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历史奸臣》
第15节

作者: 微尘般的一切随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仅如此,到了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在武则天的娇媚怂恿下,还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新皇后。(详情可参阅《笑里藏刀李义府》一文)
  之前,面对着唐高宗这一连串有失朝廷颜面的行为,朝中许多重臣早已是明显表示反对了。没想到现在倒好,唐高宗还想得寸进尺“废王立武”。朝中大臣听说此事时,自然是一片哗然。
  (2.未完待续.6.1)
  日期:2012-07-02 10:43:15
  【42】【2】【6】【2】【】【】【】【】【】【1】【4】【8】【6】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6.废王立武(之二)
  那天退朝后,唐高宗让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以及李勣四位宰相到后殿商榷事务,唐高宗知道,只要能说服这四人,废黜王皇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唐高宗想商榷啥事,这四位大臣自然非常清楚,这时,禇遂良对其他三人说:“陛下要约见咱们多半是为了废后之事,如果等下大家冒犯了陛下很可能会招到诛杀,太尉(长孙无忌)是陛下的舅舅,而司空(李勣)又是开国功臣,咱千万不可以逼陛下背上杀舅父或者杀功臣的罪名,等下还是由我这个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却又深受先帝皇恩的人来先开口吧,先帝生前再三嘱托过我,一定要好好辅佐陛下,如若我因此争执而死,到了地下见到先帝时也无愧于心了。”

  禇遂良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安排,除了这些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个考虑,毕竟长孙无忌与李勣是威望比他高,假如他压不下阵脚,长孙无忌和李勣还可以再压上一把,但是假如让长孙无忌或者李勣这两个大佬先行出马,搞不掂他再出马,效果可能要差许多。
  听了禇遂良的建议,其他三人都没吱声,但就在这时,李勣却“忽然感到身体不适”,而先行告退。
  既是如此,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三人也只能按照商榷计划行事。
  唐高宗到来后刚把废除王皇后后位一说,禇遂良便马上站出来反对:“皇后出身名门,为人贤淑,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在病重时也曾拉着我的手嘱咐‘以后我的好儿好新儿媳就付托给爱卿你照顾了。先帝所说的话,如今犹在臣耳边。再说了王皇后又没有犯大错,陛下凭啥理由废掉她的后位!”
  看到禇遂良表现得这么激烈,而长孙无忌等重臣也全都以沉默来支持禇遂良的行为,一时之间成了名副其实孤家寡人的唐高宗只得暂时作罢。

  (2.未完待续.6.2)
  日期:2012-07-02 14:37:40
  【43】【2】【6】【2】【】【】【】【】【】【1】【5】【2】【3】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6.废王立武(之三)
  第二天,在武则天的推动下唐高宗又再次专门约见了长孙无忌、于志宁、禇遂良,以及李勣。但李勣又因为“还在病中”同样没有参加。
  当唐高宗再次说起“废王立武”一事时,禇遂良依然是第一个跳出来说:“如果陛下不喜欢王皇后,一定要废掉她的后位,臣等尊重陛下的选择,但是立武昭仪为新皇后,却是万万不行。众所周知,武昭仪曾服侍过先帝,如果陛下真立她为皇后,岂不让天下人笑话,陛下千万不要以为天下人是聋子。再说了陛下后宫出身高贵的嫔妃大把,陛下干嘛非要看上武昭仪,如果立她为后,后人将会如何评价陛下!臣今天说这话,罪已当死,但请陛下三思臣所说的话。”禇遂良说完更是将手中的朝笏放下,接着又脱下官帽,将头往地下狠磕,瞬间,鲜血从他的额头涌了出来。

  看着禇遂良这番过激的行为,唐高宗是气得面色变紫,全身发抖。
  正当这几个人在堂上乱成一团时,一直坐在朝堂内帘子后面偷听的武则天反倒是忍不住了,只见她大喝一声:“何不扑杀此獠!”(獠,古代北方人骂南方人的话,遂良祖先是河南人,到了他十二世祖时全家迁移至南京。)
  武则天这一喊,与其说把众人喝住,还不如说把众人给雷懵了,要知道,当时的她只是一个后宫的昭仪,不要说议政,就是在后宫,昭仪也排在第三等。(第一等皇后,第二等贵妃。)
  但这个小小的昭仪就是胆敢在皇帝与重臣争执时,也上来踹上一脚,这就是武则天。
  听了武则天忍不住的这声怒喝后,唐高宗跟于志宁石依然石化不动。

  这时还是作为首席大臣的长孙无忌开口:“右仆射(禇遂良)是先帝托孤大臣,既使也有罪,也不可用刑!”
  就这样,处罚禇遂良的事才不了了之。
  (2.未完待续.6.3)
  日期:2012-07-02 20:25:26
  【44】【2】【6】【4】【】【】【】【】【】【1】【5】【5】【0】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6.废王立武(之四)
  继禇遂良之后,朝中的另两位宰相韩瑗、来济也先后上书,观点只有一个,反对“废王立武”。
  在当时朝廷一共有七位宰相,分别是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禇遂良,中书令韩瑗,门下侍中来济,门下侍中崔敦礼。
  在这七位宰相中,禇遂良、韩瑗、来济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的行为,而长孙无忌和于志宁虽然没有出声表态,但从这两个人的种种迹象上看,也很显然地站在了唐高宗的对立面。

  也就是说,里面只剩下李勣跟崔敦礼两位宰相还没表态了,但当时崔敦礼已经将行就木,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来,就只有一人因为“生病”让唐高宗一时摸不着其态度的李勣了。
  (2.未完待续.6.4)
  日期:2012-07-03 07:52:56
  【45】【2】【7】【1】【】【】【】【】【】【1】【5】【6】【9】
  【随缘侃史】蹈舞求生许敬宗
  文/一切随缘

  7.机会就是这样来的(之一)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民间说书里的那位隋唐英雄徐茂公(或徐懋功)。徐世勣在隋朝动乱时期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后来归降了唐高祖李渊,由于徐世勣战功卓著,于是李渊便给他赐姓李,徐世勣便由此成为李世勣。玄武门之变后,李世勣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唐太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此人就是朕的长城,有他在朕就不用修长城。我们由此可见李世勣在唐太宗心眼中的份量有多重。

  后来唐太宗逝世,为了避讳,李世勣又将名字中的“世”字去掉,成了李勣。
  在唐太宗册立李治为太子后,李勣自然也被唐太宗列到了辅佐李治的名单上去,但唐太宗对待他的方式却很另类。一次,唐太宗忽然给李勣找了点碴,然后便发怒地将他贬官流放。接到贬官通知时,李勣二话不说,甚至连家也不回,马上打起包袱就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