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胜雪》
第14节

作者: 雪花与火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和母亲走在一起,我感觉格外亲融,可以挽着母亲的手,母子们喁喁细语,叙说一些家常和别情;而和父亲在一起,就会更富有文化气息,父亲不停的解说着那些风土人情,文化掌故,民谚和传说。

  县城的老街,古老而十分逼仄。残留的老房子,多是两层的土木结构,非常低矮 ,临街的门墙都是木板的,常常只有一门一窗,房间小得仅能容身。街道的地面,都是石板镶砌的。那些青石板,光溜溜的,因为年代久远,走的人多,中间的一溜低很多,形成了一种凹槽状,有一种令人骇然心惊的沧桑感。
  父亲告诉我一些当地的民谣,其中一首比较古老,说的是:“苗族占山头,瑶族占林头,壮族占水头,汉族占街头 。”大致说明了当地民族的分布情况。苗族人少,他们都生活在山顶上,瑶族人生活在林子边,这两个民族打猎种地为生;壮族人最多,他们占据了土地和水源,过着农耕的生活;而汉族人大都经商牟利,所以,他们生活在城镇里的街上。

  三天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正是冬天的旺季,我们担心着市场的生意,所以不敢多逗留,只好无奈告别,早点赶回来。
  父亲母亲、妹妹和小弟,一直把我们送到车站,上了车子,车子开出老远,他们还依依地站在路边,不肯转身。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忽忽的,为没有给母亲买一件礼物,而感到自责。她老人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那一刻里母亲眼神中的怅然若失,一直让我不能安宁。
  回来后我跟小燕说及这件事,小燕也责怪我,干嘛不早告诉她这些,她哪里知道父亲和母亲之间的这些情结呢!?第二年夏天暑假的时候,小燕和大弟全家再一次去看望父母时,我们便给母亲买了许多礼物。可无论如何,仍然不能弥补和平复,母亲六十寿辰的那一次,在我心里留下的歉疚和缺憾。而且那是永远的遗憾呀!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崇尚团圆与会聚的民族,尤其亲人的团圆聚合,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心愿。可自我的母亲离开家乡后,我们一家人,从来就没有一次完完全全地团聚在一起过。唯一的一次把大家完完整整地团聚在一起的,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而这时,我们的家其实已经残缺,永永远远也不可能完整、完好如初了。

  而这次去给母亲做寿,是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与她的最后一次相聚!
  (待续)
  日期:2012-06-19 08:35:48
  (接上)
  十八、妹妹

  吃过母亲的寿酒和小弟入住新居的喜酒后,第二天,妹妹请我们吃了一顿饭。弟媳看店子没来,父亲母亲、小弟和孩子们都去了。
  妹妹租住的房子,是人家正房旁边,临时借墙搭建的一间简易偏房,专门用来出租的,像个茅房一样。窄长的一间,采光透气都不大好,有些潮气,幸是冬天,才不显得那么闷热。摆了两张小床,堆着些杂物,空间就很小。在门口边摆下一张小桌吃饭,感觉间不容身。孩子门夹了菜,都跑到外面去吃。
  我的大外甥已经六岁了,一个有点黑,但很可爱的小男孩。妹妹前年又生了一个外甥女。外甥女生下来的时候没有足月,小小的,只有三斤重,像个小老鼠一样,大家都担心带不活。可在妹妹的精心护理下,硬是养活了过来,而且逐渐长大,如今已经两岁多,与其他的孩子无异,健康壮实,会叫舅舅了。
  说起妹妹,我们心里都有一种说不清的忧伤。
  妹妹婆家的情况,其实不错,有一栋红砖的楼房,家里还开着锯木厂,在家锯点木头种点地,日子其实很好过的。可是,妹妹却跑到了外面来,受着这份漂浮的苦罪。

  这或者跟我们一家人血性相传的性格有关。
  我的母亲自小是个孤儿,我的父亲,也是跟着鳏父长大。他们自小家里贫穷,单屋破瓦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养成了只靠自己、自己做自己吃、血汗糊口的习惯。父亲和母亲成家后,两人咬牙恨志、齐心协力、狠气为人,白手起家,靠日夜勤劳和勒紧裤腰带节俭度日,才得以不停地修造了几届房子、抚养我们兄弟姐妹成人,家境日渐宽裕。所以,他们都形成了只顾低头做自己的事、不善与人相处的性格,而且宁肯吃苦受累,也舍不得花钱,十分矜惜钱财。

  我的父亲好一点,他在办大事,或者在外面,对待别人,对待儿女亲人时,舍得花钱,出手比较大方。但在对待自己时,非常吝惜刻薄,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在学校里的生活,几乎到了吃糠咽菜的地步。而且,他不喜欢求人,他也没有什么可以致力的亲人,没有兄弟姐妹,甚至连近一点的表亲都没有,做什么都是自己和母亲两人苦爬硬撑,两人一辈子生活中的劳苦,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或者正是因为如此吧,吝惜钱财,是因为他们最清楚,每一分每一厘的来之不易,都是自己热辣辣的血汗的结晶;而且因为他们的为人,不善与人相处,更不善渔利,从来占不到生活的便宜,得不到半分轻松的利益;甚至,即使是他们自己该得的东西,往往也眼睁睁地得不到。所以,所得的东西才更加地吝爱与珍惜。
  我的父亲,教书与写作很有才华,教出许多成才的学生,是一方名师,市作家协会的会员。按照他的才华,善于钻营的人,也许早就飞黄腾达了。可他教了一辈子的书,始终是一个民办教师。直到退休,才感恩政府的大德,一边办理退休手续一边转正领取退休工资,得以安享晚年。
  他们从来不懂得人世间的诡谲,也不懂得,或者是根本不屑去做,可以花一点血汗钱,送点礼托托人,就可以谋求和换取更大的轻松钱,以小博大。这样的运作和运用,他们一辈子从来也没有做过。
  别人退了休,至少可以安排一个、甚至多个子女接班,进所在战线工作。我的父亲如果去运作运作,应该也完全可以把我们唯一的一个妹妹安插进去吧!但我的父亲一退休,就干干净净地净身出校,没去求人安排任何人接替。也许这一个位子,就成了别人家的口头肉吧!而我们兄弟们,也从来没有人去运作,包括我母亲、我妹妹,都从未向父亲和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

  我们家就是这样一群只靠自己的独力生存的人!
  (待续)
  日期:2012-06-20 08:22:04
  (接上)
  我们一家人还有一个臭脾气,就是为人比较情绪化,缺少理智的权衡与度量。生存和人生,不是按理性的利益去忖度、算计和取舍,而是按照自己的感情去抉择。
  这让我们一家人显得总是不够合群,有些离群索居,与世不容。而这又形成了我们孤傲倔犟、冲动激烈、近乎冥顽的性格。一旦牛性上来,或者感情不顺,就会不顾后果,愚顽不化,直至誓死不屈。

  这虽然有些孤僻无依、懦弱寡助,却其实也不失为一种落拓潇洒、脱略不羁吧!
  我们兄弟妹妹们也遗传了这些性格,这成为我们一家人的根性!
  我在单位上,感觉与自己的生性不合,我不是一个能在官场上和公家生存的人,总是磕磕碰碰、缚手缚脚,不能舒心。我知道自己当不了官只能为民,就心甘情愿出来漂泊。
  妹妹大约也是如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