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国学改变你的人生》
第30节

作者: 羚翘解毒丸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24 11:33:03
  第四篇 《左传》—隐公三年6---真话也要自己处理
  《春秋》:无
  《左传》: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

  翻译:武氏的儿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举行葬礼。
  解读:
  左传里面的解读似乎和春秋的原文无甚差别,重点在后面一句。周平王尚未举行葬礼,新君就没有举行正式登基仪式,因此还不能直接以君主的身份发布诏令,否则应该是‘天王使武氏子。“。此时周王室是’冢宰‘代替未登基的新君执行政令,但冢宰只是办事儿的人却没有资格发布正式的诏令,所以也不能写“冢宰使武氏子。”
  但按照常规直接写的“武氏子来。”意味着武氏子没有经过朝廷的允许,私自来鲁国做事儿,这是不合规矩的,所以左传里面解释了一下,因为周平王未下葬,所以武氏子是受朝廷的命令而来,不是私自来。
  我说过《左传》是孔子给学习讲课的讲稿,从这句左传解读春秋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孔子在传授弟子如何读懂官方的语言而不产生对某国内政情况的错误判断,就好像我们在职场的人要学习如何分辨其它人的话的真实价值。从孔子的授课内容上看,这些完全是可以学习的,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掌握在职场听人讲话的技能。
  身在职场,很多话不能简单的用真话、假话、实话、空话来判断,也不能用‘老实人‘和’花言巧语的人‘来区分。 比如说某个人急急忙忙跑过来对你讲:“领导说。“然后布置你办一件事情。没有经验的人,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去做。有经验的人会问是哪个领导讲的?如果不是自己的直接主管讲的,那么请他先和自己的直接主管协商,或者自己和直接主管协商后再处理,即使确实是自己直接主管讲的,也需要和直接主管去进一步核实工作的目的和想要什么样的成果,然后再着手做。----------在这个真实的情况下,别人的一句‘领导说。“确实是真话,而且他本人未必有恶意或者有什么心思,但你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和应对,前提是你自己有明确的职场规则------你第一服从的应该是直接主管,其它主管甭管位置多高对你都没有直接约束和考核权力。

  别人怎么说话是别人的权力,你自己如何处理别人的话是你自己的权力,这体现的是你自己的能力。能力不行经常会被忽悠,能力强悍的根本不会被别人的话干扰。
  希望每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和自己的说话方式一样这基本是做梦,学习了解其它人的说话方式这是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
  日期:2013-04-25 09:12:34
  第四篇 《左传》—隐公三年7-好事儿要做全套

  《春秋》: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左传》: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

  翻译:
  宋穆公病重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请您事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事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提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于是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殇公即位……

  解读:
  这一段卡得厉害,我很久都没法写出有价值的内容来,今天本来想着勉强写写,但写着写着觉着还是有可写的内容的。
  《春秋》里面的记载非常简单,就是宋国的国君某年某月去世。
  《左传》里面就详细讲了宋穆公去世前的国内政治交接班内情。这个内情还挺复杂,从宋穆公的话可以推断,宋穆公本人的君位是从他哥哥那里继承来的,(估计当时有协议将来还位给哥哥的儿子?)反正是他临死前,感念哥哥的恩德,要把国君之位传给哥哥的儿子‘夷’。但他的大臣们不同意,大臣们想拥立宋穆公自己的儿子‘冯’,宋襄公唠唠叨叨说了一番话,大体是发扬先君的德行,我也要继承先君的德行,位置应该是先君的儿子‘夷’的。然后宋穆公还把自己的儿子‘冯’放逐到国外去了。以便给先君的儿子‘夷’扫平登基的障碍。

  结果怎么样呢?先君的儿子‘夷’的祀号是“殇公”,“殇”是一个多义汉字,多与死亡、悲伤有关。由此可见,这个公子‘夷‘登上国君之位以后并没有得到善终,而是死的很惨。
  先不说后面‘夷‘的遭遇,先说这件事情本身的最核心问题出在哪里?我个人的看法,最核心的问题是’好事做到底‘,要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到再做,否则很容易好心没有好报,没有好结果。
  宋穆公此人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能力强悍和思路清晰的人。他从哥哥那里继承国君之位,其实死后传位给哥哥的儿子还是自己的儿子都是说得过去的。问题是,他在有生之年似乎没有考虑过到底传位给谁,没有确认过自己的选择。所以临死前他陷入了鲁惠公类似的困境。
  鲁惠公的困境是庶子年长而支持者众,嫡子年幼而法统正。宋穆公的困境是亲生儿子支持者众,而他想立的哥哥的儿子政治力量相对薄弱。

  鲁惠公的困境是他自己造成的,宋穆公的困境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他在继承国君之位伊始就立哥哥的儿子‘夷‘做世子,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冯‘完全没有盼头,国内的政治势力也会大批聚集在公子’夷‘的身边,公子’夷‘自然可以顺利上位,但从宋穆公和大臣的对话里面可以推断,至少公子’夷‘在宋国的政治势力远不如公子’冯‘,公子’夷‘的位子坐不稳是肯定的了,除非他个人能力超强、手段高超才能稳定住局面,否则肯定会很惨。而且公子‘冯‘后续能接着折腾,和宋穆公把他放逐的地方大有关系,宋穆公把自己的儿子放逐到郑国,郑国可是当时的隐形霸主,狼子野心,公子’冯‘被流放到郑国,简直是送机会到郑国家门口去。郑国不搅个局都对不起宋穆公的’慷慨‘。当然也有史料说是公子’冯’一怒之下自己出奔到郑国,如果是这样,公子’冯’颇有远虑,根本就没死心。

  反观我们自身,很多事情办砸了,或者好心不得好报,犯的错误都和宋穆公很类似,做决定的时候优柔寡断,执行的时候随波逐流,到最后两头不讨好。
  比如说身在职场,作为A的下属,B领导分配给你的事情你一定要和A请示、商量过再根据A的指令选择做还是不做,如果一声不响擅自做了,又不小心把风声透出去,A会认为你不把他放在眼里,你能有好果子吃么?更糟糕的是,如果事情做到一半,因为A给你分配了其它事情,这件事情你没办法做完,此时又把B得罪了。这不是两头不讨好么?症结还是在自身,一开始没把自己的位置摆明白。
  比如说在家庭,有些涉及到双方家族责任该谁的就是谁的,不要因为夫妻关系亲密就在两方家庭责任承担上一再让步,让步到最后又觉着两方家庭的其它兄弟姐妹太过自私,不肯承担责任。其实他们不肯承担责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自己惯出来的,到不可收拾的境地讨论谁对谁错局面就很难控制。有一句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亲情和责任一定要学习尽量分清,这样才能让亲情更亲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