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28节

作者: 我小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为杭州城被围,王有龄作为地方官自然是守土有责,率众抵抗。而此时,这场战争的后勤服务工作也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胡雪岩身上。胡雪岩负责粮食枪械等一系列军需用品的采购,也当然地负责起军队医药必需品的采购——凭着他敏锐的商人的嗅觉,他很快就知道医药行业是一个利润十分可观的领域。而又适逢乱世,民众正是求医无门,医药行业的市场前景必定十分诱人。原有医药商的抛弃产业而四处逃逸也为自己进入这一行业无偿地让出一条通天大道来。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日期:2010-04-12 21:11:47
  开药铺需要准备什么?当然你会回答需要准备资本,还需要准备一栋用作药铺的房子等等。胡雪岩不缺资本,也不缺房子。胡雪岩明白自己要开药铺,缺的一是开药铺的人才,二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名声。
  开药铺跟一般的生意相同的地方很多。比如,它们都需要资本,都需要一个固定的生意场所,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与其相关的专业人才。
  开药铺跟一般的生意不同,跟开钱庄不同,跟开丝行不同,跟开当铺还是不同。那就是开药铺比其他任何一桩生意都更需要一个好名声,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名声。
  胡雪岩的准备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这两项工作展开的。
  日期:2010-04-12 22:38:14

  胡雪岩重视人才,深深懂得人才的重要性。胡雪岩除了对于钱庄业务外,对于丝行、典当业以及药铺可以说都是外行。但是胡雪岩仍旧可以做到外行领导内行——原因就在于他懂得尊重内行,利用内行,而绝对不会不懂装懂,外行瞎指挥内行。从原有的医药商四处逃逸那一刻开始,胡雪岩就开始搜罗这些医药人才,以待日后为己所用。

  日期:2010-04-12 22:41:15
  传说,胡雪岩要开药店,首先就是要请一位懂行的账房先生,有一个从开办到经营,从经营到结算的全盘规划。胡雪岩经友人推荐,先后请过四位老先生,个个都称得上精明能于、算盘珠子投得噼噼啪啪响,可全都不合胡雪岩的意。有一天来了个余姚人,自称姓余愿应聘为账房。胡雪岩与他对谈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余先生却冷冷地说:“你在三年内就想赚钱翻本,我办不到,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胡雪岩从这几句话里,听出点味道来了,连忙挽留。但他还是故意高声说:“我听人说,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做买卖嘛,能不为了赚钱吗?”
  日期:2010-04-12 22:44:21
  余先生正色地说:“急于赚钱和正当赚钱是两码事,急于赚钱的,见钱眼开,只知道拼命地捞,不能长久;正当赚钱的,就要重视信誉,细水长流,取之不竭。你看,每家药店门口几乎都写有‘道地药材’四个字,这难道是容易办到的吗?”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讲出一翻道理来:驴皮非囤三年就不能熬成上好的膏;女贞子要经过五蒸五晒;红花要隔年采聚于西藏;茯苓不来自云南的洱海苍山就不能算上品;麝香要当门子;鹿茸要血尖;等等。
  最后这位余先生说:“药是治病救命的,所以贵到犀角、羚羊,贱到通草、马勃,都必须精选精挑,不能含糊马虎。不在质量上胜过他家,又怎么能打响牌子?再说开药店总得图个百年大计。归根结底一句话,你要请我做账房,就要准备先蚀三年本,才能慢慢赢利。周瑜打黄盖,你情我愿!不然,就另请高明吧。”
  日期:2010-04-12 22:50:55
  胡雪岩听了这番话,觉得句句在理,心服口服,这才四自己要找的帮助自己做大生意的账房啊。他对余先生深深一揖道:“今天我总算请到了一位目光远大、经营有方的好账房,余先生,今后一切全仗你啦。”

  胡雪岩为了表示对这位先请的账房的尊重,于是就取了个“胡庆余堂”的店名,而不是“胡雪岩堂”。其意思是:胡雪岩请了一位洞明练达的好账房余先生!
  日期:2010-04-12 22:54:07
  必须指出,这只是个传说中的故事,其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而“胡庆余堂”的名字的真实含义应该是取自《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雪岩本来想取名“余庆堂”,但宋朝奸相秦桧当年就用过“余庆堂”的名号,所以胡雪岩把它颠倒过来,叫“庆余堂”。既是胡雪岩所开,又以“胡”姓冠之,故称之为“胡庆余堂”。
  但这个传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胡雪岩在开药铺的过程中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并且善于笼络利用人才的特点。
  开药铺,与笼络人才同等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一个好名声。而要建立起一个“悬壶济世”的好名声,则实在是比招揽开药铺的人才要困难得多了。
  日期:2010-04-12 23:31:20

  胡雪岩为了帮助自己的“胡庆余堂”建立起这样一个好名声做了许多的工作。
  事实上是,胡雪岩作为药铺的经营者从一开始就是以慈善家的面孔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的。先是在战乱中免费地为那些流离失所、无钱看病的难民施医施药。继而为了阻止瘟疫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病的蔓延,又免费地向所有来到药铺的人提供包括“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和“八宝红灵丹”等常备药品……所做之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为“胡庆余堂”建立起一个在外的好名声。

  胡雪岩明白,好名声需要别人的认可,而施医施药这样的行为其实质上就是类似于今天的口碑式广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支撑起这样一个好名声,光有口碑式广告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自己所经营的事业的内部做起。
  日期:2010-04-12 23:43:42
  因为重视“胡庆余堂”本身内在的质量内涵,胡庆余堂最终形成了自己丰富独特的内在文化。这样的内在文化也就成为了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法宝。
  是乃仁术。
  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胡雪岩本人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的意思是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

  真不二价。
  胡庆余堂制药遵守胡雪岩训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真不二价”的横匾至今还悬挂在国药号大厅。
  戒欺。
  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也是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药铺经营上,首推的便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后来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上百年的立业之本。

  日期:2010-04-12 23:55:38
  胡庆余堂后来的成功是我们现在所有人都知道的了。
  但是,不管是插手典当业的成功,还是创建胡庆余堂,如果我们想到胡雪岩竟然是在186年前后那样一个非常的时期做到的——胡雪岩所谓的“逆流而上”需要的是勇气,更是大眼光、大智慧,想来竟是另一种形式的“乘势而为”了。
  逆流而上,别人不敢做的、做不成的,胡雪岩做到了!
  日期:2010-04-29 16:24:46

  我想,另外一点就是,写历史故事,不同于写小说,可以完全架空发展。少不得要到处找寻相关资料,历史的或是现实的,然后拼凑出来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或是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貌——与其说
  是我们在写故事,不如说,我们是做拼图游戏罢了。
  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写历史的人,我没那么自负。
  我只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在做历史拼图游戏的人罢了
  日期:2010-04-29 16:28:09

  接受福特001的批评,作者本人是第一次发文啊,作为一个历史拼图游戏的尝试者,也不是写论文,并没有特别注明出处啊什么的,发文只是为了好玩罢了……
  以后会不断改进的,不断地改进中……
  日期:2010-04-29 16:31:49
  第七章:胡大善人
  ——“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