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女人一个清朝(叁),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
第16节作者:
东莞郭菁菁 只是,后来,“慈仁胜而决断少”的朱由崧,可发挥的政治空间真的很小。朱由崧虽然被大明的将相们放在了一国之君的位置,但是,朱由崧以下的数位权臣,每个人都相当倔强地保有着各自的偏颇想法。朱由崧既无辜又无奈,他也无法调动那些野心勃勃的军界大佬们。朱由崧只能十分软弱地看着他的弘光王朝,在展现了刹那间的烟花般的璀璨之后,便顽固地回到了黑暗的“清流不清,浊者不浊”的纷扰之“党争”泥潭之中。他的所有恢宏的治国理想,也只能尽付与滚滚长江东流水了。
下面我们就弘光朝一些大的政治走向作一个笼统的简介。
日期:2012-05-24 18:29:05
其实,不管我们后来如何渲染史可法大人的壮志未酬、慷慨就义,我们仍不得不承认,史可法自始至终都是弘光朝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弘光朝成也史可法,亡也史可法,一些干系到弘光朝兴衰成败的大计,大抵由史可法一手订立。朱由崧可能对于史可法其人并不觉得可亲,可是史可法的地位无人可取代。弘光朝政治军事上的短板,有些是因为史可法的见识不够远大,有些即使当时的史可法意识到了,囿于当时的情势,他也无力予以改进。
明朝在明太祖的开国伊始,是把它的首都放在南京城的。明成祖从他的侄儿手上抢得帝位,据守于南京城心颇不安,明成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这才把首都迁到了自己的老根据地北京。但是,南京作为大明开国的一种象征,其陪都的地位却一直保留下来了。南京保有了一套与北京相对应的浓缩版的中央机构。只不过当时的北京住着的是皇帝与内阁重臣,那里的六部衙门是真正手握重权的权利机构;而南京的六部衙门则多为上班应卯的虚衔儿,和平年代没啥具体的事情可干。想捞油水的大明官员们,多不愿意到南京做了那留守的清官。留都南京官员中,真正有点实权的,不过是南京城中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守备太监、以及提督南京军务勋臣寥寥数人而已。
日期:2012-05-24 18:29:44
崇祯既倒。风雨飘摇之江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南京陪都兵部尚书的地位,一下子变得突出了。
而此时处于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枢纽位置者,正是史可法。
史可法的师傅,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左光斗。
《明史》上评价史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当然,具有这样一些基本资质的官员,在南明的政权中,干一个军长司令级别的提督总督什么的,应该是没有一点问题了。不过,史可法所处的位置是南明全军的实际负责者,其用兵的韬略、容人的肚量,都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日期:2012-05-24 18:30:58
我们知道,东林人士在明季的万历、泰昌、天启三朝之时,曾经出现过许多疾恶如仇、忠耿清廉的正直士子,因此在社会上树立了强大的公信力。不过,东林党进入到它的后期,特别是复社时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复杂而松散的政治团体,人员的政治面貌既然参差不一,个体上对于政治的诉求也各不相同。
但是,南明在遴选它的君主之初,以前礼部侍郎钱谦益、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礼部员外郎周镳等人为首的东林、复社清流一派,曾经步调一致地掀起了一个声势很大的“倒朱由崧”运动。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朱由崧跟明后期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所发生的“妖书”、“梃击”、“移宫”三大案关系太深了。东林党人围绕着万历帝、朱由崧的嫡亲老奶奶郑贵妃、以及生父一世福王朱常洵有太多血腥的记忆了。东林党人生怕朱由崧上台后会听从阉党余孽的撺唆,大翻旧案,未来的朝政便不可为了。因此,东林党人便取巧地推出了另一个皇位继承人万历帝一个弟弟的儿子——潞王朱常淓,试图与朱由崧竞争。
可是,按照正常的封建继承伦理次序,潞王朱常淓有一个继承上的死结,他跟已死的崇祯帝在血缘上已经有点疏远了。有关这一点,即使是讲究公民权利的现代,我们在划定财产的继承权也严格遵循夫妻、子女、父母、兄妹的亲疏原则。当时,假定崇祯这一系已绝裔,依序排出的正常继承皇位次序便为: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最后才轮到潞王朱常淓。这时,朱由崧以万历帝长房长孙的身份,享有莫大的继承优势。
日期:2012-05-25 18:34:26
但是,钱谦益等人不愧是政治斗争的高手。他们很快想出了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大不可立的堂皇理由。孔孟二贤不是很早就教导我们吗?国君以贤为立。朱由崧如此“不贤”,东林、复社的党人们轻易便击破了围绕于朱由崧身上的“伦序”篱障。
其实,钱谦益侈言拥立的“明君”朱常淓,从政治的角度来考量,也不是一只好鸟。弘光朝官员叶国华讲他:“潞王指甲可长六七寸,以竹管护之。又命内官下郡县求古玩。”似乎有一点小资的情调。他在绘画、音律、书法等方面,都有不错的造诣,只是天生胆小怕事。
弘光朝破碎之后,朱由崧之母邹太后请朱常淓监国。朱常淓晓得自己不是一块玩政治的材料,起先是不肯的。邹太后泣不成声地再请,朱常淓只好硬着头皮上任了。但是,朱常淓没干满一个月就奉表投降了清朝。这件事情,在从前弘光朝统治的江浙地区造成很坏的影响。多铎、博洛趁势派出使者,招降潜伏于浙东一带的明藩王。“时周王寓萧山,惠王寓会稽,崇王寓钱塘,鲁王寓临海。贝勒遣骑修书,以参、貂等物为贽,邀诸王相见。鲁王以道稍远,辞疾不至。周、惠两王渡江偕崇王赴召。寻送南京,同弘光帝、潞王俱北去”。明朝诸藩王押送北京的途中,只有刚烈的朱由崧嫡母邹太后跳入淮河自尽。这真是“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日期:2012-05-25 18:35:03
2
但是,身处于南京繁华都市的钱谦益、吕大器等南都大僚,也切莫因为自己的声音豁亮,便高兴得太早了。
这个时候,是乱世。
玩笔杆子的,在许多重大事情上,得小心地望着玩枪杆子的大佬们眼色行事了。这样,来自淮上各路军中大佬的议论声,就格外的引人注目了。
喜欢南明史朋友,大抵都听过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发迹,听说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大军头的飞扬跋扈。另外,淮上还有一个狠角色叫路振飞,只可惜较早地离岗了。
日期:2012-05-25 18:35:26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