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都想去,可也不能丢下生意不顾呢!市场里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花钱买过来的,关几天门,就是净亏损几天。我们商定了,由小燕在家看摊,我带女儿前去。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下次再去时,须得我在家看摊,由小燕前去。
(待续)
日期:2012-06-16 09:17:16
(接上)
这时我们的孩子已五岁多了,在幼儿园读着学前班。这孩子眼睛见事,眼明手快,行止主动,出门已是我的一个小帮手了,帮着我拎东西,拿这拿那,还可以照顾到一些我一时看不到的事情了。在车子上,她乖巧伶俐,说话得体,深得着周围所有人的喜欢。
我的身体一向不大好,而一上了车子,也许是心有所感,为风尘碌碌、家人离散的哀愁和无奈所控制着罢,我感觉一种像乡愁一样的东西魇住着我。我的情绪低落,总是容易晕车。一路行来,感到心里和口中发苦,浑身如病痛一般,不时心里翻腾,直想呕吐,只好一直在铺位上躺着,不思动弹。幸亏孩子一路上听话,善解人意,不但没有给我多生事端,还嘘寒问暖,供应支使,照顾着我的喝水和进食。
车上有一位非常活跃的老太太,一路上不停地哼着一些歌子,她与我的孩子相处融洽,格外友善,十分惊讶与赞叹着我的孩子:“啊哟,这样的孩子我从未见过,哪里会有这样听话懂事的孩子呀!”
可是,孩子与奶奶,却总是十分地生疏。
天色将明未明的时分,司机吆喝着我们到了。时已值冬天,我们知道比南宁会更冷,在车上摸摸索索地加上了薄毛衣和棉毛裤,迷迷糊糊地走下车来,走出车站,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
小弟曾告诉过我们,他们的店子就在车站附近,但我们一出了车站,却不知道是该往左转,还是往右走。我和孩子只得把东西归在一处,站在街上微寒的晨风里等待,俟天色渐明,街上的人家开门时,再找一个地方,打小弟的电话。
但天色一明,街上的人家开始开门的时候,我很快就找到了小弟。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店子,一看那名字,我就猜定会是一个同乡。上去一问,果然是的。他们把我带到了小弟的店子前,小弟正好在打开店门走出来。小弟卖着小百货和杂货,店子里的货真多呀,堆得密密麻麻满满当当的,只好每天清扫了门前,搬出一些货物,大多是塑料制品,摆在大街的人行道上,任顾客挑选。
弟媳听到我们来了,马上穿衣出来,一番问候,小弟就带我和孩子先去吃米线。吃完米线,正准备过小弟新居的家里去时,母亲却来了。惦记着儿子与孙女今天到达,天刚亮,母亲就赶过来看看。
两年来,娘头上的白发又多了许多,黑白夹杂,麻花花的一片了。我忙告诉孩子叫奶奶,孩子也工工整整地称呼奶奶,奶奶过来摸着她的脸,她抬头仰望着奶奶,就是不够亲热。我忙告诉她,这是自己的亲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呀!说了半天,孩子似乎仍然似懂非懂。
奶奶也是十分喜欢这个孩子的。我的弟媳是一个性格火热的人,孩子与满婶特别投缘。弟媳和小弟,把一些刚进回来的方便面,一搬一递地藏到货柜顶上去时,孩子马上过去帮忙,而且特别自然和融洽。看着一箱一箱搬运和传递货物的孩子,奶奶也禁不住地感叹:这确是一个少见的管事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孩子早就起床了,和侄儿侄女在下面玩耍着。我因为疲倦,多睡了会。母亲打发孩子来叫我吃早饭。孩子一路叫着:“爸爸,奶奶叫你吃饭了!”走到床头时,她竟然轻轻地对我说:“爸爸,你妈妈叫你吃早饭了!”我平地里有些悲哀,说不清心头的滋味。
(待续)
日期:2012-06-17 08:02:04
(接上)
小弟的房子修得十分漂亮,四层楼,第一层的两个大开间是通开的,是临街门面,可以做商场;上面的三层,每层做成了几个套间,中间有天井相连,装修的舒适大方。小弟后来把这些房间,改装成了一个一个的标准间,开起了宾馆。弟媳勤快火热,小弟灵活肯钻,总是能跑在同行的前面,生意一直十分兴旺。
到了小弟的新居,进了早已安排好的我住的房间里,我把我们给母亲祝寿的礼金,呈上给了母亲,然后我跟母亲商量,小燕在安排礼金的时候,母亲的和小弟的不一样,母亲的当然多一些,这样行不行?其实这些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上的事情,在家里的时候,我们也会常常向母亲请教。母亲认为,我们给她的太多了,而给小弟的显得少了点。于是,她从身上摸出了几十元钱,要加进我们给小弟的红包里。我忙与母亲争执着,我的身上有钱呀!母亲说,我们这些年不容易,我们的情况她清楚,我们还欠着人家的债儿没还;她的钱其实就是小弟的钱,弟弟做生意的那些纸盒呀、包装呀什么的,弟弟让她去卖,卖出的钱弟弟让她留着,不肯收;所以母亲身上常常有钱,而且,家里的开支都是弟弟的,她拿着钱又没地儿用。我仍然不肯。母亲说,家里的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了,大家都很好,她都放心了。唯有我中年漂泊,重起家业,处境艰难,是她最担心的,就算是她心疼儿子吧!她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儿呀,你借了人家的那些钱,人家的也是血汗钱,你一定要还给人家呀!”母亲说着说着,泪水又上来了。
我默默无言,感受着母亲对儿子的刻骨铭心的忧患与关爱,就听任母亲把那些钱塞进了我给小弟的那个红包里。我们并没有来得及孝敬和关爱老人们,却还在享受着他们的厚爱和荫庇,大恩又如何能回报于万一呀!
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好好地报答过老人家,还总是让老人家们牵挂与担忧,说起来真是汗颜哪!
因为在电话里听说,我们给父亲买的一件大衣,挂在外面晾晒时,被人偷走了,所以这次来,我们又为父亲买了一件新大衣。我把给父亲的大衣拿出来给母亲看时,母亲说,真的很漂亮!前面的大衣很漂亮,这一件也很漂亮!母亲赞美着,眼睛里却流露出一种若有所失的神情。
我这才恨恨地意识到,我们做错了,犯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我们太矜惜钱财了,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我们为什么不给母亲也买一件什么礼物呢?记得早年在家里的时候,母亲就曾经给我抱怨过:大家都只记得给爸爸买东西,买这买那,是呀,爸爸是一个教师,风光呀;而妈妈是一个农民,没人把她放在心里呀!
到了中年后,父亲母亲的感情不好,失去了和睦,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比较更加明显,我们的做法稍有失当,老人们就会更加在意,会在心里引起失落。
(待续)
日期:2012-06-18 08:20:26
(接上)
在云南的那几天里,父亲和母亲,陪着我走遍了这个小县城的所有地方:铜鼓广场,英雄纪念碑,莲湖公园,柯仲平纪念馆,开发区,新街旧街,土司衙门,乃至电影院、新华书店等等。
父亲和母亲,到了老年形如仇雠,虽然同在一个家里,彼此间都不怎么搭话。尤其父亲,愈老性子愈烈。父亲想带着我到处走走,我就想拉着母亲一起去。母亲家务事多,出来缓慢,父亲在前面气咻咻地直往前行,我却固执地等着母亲,父亲也没有办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