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废铜(研究生是怎样炼成的)》
第45节

作者: 漫游者四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庆州五中作为该市唯一的一个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点,自身也显示了几分与众不同的庄重和骄傲。除了大门上悬挂着的醒目的红底白字横幅之外,门口比平时多加了两个门卫,仿佛在告诉路过的人们,这里要进行的是规格很高的考试,或者说考试中的考试,能走进来参加考试的人都应该是一些与众不同的人。在庆州这样的小城,研究生对公众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原因很简单,这么多年,考上研究生的人屈指可数,而毕业后回归庆州的就更是寥若晨星了。有的人甚至不知道研究生是干什么的,考上研究生有什么用。在偏远的柳湾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发生了这样一个令夏子新哭笑不得的笑话。在他准备来庆州考试的前三天天,一次,他们学校一个教师的家属曾经把他拉到一边,好心地劝他还是别去考了,她对他说,如果考上了去读书,那几年后回来这份教师的工资就会被别人占去了。在她看来,这份不菲的工资已经称得上天下最好的待遇了,为什么他还要傻傻地去考什么研究生呢,真正让她想不通。夏子新没有跟她辩解什么,只是在心里感到了浓重的悲哀,他不能去指责这样好心的人是愚昧的,但透过她的话语就不难看出他所处的环境有多糟糕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夏子新跨进五中的刹那,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他感觉走到了那个想象中雾气笼罩的大森林边缘,他知道即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枪打出头鸟”,不错,他就是那只不顾一切想出头的鸟。
  走进校门口不到一百米的样子,考生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靠在路边的考场分布示意图。五中不是很大,但有一新一旧两幢教学大楼,如果没有示意图的话,想一下子找到自己的考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夏子新很快找到了自己所在的第34考场在新教学大楼三楼,接着又在旁边宣传橱窗里贴出的考生分布情况表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同一考场一般报考同一学校甚至同一专业的可能性比较大,他仔细地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准考证编号,发现报考S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人有五位。这一发现让他很吃了一惊,小小的庆州就有五名了,这么推算下去,全国该有多少,加上各大学里中文系的本科生,报考的人数可想而知,而S大现当代文学专业每年招生即使加上自费生最多也没有超过十个人的,竞争肯定是很惨烈的。

  “我靠,报考复旦大学哲学专业的今年又这么多啊,十一个人,干嘛偏要扎堆呀。”孔文超跺着脚叫了起来,嘴里往外哈着热气。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啊,你想去,别人也想啊,”苏姗凑了过来,看起来气色很不错,昨晚应该休息得挺好。
  “是啊,报考上海方向的,神经就得坚强才行。”说话的是朱必前,他是夏子新他们的老乡,在一所普通的师院本科毕业后分到庆州师专做了讲师,他们在师专本身就需要提高学历层次,但也许是感觉做一个讲师实在没有什么意思,现在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的行列,去年报考华东师大败北,今年改报上海大学,但改来改去,就是没有改掉对上海的那种近乎病态的情结。很多读了普通大学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大学时不幸读低了,那已经不可更改了,这“二次革命”可不能再考个二流三流的学校,所以目光都喜欢锁定著名学府,考上是自己的运气如愿以偿,考不上就拉倒,自己没那个命谁也不怪。最后导致在报考名校和热门专业上扎堆,自相残杀,结果很多人只好饮恨而去。就如同在很多条路前面进行选择,有的路是畅通的,但有的人嫌它太平淡;有的路是奇丽的,但已经挤满了人;有的路根本就是断开的,但还有人执意走了上去,谁知道这样的活剧闹剧悲剧要上演到何时?

