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29节作者:
我小红 胡雪岩在插手“典当业”以及创建“胡庆余堂”的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但是胡雪岩本人也许比所有后来人看得都要清楚,那就是:与其说是“典当业”和“胡庆余堂”成就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不如说是“胡大善人”的美名成就了胡雪岩的“典当业”和“胡庆余堂”。
这就牵涉到了“名”和“利”的关系。要知道,名利名利,名和利事实上就是一对时刻相伴的孪生兄弟,它们从来都是不分家的。而且你还应该注意到,名利名利,总是名在前而利在后,有名便有利。
“胡大善人”就是名,插手“典当业”和创建“胡庆余堂”就是利,因为有了“胡大善人”的美名,胡雪岩的典当业和胡庆余堂事实上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没有人比胡雪岩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的了——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贫困的慈善家、大善人,当然也就没有不赚钱的典当行,没有不赚钱的药铺。
不管是做什么生意,开典当行也好,开药铺也罢,或是其他的任何一种生意,一个好的名声,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用孔老夫子的话来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反过来说,而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一个好的名声所带来的好处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要相信,有一个好名声的人绝不可能永远贫困。
所以胡雪岩从来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声。他是个商人,他并不是道德家,但他又是个与众不同的商人,是个懂得重视名声、利用名声的大商人。名声能够为你带来巨额的财富,并且名声本身事实上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胡雪岩深刻地明白这一点!
日期:2010-04-29 17:36:02
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
因为战乱,人们比往常更加需要当铺,所以胡雪岩开设了当铺。
因为战乱,人们比往常更加需要药铺,所以胡雪岩创建了“胡庆余堂”。
……
还是因为战乱——人们比往常更加需要水路货运,保证战时交通的畅通无阻;人们比往常更加需要粮食买卖,保证战时的粮草储备充足——所以精明如胡雪岩再一次为自己打开了“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商业利润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人们需要什么,胡雪岩就做什么样的生意。他宛如就是这个世界上你所能找得到的拥有最优秀的道德品质、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商人了——你甚至要怀疑,胡雪岩他也许压根就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救世主。
一个本应该浑身铜臭味,以追逐“方孔兄”为一生中最大理想的商人,却充当起身处战乱中的人们的救世主来,成了世人称赞的“胡大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日期:2010-04-29 18:24:41
道德家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商人们却相信:“利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因为我所要追逐的利益摆在那里,就算是有千万人反对阻扰,我也会勇往直前。
胡雪岩之所以要再一次为自己打开“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商业新天地,不是因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而是因为这两片商业新天地实在是潜藏着无限广阔的利润前景——当然,精明如胡雪岩再一次利用了人心时势,又一次为自己赢得了“胡大善人”的好名声。
日期:2010-04-29 23:55:33
水路货运的利润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在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上海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贸易口岸。这样一个地处远东的重要贸易口岸从一开始实际上就是以海运、河运的大力发展为龙头的。这当然与上海所处的长江入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直接相关。
水路货运的潜在利润到底有多大呢?今天的我们无法直接估算,更无法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但是,我们知道在近代,中国商办公司与洋商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竞争,就发生在水路货运领域,争夺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商人垂涎三尺的水运利润。
参与了这一次水运利润争夺的公司都是当时全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运物流公司。包括英国的恰和、太古轮船公司,美国的旗昌轮船公司,以及当时中国负有盛名的“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能够让这些规模庞大的水运轮船公司你争我夺,不惜使尽各种手段而互相倾轧的动力,就来自于水路货运的巨额利润。
胡雪岩决心插手水路货运的原因就在于此。
日期:2010-04-30 00:10:47
而粮食买卖的利润前景事实上也是胡雪岩看得到的。
粮食买卖本身就是一桩历史悠久的生意。但因为当时时局的关系,使得粮食买卖这桩生意具有了更大的利润前景。
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在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一带。因为战乱的缘故,这一带大片的田地抛荒,当地粮食的产出锐减。不管是在官方粮草所需,还是普通民众的日常所需,生逢乱世、米珠薪桂之时,粮食买卖必然会获得超出太平时代所能拥有的一般利润的超额利润。
对于胡雪岩来说,此时若是插手粮食买卖的生意,“方孔兄”、“阿堵物”必然能够成为我的囊中之物——利润前景几乎无限。
日期:2010-04-30 00:16:53
胡雪岩要开展“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桩生意,跟其他的人还真的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拥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日期:2010-05-01 10:28:20
事实上是,因为兵荒马乱,战争迫在眉睫,田里面的稻谷即便是熟了也是无人收割——而即便是有人收割也因为战时交通中断,而无法运出来,只有是白白地糟蹋了。
但在胡雪岩就不一样了。胡雪岩有着在漕帮方面深厚的人脉,漕帮有人手又有水路势力——他胡雪岩将“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样两桩生意结合起来做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就都占全了,只要弄好了,那就是没有竞争的“独门生意”。
胡雪岩非常清楚地看到,官军和太平军的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太平军也好,对于官军也罢,无疑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双方军队在同一块地面上进行拉锯战,如果胡雪岩能够将粮食运送给官军,而不让太平军得到,一进一出,那就是极大的关系——正因为此,胡雪岩的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生意势必会得到官军的支持——不管是水路货运,还是粮食买卖都会顺利得多。
日期:2010-05-01 10:34:25
所以,胡雪岩的决心我们是能够看得到的——利用漕帮的人力、漕帮在水路上的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大规模地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地贩运粮食——在太平军和官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用心于“国计民生”的胡大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日期:2010-05-01 10:43:42
实事求是地来说,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在当时而言,是不是关系到了国计民生?
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会承认,是的。
那么胡雪岩插手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桩生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国计民生吗?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不是的。
我们分析之后,很容易发现,胡雪岩插手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桩生意,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国计民生,而在于生意本省所潜藏的巨大的利润。
他胡雪岩不是道德家,他只是个商人。
当然他也许还算得上是个慈善家,但在精明如胡雪岩这样的大商人,他的心中十分明白——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贫困的慈善家。
所以,他胡雪岩,非常乐意成为慈善家!
日期:2010-05-01 10:59:4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