的总管不敢轻易作主,深怕钱的来路不明,惹了官司,赔了本不说,还砸了钱庄的牌子。只好给胡雪岩报告情况,让他自己拿主意。胡雪岩听说这件事后,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他叫上罗尚德到屋里摆上一碗。酒过三巡,胡雪岩和罗尚德就开始了推心置腹的谈话,罗尚德见胡雪岩如此豪爽,果然名不虚传,便把自己的经历与想法和盘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听说之后,当即表示,四年后,罗尚德回来取款,连本带利一万五千两银子,分文不少,其付出的利息已远远超出了平常的存款;若罗尚德不幸回不来,胡雪岩亲自去他丈人家交还这一万五千两银子,以了却他的承诺。凭这几句话,罗尚德就为胡雪岩的侠义气慨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连存折都不要,就离开了阜康钱庄。
日期:2010-04-06 02:02:28
胡雪岩总是能够在纷乱的表象面前,做到居高临下,看清楚自己所处的时势——这就使得他的“阜康钱庄”终于是得以越发地做大了。
也是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刚开业不久,有一个绿营兵叫做罗尚德的,便携带了其毕生积蓄的一万两银子到阜康钱庄来存款。这个“罗尚德”是个四川人,年轻时嗜赌如命,且经常是一掷千金地豪赌。没过几年,罗尚德赌场失意,不仅把祖辈遗留下来的殷实家产输得一干二净,还把从老丈人处借来的、准备用于重兴家业的一万五千两雪花花的白银在一夜之间输得分文未留。老丈人气愤不已,他不想看到自己的闺女跟着这么一个赌徒受苦受累,于是把罗尚德叫来,告诉他,只要罗尚德把婚约毁了,那一万五千两银子的债也就同时一笔勾消。血气方刚的罗尚德难以忍受老丈人看轻自己的“侮辱”,他当众撕毁了婚约,并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把所借的一万五千两银子还清。
他只身背井离乡,辗转来到浙江,参加了绿营军。十几年来,他想方设法,拼命赚钱,而今他已积聚了一万银两之多,但由于太平军的兴起,绿营军随即就要开拔前线,罗尚德不可能把这一万多两银子随时带在自己身上,他必须找个妥善的放置地方。恰好他听说了胡雪岩的义名,深感可靠,于是就带上毕生的血汗钱来到了阜康。一名普通绿营兵竟有一万两银子的积蓄,这可着实不是一笔小钱了,要知道当初王有龄进京投供是要五百两银子而不可得,这不得不叫人对钱的来路产生疑问。加之,罗尚德存款四年,不要息,只要保本就行,这就更令人疑窦四起。店堂的总管不敢轻易作主,深怕钱的来路不明,惹了官司,赔了本不说,还砸了钱庄的牌子。只好给胡雪岩报告情况,让他自己拿主意。胡雪岩听说这件事后,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他叫上罗尚德到屋里摆上一碗。酒过三巡,胡雪岩和罗尚德就开始了推心置腹的谈话,罗尚德见胡雪岩如此豪爽,果然名不虚传,便把自己的经历与想法和盘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听说之后,当即表示,四年后,罗尚德回来取款,连本带利一万五千两银子,分文不少,其付出的利息已远远超出了平常的存款;若罗尚德不幸回不来,胡雪岩亲自去他丈人家交还这一万五千两银子,以了却他的承诺。凭这几句话,罗尚德就为胡雪岩的侠义气慨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连存折都不要,就离开了阜康钱庄。
日期:2010-04-06 12:26:43
若以平常眼光来看,胡雪岩的这一慷慨之举似乎失当。然而,这件事所带来的广告效应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胡雪岩的侠义,很快就得到了回报。罗尚德到得绿营军军中,把自己到阜康钱庄存款的事告诉其他士兵后,这些即将出征的士兵纷纷把自己的积蓄都存放到了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中。短短几天时间,阜康钱庄就收集了这类存款达三十万两之多,一下子就解决了钱庄新开业,家底不厚的问题。(官方的钱财只能作为短期流动资本,不可能长期据有)
胡雪岩对其所处的时势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并且总是能够在具体的时势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孰先孰后、孰重孰轻,胡雪岩可以说是全部处理妥当,“阜康钱庄”也因而终于成为了钱庄业界的领头羊,实现了他本人对“阜康钱庄”最初的构想。
日期:2010-04-06 12:29:30
生丝外贸
几乎是在建立起阜康钱庄的同时,胡雪岩着手做起了另一桩大买卖,“生丝外贸”。
胡雪岩之所以做“生丝外贸”,就是他对当时自己所处的时势判断的结果。
胡雪岩刚开始做生丝生意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丝绸纺织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蚕丝,因而无论是做内贸,还是销“洋庄”,(即将生丝卖给外国人)生丝都能赚大钱。
清朝开埠之后,中国与欧美及日本的贸易主要以江南的丝、茶业为大宗,而随着18、19世纪西方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丝需求量日益增大,经由上海外销的江南丝、绸,在整个上海“洋庄”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治、光绪年间仅江苏镇江就以丝、绸“行销于本省以及欧、美、日本者,岁入数百万”。
日期:2010-04-06 12:30:52
胡雪岩的这一构思可谓是有远见、有气魄,他后来在生丝生意上发展证明了这一构思确实是见地不凡而且行之有效。生丝生意开始时,胡雪岩来往于杭州、湖州、上海三地之间,在联合丝行、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绞尽脑汁精心策划,与外商买办斗智周旋,终于按他的构思做成了第一笔洋庄生意,赚下18万两银子的巨额利润。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胡雪岩通过这笔生丝生意,一方面与丝行巨商庞二结成了可靠的生意伙伴关系,在蚕丝行业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这笔生意,他和外商取得了联系,积累了与他们打交道的经验,为他后来驰骋十里洋场打下了基础。再一次证明了胡雪岩对其本人所处时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况且这些实在不是这18万两银子所能够衡量的。
据《光绪实录》记载,“光墉(胡雪岩的字)所营以丝业为巨擘,走营出口,几乎垄断国际市场。”1872年,在新丝将出的时候,胡雪岩特地派人去各地收买生丝、江浙各州县无一漏脱,这一年他为了垄断市场收购生丝投入了2000万两资金,使外商“欲求一斤一两而不可得”。生丝生意经过胡雪岩的几年苦心经营,成为了仅次于钱庄、典当行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以外贸为主。正因为胡雪岩对时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生意自然就做到了世界。
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确实很是有些偶然的机会在起作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