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4-10 08:38:51
更新
/////////////
最后谈谈屠呦呦能否获得诺贝尔奖。
饶毅等人认为屠呦呦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太大、未必等到那一天的话,肯定能得诺贝尔奖,因为屠呦呦于2011年获得拉斯科奖。
写科学史和搞科研一样,该下的功夫必须下,饶毅等人就是因为没有下功夫,所以才经常信口开河。屠呦呦肯定不会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和年龄无关。
首先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身的原因,这个奖授予治疗性药物只发生了四次,其中第一届的抗血清疗法勉强算,这四次都是和抗微生物药物有关,从这一点看青蒿素很有希望。但是自从1952年授予链霉素之后,再没有授予药物类研究,原因是药物研究是团队工作,尤其是近代以来,很难完全归功于某人或某几个人,何况药物研究涉及产业秘密,通常不会在论文中全盘托出的。
这仅有的四次中,只有青霉素那次没有争议,其余三次都有争议。第一届冯贝林的研究基本上是和保罗?埃尔利希一起做的,还获得北里柴三郎的帮助,按后来的标准,这个奖是应该冯贝林和埃尔利希共享。埃尔利希是非常之人,1908年凭免疫学成就共享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果他晚死几年,很可能凭606再拿一次。
磺胺那次获奖的多马克只是做药效试验的,而合成百浪多息的化学家却没有获奖,这是因为论文是多马克发的,好在因为希特勒不尿科研,因为获奖,多马克还进了盖世太保的牢房,才没有大的噪音。
最要命的是1952年给了瓦克斯曼,可是链霉素是他的研究生沙兹发现的,起码两人应该共享,而且在之前为了此事打起官司,瓦克斯曼不得不和沙兹分享链霉素的商业利益,这一次是诺贝尔奖的败笔,此后诺贝尔奖就不再给予药物研究了。
青蒿素一直有争议,不仅在中医研究院和云南等地之间,也在中药研究所内部,屠呦呦只是研究组组长,当年研究组获得的是集体奖,青蒿素在国际杂志上第一篇文章也不是中医研究院发的,这个浑水到现在都说不清楚,诺贝尔奖怎么敢趟一把?
说屠呦呦有可能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她得了拉斯科奖,拉斯科奖的很多获奖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多数获奖者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获得拉斯科奖就保送诺奖了。
就拿1983年获得拉斯科奖的二十世纪疫苗巨人莫里斯?希勒曼来说,尽管贡献巨大,还是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去世前几乎凭干扰素获奖,和希勒曼相比,屠呦呦的成就差远了,得奖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从成就本身来说,青蒿素因为没有及时大规模应用和耐药疟原虫的出现而没有原先那么神奇了。2008年获得拉斯科奖临床医学奖的日本人远藤章从青霉菌产物中发现了降胆固醇的Statin类药物,全球几千万人每天服用,其疗效不仅不存在疑问,而且还大有魔药之趋势。远藤章的发现没有争议,他和屠呦呦同岁,如果诺奖破天荒给予药物的话,远藤章的希望要比屠呦呦大多了。
青蒿素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但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现下一次奎宁或青蒿素的时刻了,人类战胜了天花,但败于疟疾。
败而不馁,再战吧。
日期:2013-04-10 21:10:05
三·从猪流感到禽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又非常容易变异,每隔一段时间,人的流感病毒会和动物的流感病毒杂交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造成全球范围的大流行。人类历史上共有五次流感大流行,分别发生在1836-1837年,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1968年。即便是没有新型出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也会变异,北京1998年至1999年流感流行期间,流行高峰时发病率高达26.49%,非高峰期也有10%的发病率,因此流感是一个常见病。
禽流感是鸡、鸭和鸟类等禽类动物得的流感,和人流感病毒能感染猪和家禽一样,禽流感病毒也能够感染猪和人,但这种感染的几率很低,由于是异缘性病毒,所以死亡率高达病人的半数。
禽流感很罕见,以最凶狠的H5N1为例,迄今为止,全球只有12个国家出现病例,死亡不到400人,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每年死于流感的为数万人,中国北方城市每年流感的死亡率是10万分之18,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每年至少有2000人死于流感,这还是大大低估的数字,为什么对禽流感这么神经兮兮?
这要从萧普阴影说起。
理查德?萧普是第一个发现流感病毒的人,1931年证明猪流感的病原是病毒,而且将猪流感和人流感联系在一起,告诉我们,起码我们和猪一起共享流感病毒,从此打开了流感研究的大门。萧普在流感研究中最大贡献并不是这些,而是他的一个假设:1918年大流感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猪群里潜伏的,总有一天会再次回到人群之中。
萧普这个假设没有获得一致认可,但是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很多人相信导致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是动物流感病毒,可能是猪流感,也可能是禽流感。
这一切都源于1918年大流感引发的恐惧。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的1918年到1919年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5000万到1亿人死亡,全球各地无一幸免。如果再出现一次这样的大流行,美国的估计全美最少死亡180万人,最多则没有上限。如果按人口计算,全球死亡人数在1.8亿人到3.7亿人之间。
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心头的百年阴影,萧普假设则使得这个阴影变成悬挂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1836年开始,流感开始了在全球范围里的流行。流感流行的趋势是年年小流行,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出现一次全球大流行。人类历史上的五次大流行,也就是流感流行二级以上的流行分别为1836年大流感、1890-91年大流感、1918-19年西班牙流感、1957-58年亚洲流感和1968-69年香港流感。
这五次流感大流行,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54年,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和第四次间隔39年,第四次和第五次间隔11年,也就是一次长间隔、一次短间隔、再一次长间隔。按这个规律算,第六次大流行应该是上一次大流行之后的半个世纪左右。
这就是2009年的猪流感为什么那么吓人的原因,因为据上一次大流行40年。
今年则是第54年。
2005年,美国NIH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在接受NBC电视台的采访时,预测类似西班牙大流感的大瘟疫再次出现在2020年或2025年之前。
2018年,是西班牙大流感的百年之祭,我们离下一次大流感越来越近了。
萧普就这样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以承受的巨大的阴影。
萧普的研究完成于洛克菲勒研究所,当时洛克菲勒研究所致力于黄热病研究上,27名研究人员先后有6人殉职。野口英世在西非成为第4名殉职者后,洛克菲勒研究所决定前赴后继,在巴西建立实验室,萧普率先志愿赴巴西,但所里不批,因为他才27岁,儿子刚刚出世。萧普的导师师保罗?刘易斯第二个站出来,五个月后在巴西殉职。萧普将刘易斯的灵柩送回其家乡,以未死之身继续他和导师共同进行的猪流感研究,获得了突破。
萧普阴影的第一次体现,是1976年猪流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