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39节作者:
我小红 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hang),外战外行(hang)”的情况下,左宗棠率军抵抗外敌,收复新疆,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也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此,梁启超先生说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这也是左宗棠至今仍享有崇高威望,为后人缅怀的主要原因。谁能保我疆土,惟有左大将军!
日期:2010-05-08 23:47:13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人所能够看得到的历史。
在我们通常所能够看得到的历史中,到处都是勇敢的统帅和骄傲的国王,他们书写历史,制造战争,变革整个世界——仿佛这个世界就是因为他们而产生而改变的。他们从来都不必为必要的资金而发愁吗?
但是如果没有胡雪岩,左宗棠的这一桩千秋功业是未必能够做得成的——因为左宗棠一定绕不过“必要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胡雪岩对左宗棠在西征战争中的支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购运新式的武器;一是筹措资金。没有武器和资金的支持,试问左宗棠要拿什么来完成自己的西征大业呢?
日期:2010-05-09 09:41:50
新疆的敌人是英国人和俄国人支持下从安集延来的反动势力阿古柏以及投靠他的回民叛徒白彦虎等,这些敌人不但凶悍,而且都有来自英俄的西式武器。左宗棠要想打败这些敌人,第一件事就是要有足以跟对方相抗衡的西式武器——而这些西式武器的购运就是由胡雪岩来完成的。
根据历史记载,为了对付阿古柏匪徒的洋枪洋炮,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左宗棠得到了大批质高价平的西式武器。此外,胡雪岩还顺利地从广州、浙江等地为左宗棠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一地造出了大量先进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左宗棠所率领的楚军经过一段时间扩充军备,已经有了一批威力较强的轻重武器。可以说,这时左宗棠的部队已经接近近代军队了,热兵器成为了军队的主要兵器,也是楚军全军的最后杀手锏。
日期:2010-05-09 09:43:47
左宗棠在同治十二年四月的奏章中说道:“上海为洋商汇集之地,泰西各国枪炮武器,泛海来售,竞以新式机耀。臣于闽浙总督任内,饬胡光墉挑选精良。……嗣调督甘陕,委办上海转运局务,兼照料福建轮船事宜,胡光墉于外洋各器械到沪,随时详细禀知,备陈良梏利钝之情形,伺其价值平减,广为收购,运解军前,臣军实资其用。其购到普洛斯(即普鲁士)后膛螺丝开花大炮及后膛七响洋枪,精巧绝伦,攻坚致远,尤为利器。”
这道奏折的写作年份是同治十二年,也就是在1873年,此时离左宗棠正式挂帅西征(1875年)还有两年。左宗棠开始着手做着西征的准备,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武器装备的问题,奏折中提到的为左宗棠购运西洋武器的胡光墉就是胡雪岩,光墉是胡雪岩的字。
日期:2010-05-09 10:46:49
关于胡雪岩在为左宗棠做好武器战备方面所立下的功劳,在左宗棠光绪四年的一份奏章中更加清晰可见:“胡光墉自奏派办理臣军上海采运局务,已历十余载,转运输将,毫无失误。其经手购买外洋武器,必详察良梏利钝,伺其价值平减,广为收购。遇泰西各国出有新式枪炮,随时购解来甘。……上载用以达坂城,测准连轰,安夷(指安集延的阿古柏部)震惧无措,贼畏之如神。……关陇新疆速定,虽赖兵精,亦由器利。则胡光墉之功,实有不可没者。”
这封奏折说得很清楚,左宗棠能够迅速地收复新疆,当然离不开皇帝大人的英明领导,军队上下的团结一心,还有全国任命的大力支持——但是胡雪岩为军队购运武器这一点也很重要。
日期:2010-05-09 12:37:45
