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团部文书,听他说:昨天团长负了重伤,给担架抬到后方去了。而接替团长指挥的团附,在后撤的时候阵亡了。眼下团部也不知道撤到哪里去了。
笔杆儿连长看了看又累又饿的弟兄们,挥了挥手:
“大伙儿去老百姓家里看看,能不能找点吃的。今晚就在这个村子宿营。”
天快亮的时候,一支部队开进了小村子。负责夜里最后一班哨的萧剑扬和小苏北惊喜地发现,这是自己51师的队伍。
一打听,原来是碰到了兄弟团的人。这是306团的人马,刚刚从光华门那边撤下来。
笔杆儿连长睁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跑了出来,迎面碰上了几名军官。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军容齐整的上校。
来人是306团的团长邱维达。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邱团长干脆利索下了令:
305团的部分残余人马,编成一个独立排,暂归306团的辖制,赶赴中华门,参加防御。
笔杆儿连长传达了新的命令,大伙儿东摇西晃地爬起来,整队出发。
看护兵——即卫生兵。
裹伤所——当时国民革命军的部队,在营一级设有裹伤所,相当于战地救护队。
当时国民革命军部队中的军事主官,包括师长这一级,在作训、演习、作战的时候,经常穿着普通士兵的服装,甚至也穿草鞋。
这样的装扮,可以避免敌方辨认出己方的战地指挥人员。
87师,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精锐部队,下辖二个旅四个团,装备精良,曾在“1.28”、“8.13”两次淞沪抗战中浴血奋战。
南京保卫战期间,该部负责防守城南的制高点——雨花台。师长为孙元良。
该师于雨花台浴血苦战,重创进攻的日军,自身也伤亡惨重。262旅旅长朱赤、264旅旅长高致嵩、团长韩宪元、华品章等,先后壮烈殉国。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陆军第51师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载:“我第305团于(12月)7日晚将原阵地交由87师接替。当以该团位置于管头左翼构筑阵地,掩护淳化部队之战斗。”
管头,南京郊区的地名,位于南京城外东南郊。
南京保卫战期间,日军在夜间比较注意灯火管制,一般不在野外点篝火。而中国军队却为了取暖和照明,经常在阵地附近点起篝火。
由此可看出当时中、日两军在军事素养、军队纪律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冬青——一种常绿的乔木,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树枝淡绿色,叶子呈皮革质。此树种在南京一带分布很广。
宋墅、下王墅——地名,位于南京郊外东南方向。当时是日军进攻南京的重点进攻方向之一。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陆军第五十一师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载:
“八日,我淳化守军虽在硝烟弹雨中,仍拼死撑持,与敌肉搏……是日,我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连长伤亡九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名。敌亦伤亡极重,尸横遍野。”
参加过当年南京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1师师长王耀武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空军及苏联空军志愿大队的轰炸机及战斗机,奋勇向来犯的敌机反击,空战甚烈。敌机被我机击落两架,我机也被敌击落一架。”
不大离——东北方言,差不多,差距不大。
咋赶趟哩——东北方言,怎么来得及呢?
小咬——东北密林里的一种蠓科飞虫,叮人非常厉害。
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国当时仅有的一支装甲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装甲兵团)派出战车参加了战斗。
萧剑扬所见到的那辆战车,是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的1号A型战车。
该型战车重5.3吨,高1.72米,长4.02米,宽2.06米。
当时国民革命军装甲兵的领章,其底色为金属铬的银亮色。
撸子——当时中国民间对自动手枪(弹匣在握把内)的俗称。
飞子——东北绿林的黑话,指子丨弹丨。
飞子上线——东北绿林的黑话,指让子丨弹丨击中目标。
对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式战车而言,只有钢芯重机枪子丨弹丨,才能穿透它的装甲。日本军队一般的歪把子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的子丨弹丨,并不能射穿它的外壳。
九二式重机枪——为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重机枪。它是日本神武纪元2592年(1932年)定型出品的,因而被定名为“九二式”。它是日本三年式重机枪的改进型,自动方式仍然为导气式原理,冷却方式为气冷式。发射7.7毫米九二式半突缘尖弹,弹头初速为732米/秒,表尺射程为2700米,由30发供弹板供弹,理论射速为450发/分钟,枪身长为1225毫米,枪全重为63.5公斤。
照门 ——枪械瞄准具的一部分,靠近射手一端的装置,可分为觇孔照门和开放式照门。
中正式步枪的设计,源自德国1924式毛瑟步枪。它的缺口照门,是典型的V字型缺口照门。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陆军第五十一师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载:“八日晚,我军奉命放弃淳化,该团(305团)即负责掩护我第一线部队之转移,在管头、上方镇附近与敌激战甚烈,该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五员,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
第四章 中华门(1)
一
就在这个早晨,萧剑扬第一次看见了南京的城墙。
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哪里是城墙啊?简直就是一道山岭。
在清晨的阳光里,南京的城墙就像是一条青灰色的龙脊,沉默地躺卧在刺骨的晨风中。它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酣睡中苏醒过来。四野里不时响起的枪炮声,没有给它造成丝毫的打扰。
望着这道整齐的山岭,萧剑扬的心底升起了几分信心:就凭这么高这么厚的城墙,总能把日本人挡在南京城外吧?
