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唐朝之前的隋朝,以及隋朝之前的南北朝中的诸多王朝的执政寿命都特别短,特别是隋朝从兴起到最后灭亡,唐太宗以及麾下的大臣几乎全是见证人。所以当唐太宗掌权后,便天天告诫自己,一定要以史为监,力求让自己做一位虚心纳谏、不耻下问、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正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有着这样虚怀若谷的精神,在其执政时期,手下才会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魏征、马周等敢于直言的忠臣。大唐也由此被缔造成了一个伟大强国。直至今天,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依然得到后人极高的评价。
唐太宗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对太子李承乾同样也是要求严格。
年少时,聪明伶俐的李承乾倒也表现得不错。但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也许是一直以来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管教得太严,随着年龄的成长,李承乾却反倒是变得越来越叛逆,什么逃学打猎,偷偷喝酒等等,甚至到了后来,作为太子的他竟然还和伴读的书童搞同性恋。一句话,那时的李承乾简直就是一个“五毒俱全”的问题少年。
对于李承乾的胡闹行为,唐太宗也开始犹豫究竟要不要黜免他太子的资格。
在李承乾的太子位岌岌可危之时,魏王李泰却日益窃喜。
(2.未完待续.5.1)
日期:2012-07-01 16:14:37
【39】【2】【5】【2】【】【】【】【】【】【1】【4】【1】【3】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5.唐高宗当初是如何当上太子的(之二)
魏王李泰是长孙皇后的二个儿子,在唐太宗的所有儿子中排行第四。李泰不但长得相貌堂堂,而且博学多才。看着大哥李承乾日渐变质,早就在觊觎太子之位的李泰知道,按照继承原则,如果嫡长子被黜免,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轮到李泰了。
为了能争取挤掉大哥李承乾,李泰也开始想方设法讨唐太宗的欢心。看着两个儿子一进一退,唐太宗心中的天平也不由得逐渐偏向了李泰,无奈李泰争夺太子位的步伐迈得太急,处处让李承乾感到有一种压逼感。
自然而然,兄弟间也开始拉帮结党,明争暗斗起来。后来,处于下风的李承乾急了,干脆勾结了一些文臣武将甚至还有亡命之徒计划提前夺位,可惜在贞观十七年,这事却被提前爆了出来。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很是气愤,立即黜免李承乾。过后又亲口对李泰说,将考虑立他为新太子。听了父皇的话,李泰一下子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作为皇帝,唐太宗对于原太子的行为感到失望,但作为父亲,唐太宗对儿子更是感到疼心无比,带着这种极不是滋味的心情,唐太宗决定亲审李承乾,问他干吗要造反。面对着父皇的盘问,李承乾倒也回答得十分干脆:“儿臣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假如不是四弟苦苦相逼,儿臣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如果父皇在废儿臣后册立四弟为太子,那儿臣可就真的落入他人的算计了。”
众所周知,当初唐太宗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靠的就是残杀两个亲兄弟,并逼退父亲李渊才达到目的的。所以听了李承乾告白后,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
最终唐太宗决定,在黜免李承乾的太子位的同时,也不册立李泰为新太子。因为唐太宗非常清楚,如若他这样做,无形中就等于又延续了宫廷兄弟残杀的恶俗,长此下去宫廷之争肯定会血腥不断。
既然李承乾与李泰都失去了太子的资格,那么接下来又是谁会成为新的太子?
(2.未完待续.5.2)
日期:2012-07-01 21:12:28
【40】【2】【5】【3】【】【】【】【】【】【1】【4】【3】【8】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5.唐高宗当初是如何当上太子的(之三)
当时唐太宗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是三子吴王李恪,另一个是九子晋王李治。
九子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嫡出之子,而且一直很受长孙无忌喜欢,自然是最有资格了,虽说李治是一个多才多艺,心地仁慈的人,无奈性格太过于懦弱,所以唐太宗在是否立李治为太子的问题上显得非常犹豫。
至于三子李恪之所以被唐太宗列为考虑对象,原因就是在唐太宗的所有儿子中,三子李恪最为贤能,只是李恪并非长孙皇后所生。
对于唐太宗想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宰相长孙无忌自然是坚决反对,力挺册立晋王李治为新太子。
长孙无忌的理由很简单,吴王李恪确实聪明,但他妈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恪身上的血缘一半是唐朝,一半是隋朝,如果让他当太子,将来大唐好不容易得来江山岂不是又一半还给了隋朝。
由于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两个人在年少时就是好朋友,后来因为长孙无忌的胞妹也嫁给了唐太宗,再后来唐太宗的玄门兵变,长孙无忌也是那次兵变的中坚份子,当唐太宗登基后,长孙无忌又一直非常给力。正是这样,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唐太宗最终还是册立了九子李治为新太子。
尽管如此,但对于李治懦弱的性情,唐太宗还是非常担心。唐太宗曾对长孙无忌感慨:“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什么意思?雉奴性格太过于懦弱了,如果他将来没有足够的魅力治理江山,真不知如何是好?(雉奴是李治的小名。)
正是唐太宗对李治的治国能力有着担心,在确定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着力做了两件事:第一,先将几个感觉是潜在危险的大臣给杀掉;第二,同时为李治培植一些有能力的大臣辅政。(贞观十九年,唐太宗集中力量御驾亲征高句丽,其中很大部分原因也在想尽自己的能量为未来的李治扫平障碍。)
在唐太宗培植几个大臣中,除了李治的娘舅长孙无忌外,还有大臣褚遂良、李世勣。(原来马周也算一个,可惜死得太早了。)
(2.未完待续.5.3)
日期:2012-07-02 08:53:15
【41】【2】【6】【1】【】【】【】【】【】【1】【4】【7】【2】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6.废王立武(之一)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廿六日,52岁唐太宗病逝。临死前,唐太宗殷殷叮嘱陪在身旁的长孙无忌与禇遂良,一定要他们好好辅佐李治治国。
唐太宗生前安排的辅政大臣有一个共同点,这几个人对朝廷忠心,彼此间却不是一党,应该说历朝历代皇帝安排大臣辅政一般都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大臣相互牵制、监督着。
尽管唐太宗的安排一点也没错,但当唐高宗李治登基后,首席宰相长孙忌由于身份特殊,还是成了说话最有份量的人。
在政事上,唐高宗一般也都听从长孙无忌这个宰相舅舅的安排,但偏偏有一件事唐高宗却我行我素,绝不听劝,这件事就是与武则天的结合。
武则天原来是唐太宗的小老婆(才人),后来和唐高宗发生了爱情,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在原来老婆王皇后的帮助下又将之前被送进寺庙当尼姑的武则天给重新接进了宫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