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村子,又穿过一片稀疏的树林。她便看到了一片平坦而空旷的场地。绕过最后一棵树对视线的遮挡,修闯的身影便映入眼帘,比他更占据视线的,则是一辆飞机形状的银白色机器,七八米长左右,飞机的翅翼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闪闪发光。
修闯正以一个工程师的身份,半个身子隐在飞机的机体后面。正在专心的忙碌着什么,传来轻微的“嘭嘭嘭”的声响。
飞机。多么超现实的事物。而他还那么投入到它身上。“如果他真的有病,那也是脑子上有病。”那些打牌的人的评说,终于在这里有了解释。
也许是由于她放轻了脚步声。他并没有觉察到有人的到来,一条牛仔裤,油迹斑斑。他心无旁骛,以一个最纯粹的劳动者的专注继续工作。这种感觉吸引了她。莫名的,她被一种情绪所感染,于是,她把手中的礼物放在地上,然后拿出照相机。
咔嚓的一声微响,他那专注劳动者的形象在照相机里得以永存。
而修闯被惊动了。他吃惊的回转身了,一只手扶着机翼,在他还没有意识到她为什么会突然出现时,她又拍下了一张照片:他的眼瞳中容纳着飞机、蓝天和她的倒影,嘴微张着,显示出对她这个不速之客的惊诧。
意外被打断的工作,突兀的惊诧,自然流露的表情。
“一次性游戏”,这完全符合她对摄影艺术的定义。种种巧合的图像元素,集结于片刻之间,稍纵即逝,只能一次成像,不能使时空倒转,重新拍摄。
“咔嚓”!“咔嚓”!快速而精准。她又抓拍了这一瞬间的景象。在他的全神贯注被打断之际。在他还没有完全省悟过来之际。
日期:2008-10-5 10:46:19
她满意的收好照相机,向他微微一笑,表示歉意:“对不起,打扰你做事了。”
他仍处于惊讶之中:“你怎么会来这里?”
她从地上拿起自己买来的礼物,举在半空,“本来我以为你真的得了绝症,但是,现在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拍遗照了。”
他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于是她又说,“因为你有一天要开飞机,你怕出意外。”
他不置可否。低头又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罗拉并不在意遭到冷遇。她围绕着那辆飞机进行观察,基本成型,但是却很简陋。她对于它能否起飞持有严重的怀疑态度。造飞机,这种晚报上,社会版面上的花边新闻,竟然能够在她的眼前呈现。这让她有些惊奇。于是,又举起相机,拍摄了几张照片。
很明显,他又被打扰。他抬起头,面带不悦,问她,“你为什么不停的拍照?”
她马上明白,他感到了一种被侵犯的意味。在镜头面前,很多人会保持警惕。她灵机一动,马上就想出了很好解释方式。她说,“你知道你刚才像谁吗?你刚才的模样,很像摄影师拉蒂格的一幅照片。很经典的照片。”
他当然不知道拉蒂格是谁,这在她的预料之内,她也预备好了向他解释,“那幅照片也像你刚才那样子,有个人造了一架飞机,是拉蒂格的哥哥,在他试飞的时候,他为他拍下一张很经典的照片。”
很明显,“飞机”,这两个字眼,打动了修闯。罗拉抓紧机会,继续告诉他,拉蒂格是个摄影大师,他有一个热衷于钻研赛车、飞机的哥哥,而当时,赛车和飞机还是当时正在实验阶段的科技尖端产品。“如果你不忙的话,不妨听听拉蒂格兄弟的故事吧。”
修闯果然有了兴趣。他为了罗拉搬来一个椅子,上面满是沾着机油的手指留下的指纹。但罗拉一点也不嫌弃,她坐下来,剥开两根香蕉,一支递给修闯,然后罗拉一边吃香蕉,一边以娓娓动听的声调,向他讲述拉蒂格兄弟的故事——这对她来讲轻车熟路,她已经对世界上所有著名摄影大师的传略都了如指掌。
日期:2008-10-5 10:48:37
