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19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董卓后来堕落了,从一个想效仿伊尹、霍光,做扶危济困的社稷臣的人,迅速褪变成了一个杀人大魔王。若反观董卓一路走来的经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叹息。那么董卓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了挽救国家做了哪些努力,他又为何走向另一个极端呢?
  日期:2013-04-23 20:33:03
  汉室之亡,非亡于董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自和帝始,就已经夕阳西下了。比至灵帝,昏君,幼主,外戚,宦官,女祸,腐败,造反,民不聊生,离心离德纷至沓来,而没有一个社稷臣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东汉王朝这座大厦早已朽木难支。董卓充其量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孙坚想杀董卓,可惜功败垂成,最终是给天下大乱的形势推波助澜。张让这样的大奸贼把持皇宫,继续残害国家,即使没有董卓,东汉也已行将就木,好比唐朝没有安禄山,也依然会大乱。但是董卓真的能让天下大乱嘛?何进如果不出昏招招引董卓进京,董卓连作乱的机会都没有。

  窦武、陈蕃被杀之后,汉朝的灭亡基本成定局,大厦将倾,难以支撑。天子的废立完全由内宫所操纵,外戚宦官,此起彼伏争强斗狠:孙程被废,外戚梁冀兴起,梁冀被杀而宦官单超又兴起,汉朝的江山社稷都掌握在外戚宦官手中,人们怎么知道还有天子呢?灵帝后的东汉如果不是腐朽透顶,怎么会让何进这类猪头主持朝政?既然何进这类不入流的猪头都能担任大将军的要职,董卓作为还有点本事的人,乱天下自然在情理之中。东汉的败亡,已经在悄悄进行了,董卓很凑巧的赶上了这个烂摊子,把这股潮流略微推动一下,就起了狂澜了。

  日期:2013-04-23 20:35:10
  董卓是上等的交往对象
  “少好侠,尽与豪帅相结”,喜欢做个侠客,结交豪爽的人,那么这样的人自己内心也必然有豪侠之气。我想,任何人,不论你是贫是富,是贵是贱,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恐怕都不会拒绝和豪爽的人交朋友,因为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你没什么负担,也不需要使心眼,完全由衷而发的说话,平时为了自我保护而戴上的面具也可以暂时的在他面前摘下来,心灵上得到一丝慰藉。而这样的朋友,由于本身豪爽,真诚,洒脱,待人自不必说,也会让你的人生有种异样的自由自在的感觉。这对于人人都在伪装的人际关系网里绝对是个奇葩。

  初露锋芒,打了个胜仗,因功受赏九千匹细绢,董卓是怎么处理这笔赏赐的?“悉分与吏士”,即全部分给手下官吏将士。这固然是豪帅做派,豪帅并非一无是处,很多人就是喜欢为豪帅效力,这和他从小养成的性格也分不开,这么做合适不合适暂不讨论,董卓至少心里明白,将士是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了立功名,取富贵,跟随自己打出一片天地。而董卓自己为了成就霸业,也的确需要将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地用命。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能打赢,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钱财,何必在乎这一点小钱?如果打输了,把命赔上,那要这些钱又有什么用呢?

  能不能赚钱看能力,会不会花钱看境界。董卓对待金钱的态度值得学习。会花钱的人就能使手里的钱发挥多倍的效率,然后再用这些增值了的钱,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回报;不会花钱的人,手里就算有钱,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已经掌握的生产资料,不能增值那么就只有贬值了,久而久之,就算金山也有挖空的那一天,所以依然会烦恼不断。单从这一点,董卓就比袁术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而这些还仅仅是性格使然,是生而知之的,这道理,不用靠读书,也可以悟出来。假使你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将士,你会不愿意为这样的领军人物卖命嘛?

  励志的逆袭记
  《三国志》记载说:“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六支军队,挂了五个,只有董卓一支军队完整的带回来了;《英雄记》说董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他告诉大家“我是身经百战的,见的多了,西边的哪个蛮夷我没打过”?董卓开始打仗的时候,当时天下还没有大乱,(虽说有黄巾贼频繁骚扰,但是黄巾贼实在谈不上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正规军事组织),还没太多战斗的机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候的那些枭雄们,当时大概还在书斋里子曰诗云。而董卓在初期就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在许多晚辈后生还在学爬的时候就已经跑起来,而且多胜少败,建功立业。后来何进想借助外兵来诛灭宦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董卓。为什么不想到别人呢?因为都没有董卓给力。

  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任并州牧,省长级别的高官,同年,曹操的职务是典军校尉。曹操的养父是太尉,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三军总司令,有这样的大后台尚且此时如此,董卓的爸爸是谁呢?《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董卓的爸爸只是一个“微官”,和曹操的爸爸——三军总司令对儿子的辅助作用是没办法比的,也就是说董卓的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董卓告诉我们,就算爸爸不是某某钢,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铁打成钢。

  日期:2013-04-23 20:36:38
  皇甫嵩与董卓的纠葛
  《孙子兵法》:“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致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可能被我军战胜的时机。”何以观之?
  梁州贼寇王国围困陈仓,皇上于是拜皇甫嵩、董卓为将,各率领二万人去讨伐。董卓想迅速领军奔赴陈仓,皇甫嵩不听从。董卓说:“智者不缓时,勇者不留决。速战则城全,不救则城灭。陈仓被保全或被攻占,都在此一举了。”皇甫嵩说:“不是这样的。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首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致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机会,战胜敌人。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主动权在于自己;可能战胜敌人,在于敌人有可乘之机(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此,可胜在彼), 范蠡说,节令不到,不可以勉强植物生长。事情不探究清楚,不能勉强成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容,不可强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采取守势,是因为取胜条件不足;我们进攻,是因为取胜条件有余。取胜条件有余的,象动作于高不可测的天上一样,使敌人元从防备;取胜条件不足的,就象陷在深深的地下一样,难有大的进展。现在,陈仓虽然小,防守牢固,并没有到了‘九地之陷’的因境;王国虽然强盛,进攻我军不准备去援救的地方,也没有具备‘九天之势’。如果没有具备‘九天之势’,那么进攻者就要受害;如果还不到‘九地之陷’的困境,那么陈仓就不会被攻破。这样,我军不用兴师动众,就可以大获全胜,又有什么必要迅速进攻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