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16节作者:
铲君山
咱们换一种方式来想:如果吕布真的效仿在丁原董卓那里干的时候的做法,把曹操杀了,刘备不费吹灰之力除了自己最大的敌人,那对刘备来说不是一件大好事吗!刘备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真实的原因就是,刘备料定吕布不仅不会像对待丁原董卓那样对待曹操,而且一旦投奔曹操,将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的真实用意是借曹操的手杀了自己未来的劲敌吕布!
一旦刘备日后叛变曹操,吕布必将作为曹操的先锋来攻打自己,吕布的战斗力刘备是领教过的,不论关羽还是张飞,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再加上势力远大于自己的曹操亲自过来,刘备必败无疑,连一点点的逃生希望都没有。刘备是乱世英雄,他不可能料不到这样的后果。正是因为刘备先知先觉了,所以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回答。事后刘备叛变曹操之时,曹操会不会后悔听了刘备的话杀了吕布呢?
无论如何我想说,刘备确实厉害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坑了同样厉害的曹操,害了国之利器吕布的性命,断送了曹操的一员大将,假如吕布不死,曹操的陆军更加犀利,一统天下本可以不存在那么巨大的阻力。刘备利用吕布的漏洞,名义上为曹操着想,实际上狠狠的坑了曹操一把的战术。用光明正大的纯阳谋的手段,达到极隐晦的阴谋目的,此等心机,是多么的深!若现实中有刘备这样的对手,当如何应之!
日期:2013-04-21 12:02:19
翻阅以前的记录,发现我漏贴了《袁绍》的第二段内容,真是太粗心,向大家道歉!这里补上:
二,儿时游乐知优劣
晋时,殷浩被废黜后,著名权臣桓温对人说:“你知道殷浩为什么斗不过我嘛?小时候一起玩骑竹马的游戏,我玩腻了就扔在地上,而殷浩过后就捡起来接着玩。他总是玩我玩剩下的,我就知道他肯定在我之下”。
桓温这句话在我看来有无尽玩味空间。但这里不能跑题。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袁绍和曹操幼时的一次玩乐,就能立判二人高下!据记载,一天晚上,这两位高干子弟又闲着没事干了,袁绍问曹操咱们找啥乐子呢,曹操说,抢新娘子。人是抢到了,逃跑的时候袁绍掉进了荆棘丛中,衣服被跨住,无法脱身。此时家人已经觉察到新娘子丢失,正追喊着出来抓贼,眼看快到眼前了,甚急,曹操大叫一声:“贼在这儿”。袁绍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小宇宙爆发,居然跳了出来,和曹操一起逃了。
这是一个故事,但不仅是一个故事,从这些细微的表现就能看出袁绍打小就与曹操有差距,日后官渡大败于曹操,这里就可以作为寻根的依据。为什么?袁绍在曹操面前自己拿不出主意,连玩什么游戏这样的小事都要向曹操咨询,而曹操定了个基调,且先不论好与不好,袁绍都无条件服从了,这不是自下于人吗?要知道袁绍曹操都是官富二代,互相不低于对方。同时,在玩的过程中,全局由曹操总揽,袁绍只是充当玩伴的身份被动参与,作为曹操的合伙人还被戏耍,不是太被动了么。袁绍在这样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就被日后的敌人完爆,那还谈什么与之争天下呢?曹操就很不屑的说袁绍“见事迟”,实在太精准了,不愧是一起从小玩到大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袁绍就没这么高的觉悟了。故事的开头,殷浩玩桓温玩剩下的东西,后被桓温拿下,袁绍败于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战争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切。
日期:2013-04-21 15:38:46
有时候感觉写东西就像拍电影,既要把故事交代清楚,同时也希望把导演自己的一些想法,感悟加入进去。就好比很多导演都在两种情绪中纠结,一方面是为了好看,让画面绚烂,故事精彩,加入很多艺术表现的元素,换做文字的话罗贯中可谓大师;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仅仅满足读故事的欲望,想通过语言,把自己的一些态度,一些观点,一些感悟传递给观众。
往往有时候,自己的东西一深了,就会影响大家阅读;可是如果写成故事会那样,加上一些文字功夫上升为一般意义的小说,不仅是我不愿意,我想这么多天看帖回帖的读者朋友也不愿意。所以说,如何把作者自身对历史,对人性,对世界的观感,能够很好的跟故事的桥段做有机的融合,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这是所有作者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喜剧之王周星驰一开始的片子,都是纯粹的无厘头搞笑,但是随着从星仔到星爷的转变,片子里就开始有了大量新的元素了。我想,就我而言,初期的笔法或许稍显稚嫩,但是随着自身的成长,阅历的丰富,以及这么多读者朋友对我的支持与建议,我想,我一定能奉献出越来越精彩的《破解三国》!
仆在此拜谢大家,并恭候!
日期:2013-04-21 20:37:15
四,吕布这是自寻死路!
我认为,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悲剧还是喜剧,比重较大的有三要素,就是性格,智慧和机遇。就像是兵法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三者都具备,那么不赢都没道理。往往同时具备三要素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能具备其中两个,胜利也近在眼前了。吕布乃天下无双的猛将,他本可以建功立业,名垂竹帛,却落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下场,这又该从何说起呢?
四/一,选择共谋者不可不慎
董卓之死,是吕布和王允合作的结果。王允是幕后总策划,吕布是具体执行者,可以说,是王允一手操作的。表面上看,后期的董卓,暴虐无道,天人共愤,吕布杀了他,似乎是应该有功劳于社稷的,但是,吕布不仅没有获得关东联军和天下人的好感,反而开始了他的悲惨的流浪生涯,其原因就在于,和他一起谋划大事的王允,没有处理好善后工作。
王允设计诛杀董卓之后,没有处理好与关东联军的关系,即使没有李傕郭汜的反叛,天下也要大乱。最先谋划讨伐董卓的是袁绍,前面说过了,袁绍自己有个人野心,是不能依靠的。征讨董卓之时,曹操独自率军进攻荥阳,虽然战败了,但其节操值得赞赏。孙坚斩杀了董卓的大将华雄,收复了东都洛阳,清扫宗庙,修复被毁坏的陵墓。尽管不久死于刘表部将之手,但他的儿子“小霸王”孙策还是可以重用的。假如王允果断把曹操、孙策征召到朝廷,论功行赏,委以重任,让他们辅佐朝廷,那么李傕、郭汜还怎么敢胡作非为呢?宋翼、王弘这样微不足道的人,李傕郭汜尚且忌惮而不敢加害王允,更何况如果有了雄才大略的曹操、孙策在身边呢?
可恰恰是王允此人自矜功伐,想要独揽诛杀董卓的功劳。董卓死后,他趁机夺权,对内,整饬异己,腐化政治,“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蔡文姬的爸爸蔡邕就是被他找理由杀掉的,长安城内离心离德;对外,不愿意把功劳与关东联军分享,及时对其进行封赏,使得关东联军没任何一支军队愿意支持王允,长安大乱之时,也没有一支队伍来救火。做人这么贪心,小心早晚得神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