罗拉说,拉蒂格是法国的一个摄影大师,出生在富裕的金融世家,但从小体弱多病。作为对一切都感到惊奇的孩子,拉蒂格幼年就获得了促使他后来拍摄的各种因素:虚弱的身体,使他成了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积极行动者;家庭的保护网,鼓励他但从来没有强迫他去尝试;对幸福的体味,拉蒂格天然有着一种脆弱感,和渴望保留下幸福的强烈愿望。
很幸运,他拥有了记录这种迫切热情的最好工具——照相机。在他很小的时候,拉蒂格就认为,眨三下眼,就能把那些新鲜有趣的景象捕捉下来。
他的父亲是个银行家,也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得知他的想法之后,父亲送给他一台照相机——那一年,拉蒂格才6岁。全套笨重的相机甚至拉蒂格的身高还要高。
从那以后,对运动的身体的迷恋就和一双优雅敏感的眼睛结合在一起,拉蒂格开始用他的想象力来记录周围的世界。
拉蒂格的一生,其实都没有产生过自己是摄影师的念头。他只是一直像个“业余”摄影师那样去拍摄。拉蒂格以轻松、任性、孩童式敏锐、快乐的观察力,不厌其烦地记录下了他的大部分的生活琐屑:孩子们的游戏,远足、野餐、飞行器和赛车、女人和朋友……
最初,他仅仅抓住他的家庭和朋友猛拍,通常在半空中,从墙上,椅子上,哪怕是简单地原地起跳。
在10岁时,他已经为他的哥哥——飞行器爱好者吉索拍了一系列关于飞翔探索的照片。
再后来,18岁时,拉蒂格精通了照快照的技术。于是,他着迷的用高速快门捕捉到一些离奇的影像:从台阶上跳下如仙女降临人间的女孩、优雅地将猎狗扔过小溪的绅士、装扮如旗鱼一般跃入水中的男童……
当然,还有他的哥哥吉索热衷的巨大飞行器。罗拉向修闯重点讲述了吉索的事情,因为她知道这是他的兴趣所在。
吉索是一名狂热的科学爱好者。在他的影响下,拉蒂格弟兄争相阅读当时的《汽车》、《精益求精》 等杂志。他们追逐每一项新发明,观看最早的飞行师的飞行试验,想要打破记录的摩托车锦标赛。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自己动手制作机器,组建模型,造飞机。
从最早开始拿起相机,一直到90岁生日时还在拍摄自己的影子,拉蒂格给自己以及世界留下了20万幅有余的家庭照片,粘满了厚厚的130个相册,差不多每天拍摄6张照片,才能完成如此的累积。
从来没有哪个摄影师像拉蒂格一样,开始自己的作品这么早,而且成名这么晚。
他直到年近70岁才成名。1962年,年近70的拉蒂格赴美国旅游。在纽约,他会见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拉蒂格摄影的单纯直率,使那个人深受震撼和感染。于是,杂志上用了大篇幅刊登了拉蒂格的照片。继而,举办摄影展,盛赞空前,一夜之间,拉蒂格从名不经传的业余摄影者变成了大师。
拉蒂格的故事讲完了。很多人的故事都是这样子,成功即是终点。
日期:2008-10-5 10:50:02
正如罗拉所想的那样,“摩托”对拉蒂格的哥哥更为感兴趣。他追问飞行器爱好者与研究者吉索的最后结局。
罗拉忠诚的告诉他,“在我所看到的以摄影家为主体的传记里,作为次要人物的飞行者,是不会交待结局的。当然,如果非要知道他的结局,我想也肯定不会摆脱和拉蒂格一样的结局,死亡。每个人,最后都会死去,不是吗?”
修闯仍然问,“我只是想知道,他造的飞机,飞成功了吗?”
罗拉说,“我不知道,我只对拉蒂格感兴趣,我甚至记得书上是怎么写他的葬礼的,在他住所附近的几棵橄榄树下举行葬礼,前来奔丧的妇女们都穿着鲜艳明亮的服装。”
他不再说话。在想着什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