队伍朝着城墙越走越近。萧剑扬渐渐看清楚了,城墙由巨大的青砖和条石砌成,有的部分还比较完好,而有的部分却显得残破。
城墙上长出不少野草,枯黄的草茎在寒风中瑟瑟抖动。城墙上不少地方裂开了口子,有的裂口处竟然长出了小树。
萧剑扬刚刚生长出的几分信心受到了一些打击,他吃不准这么古老的城墙,能经受得起多少发日本人的炮弹。
一条护城河出现在面前。河很宽,起码不下一百米。河面上架着一座桥。
队伍走上桥面。萧剑扬发觉这座桥是用木头架起来的。桥面宽,桥身挺结实。
他探出脑袋往桥下瞅了一眼,桥身下的护城河水呈现出一种深绿的颜色,有的地方结了一些冰凌子,散发着一股逼人的寒气。
走过这架木桥,迎面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在萧剑扬眼里,这城堡就好像一个巨人的头颅,正一言不发地朝南面凝视着。
城堡正面的城墙相当高,估摸着要在20米以上。萧剑扬扬着脑袋,费了好大劲儿才能看清城堡的顶部。
在城堡的顶部,立着一幢三层高的城楼。城楼的高低、大小,跟整座城堡的体量不成比例,给人的感觉是在大脑袋上扣了个小帽子。
城堡的下部,开了一个圆拱形的城门。城门的上面,刻着三个大字——
中华门。
萧剑扬一下子记起了笔杆儿连长曾经跟他们讲过的话——这就是金陵城的南大门啊。
走在前面的四班长吴铁七,捅捅身边的二排长,挤了挤眼:
“排长,这回才算是真正到南京城了吧?”
二排长何进财一手扶着当拐杖的步枪,一手兴奋地抹了把鼻子:
“操!老子这下要开荤了……”
部队正要开进城门,突然从前面传下了命令:停止前进,就地待命。
弟兄们蹲在城门边,都有点不开心。
小苏北嘴里嘟嘟囔囔地:“都到南京大门口了,反倒不让人进了……”
他以前告诉过萧班长,自己长这么大,连老家的涟水县城都没去过。
二排长何进财跟四班长吴铁七对了个火,低低地骂了一声:
“操!当兵的就这个命,让进茅坑不敢进饭堂……”
笔杆儿连长走过来了:
“别吵吵!让咱们到南京是来守城的,又不是来耍的。”
他在萧剑扬的身边找了个地方,也蹲了下来,指了指面前的护城河说:“这就是书上常说的秦淮河。”
提到秦淮河,二排长来了精神:
“这就是秦淮河啊?”
他四下张望了一下,很困惑地摇了摇头:
“不对吧?不是说河边到处是窑子吗?还听说那帮娘们儿日日在河边上打扮,脸上的粉把河水都染腻了。”
笔杆儿连长笑了:
“这是外秦淮。你说的那是内秦淮,在城里,离这儿还远着呢。”
二排长撇撇嘴,把脸扭过去了。
自从几天前的那次重机枪事件后,他跟连长就一直不对付。
萧剑扬没有参与大伙儿的唠闲嗑。他想起昨晚又忘了记日子,便赶紧从挎包里掏出皮绳,在上面系了第四个疙瘩。
办完这事,他蹲在地上,身子靠着城墙,手拢在袖口里,中正式步枪搂在怀里,眯缝着眼睛,打量着四周的景物。
在护城河的对面,也就是正对着城墙的地方,是一排一排的民房。房子大多是青瓦灰墙,一间一间排列得很紧密。看样子在没打仗的时候,这城墙外也是个人烟稠密的地界。
眼下,不少民房被炸得东倒西歪,有的地方还冒着烟。显然不久前日机轰炸过这一带。
抬眼朝更远的地方望去,在离中华门大约两三里路的地方,伫立着一座山冈。这山冈不大。由于距离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它比中华门城楼也高不了多少。
从那个方向,传来阵阵的炮声。山冈上不时升起一股股硝烟。似乎能听到隐约的喊杀声。
萧剑扬倾了倾身子,朝身旁的笔杆儿连长问了一声:
“连长,那座小山包叫啥名字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