  “我的神经很坚强啊,都考了两年了,再多一次又如何?”孔文超看了朱必前一眼,执拗地说,“既然考了,不考到上海去有什么意思呢?”
  “你小子就是心大难为肺哦,”朱必前晃着有点像企鹅一样的身子,过来拍了一下孔文超的肩膀,说:“快走吧,没有时间了。”
  “他现在都快变成考研的老油条了。”苏姗跟在后面笑着说。
  几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夏子新也嘿嘿地笑了。
  “是老油条喽,看,夏子新也来考了,一代新人在成长,我不成老油条不行了啊。”孔文超用力在夏子新的肩膀上捶了一下。
  几个人说笑着,夹在那些散兵游勇似的考生队伍中,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向考场方向走去。这支队伍在夏子新的眼中有点奇怪,男男女女,年龄各异,脸上的表情却都透着一股疲惫和焦灼,走到这里来的人大多度过和他一样的艰辛的时光,但这种艰辛必须到这里来讨个说法,否则就什么也不是,但能讨个说法的人又有几个呢?
  教学大楼那儿已经实行了戒严,楼前面几尺远的地方就拉了根黄色的带子不让人进去了。考生们就三三两两地在近处的雪松下面来来回回地晃着,有的还拿着书本紧张地翻看着,口中在念念有词,似乎这考试前几分钟看到的内容都能考到似的。其实,到这时候,一切都是墙上挂鳖——定(龟)规了。

  夏子新在第一遍铃声响过之后,去了趟厕所。他感到头脑昏昏沉沉的,昨晚背了不少单词和词组,又把孔文超他们弄来的据说考到可能性很大的几道政治题目看了一遍,竟然弄到了一点多钟。后来想睡觉了头脑里反而兴奋了,在床上辗转反侧了很久都没有睡着,心里急得跟火烫着似的。自己曾经在高考的时候也犯过这样的毛病,越想睡着越是睡不着,第二天考试头脑就一直处于不清醒的状态。这么长时间的高强度复习做题目,即使再坚强的神经也有点吃不消了。似乎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等待这场考试的结束,那样它们也都可以从这种超负荷的运转中歇息下来了。他在厕所的水龙头上取了一些冷水,拍在自己的脑门上,这样感觉要好了点。

  第二遍铃声响了,广播里传来工作人员洪亮的声音:“请考生们进入考场,对号入座;请考生们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夏子新和孔文超、苏姗在走向各自考场之前,彼此又用力握了一下对方的手,希望这最重要的第一场考试大家都能顺利过关。
  “手里要拿稳,心里也要拿稳。”夏子新跟在别人后面上楼的时候,在心里默念着早就学过的一篇课文《二六七号牢房》里的这句很有意思的话。
  “大家安静一下,这里由我和吴老师监考,”夏子新走进考场刚一落座,讲台上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教师就开始说话了,他指了指站在他旁边的一个五十岁左右、一脸严肃的女教师,“希望大家配合,不要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研究生考试是你们的人生大事,在小节上犯错误不是明智之举啊。”他将一张纸片递给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女教师说,“下面请吴老师给大家宣布一下考场规则。”

  这是例行公事,在座的考生不少都是学校的老师,对这样的规则早就耳熟能详了,无非就是不要抄袭之类。听考过的人说,英语的题目量相当大,三个小时一口气不喘做下去都不一定能做完,恐怕连抄袭的时间都没有呢。但这个吴老师却念得极其认真严肃,时而还用严厉的目光扫视一下整个考场,好像在说,谁要是动歪脑筋,就立马取消谁的考试资格。大家轻轻跺着脚,搓着冻得有点僵硬的手,等待这装腔作势的声音早点结束。

  考场规则宣布完之后,两个监考老师就开始给大家发试卷袋、答题卡,又发了裁纸刀、固体胶之类考试用品。试卷袋是用黄色的牛皮纸做的,口上都贴了封条,封面的左上角还印有“机密”字样,可见是多么慎重其事了。手一接触试卷袋的时候,夏子新的心才不免真的紧张了起来。
  又一遍铃声响了,可以拆开试卷袋子了,考场一片忙乱过后,大家又按照监考老师的提示开始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码。性子急的已经开始做前面的题目了,但很快被那个吴老师严厉地呵斥住,就差没有把他的卷子给拿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