这封奏折是上给朝廷的,难免会有向上面的人为自己手下的人邀功的嫌疑。再看左宗棠写给胡雪岩的私密信件:“田鸡炮已到,果是利器。十六磅、十二磅铜炮尚未到兰。昨次克复各城所用,乃前解之十六磅大炮也。安集延(指阿古柏部)亦有洋制枪炮,亦有开花子,然不如尊处所购之精,足见足下讲求实际,非近今自命知洋务者所能及也。”
与上奏朝廷难免有夸大之嫌的奏折相比,左宗棠给胡雪岩的这封私人信件,无疑是对胡雪岩为楚军的武器装备的购运之功更加有力的肯定。
日期:2010-05-09 16:13:17
胡雪岩对于为左宗棠的西征军队购运武器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十分负责的:他虽然是坐镇上海,但是他可没有闲着,他积极地为左宗棠收集情报信息,挑选最是精良的武器,而在武器价格最是平减时购进,并且将它们及时地运送到前线。
而左宗棠对胡雪岩经办武器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十分的高:左宗棠不止一次地夸奖胡雪岩,说胡雪岩经办武器,对支援新疆速定功不可没,又说他胡雪岩不像洋务派的有些人那样,不问适用与否盲目引进外国机器,而比较讲求切合实际。
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武器的左宗棠西征大军,似乎终于可以跟新疆的敌人放手一战了——但是不要忘了一件事情,左宗棠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必要的资金要从哪里来?
日期:2010-05-09 18:38:29
饷银其实是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最是头疼的一件事情,那么大的一支军队,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沿途都是荒凉之地,没有足够的军饷,这仗打起来谁也没有把握。
按道理来说,饷银自然是应该由当时的清朝政府来出。但是慈禧老佛爷跟光绪皇帝都说了,左大人爱国之心可歌可泣,收复新疆也自然是势在必行,但是中央国库可没那么多银子——左大人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左宗棠有点懵,新疆又不是我们老左家自己的产业,是大清国的产业不是,没有道理让我老左家自己掏钱啊。再说了,就算我左宗棠愿意从自己家里掏钱,我也没有那么多钱不是。于是左宗棠想了一个办法,这仗自然是要打的,至于说到饷银怎么来,还是照旧协饷好了。所谓“协饷”,是指因为当时中央政府一打仗就没钱,只好由比较富裕的东南各省协济,称之为“协饷”——这是平定太平天国时所采用的老办法,所以说是“照旧协饷”。
日期:2010-05-09 21:25:07
但是这个办法事实上却是行不通的。要知道,东南各省对于“协饷”本来就是一百个不愿意,凭什么啊?凭什么我们就得为这场帝国的战争买单啊?就因为我们比其他省份更富有?劫富济贫也不能这么玩啊。新疆的得失对于地处东南的各省来说,是感觉不到切肤之痛的——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那毕竟是一个太过遥远的地方了。可不是我们东南诸省的人不爱国,我们比谁都爱国,但要我们出钱,那就免谈。中央政府的命令下来了,要协饷,表面上东南诸省自然是不敢违抗的,但是阳奉阴违的事情对于这些清朝的地方大员们来说,做起来可比实打实地“协饷”要容易多了——左宗棠要想指望靠着东南地方的“协饷”来打赢这场战争,那左宗棠可就太天真了。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左宗棠要为自己的西征军解决“饷银”的问题,他就只有是要倚重胡雪岩了。
日期:2010-05-09 22:46:54
对于如何解决西征军所面临的“饷银”问题,胡雪岩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
解决西征军所面临的“饷银”问题,第一步还是要催领东南各省的“协饷”——你催的话,即便不能全额到账,也总比你压根不催来的好,总之是有多少就算多少吧。
催不到“协饷”的情况下,第二步就是去借洋债凑上,这是西征军“饷银”的主要来源。
而作为第二步的补充,洋债一时不曾到手时,就由胡雪岩出面去向华商借债先行垫上。
总之,胡雪岩所提出的这一套解决方案,就是要使“饷银”无论如何要接济得上,让左宗棠可以专心西征。
胡雪岩提出的这套解决方案最后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