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头鸟”大顺军的率领下,如果弘光政权、张献忠还有清军身边的“投机分子”蜂拥而上痛打落水狗,原意是想揽江山入怀的两只臂膀,将被打成自顾不暇的“残肢断臂”,北京的多尔衮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卷起铺盖回东北老家。
日期:2013-04-18 17:15:09
悲哀!臭棋!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多尔衮不是脓包,李自成在怀庆府的疯狂已经让他预感到了危险,因此迅速作出反应,转变原定作战方案,命令多铎挥师西向,先解沁阳之围,随即西进潼关,与阿济格会剿李自成。
如此看来,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还是南京的弘光政权,之所以打不赢兵力不占优势的清军,实在不是因为自己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实的情况是:无论多尔衮采取怎样的作战策略,清政权想统一全国,都将面临同时在两线作战的局面:一边对付西北的李自成,一边对付南方的弘光政权。既然李自成可以趁着清军后方兵力空虚大肆进攻,那么在多铎率军西征后,弘光政权在理论上也可以出师“北伐”,抢占中原。
对于这个仅存在于“理论上”的局面,多尔衮根本不屑一顾。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试探,特别是通过与南方使团的接触,他已经看清了弘光政权腐朽无能、苟且偷安的真面目。在他看来,南京的那群脓包哪怕有一丁点儿北上光复故土的意图,清军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拿下河南、山东。想让弘光北上夺中原?即便是“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朱由崧也不敢与清决!
弘光政权的朝堂上就是一群如假包换的脓包,李自成也聪明不到哪里去。
自从揭竿而起以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充分发扬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优良传统。先是一路凯歌高唱、横扫中原,逼得崇祯皇帝上吊殉国,大顺军定鼎北京,宣布改朝换代。但是,进城之后的李自成贼性难改,不懂得团结官绅,实行“封建主义改造”,而是继续推行“无政府主义”的“流氓”路线,根本不像个“开国之君”的样子,逼着吴三桂倒戈,这才让关外的清军钻了空子。
山海关一战,大顺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李自成完全可以通过节节阻击,有计划地撤退,既避敌锋芒,又不断袭扰,消磨清军的锐志,以图伺机反击。遗憾的是,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索性一溃千里,将整个黄河流域拱手让出,开局的优势被消耗殆尽,大顺军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怀庆战役,又是李自成在关键时刻下的一着臭棋,硬逼着自己从被动走向绝境。
按理说,李自成能够主动在中原反击,显然对清军很不利,为什么说是一着臭棋呢?
——勇气与精神可嘉,但你得把时间算准了再打吧?
李自成早不打、晚不打,偏偏选择多铎大军刚进抵黄河的时候发动大规模攻势,这不是故意找收拾吗?
如果李自成能够等待一段时间,待多铎军队离开河南并与弘光的军队交上火之后,再集结兵力,在中原一带发动大规模反击,境况明显要有利得多。届时,多铎即便想抽身回撤,恐怕短时间内也难以抽身,更何况远水解不了近渴。
李自成的这步棋实在是臭得可以,大顺军虽然在怀庆府取得了局部战场的胜利,但要老命的是,这场胜利引起了多尔衮的警觉,命令正准备南征的多铎大军悉数转而向西。李自成替弘光政权暂时解了围,做了一次损己利人的“活雷锋”。
多铎挥师西向后,迅速扭转了河南西部的力量对比,李自成的大顺军又成溃败之势。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发动潼关战役,大顺军的大将刘宗敏战败。次年正月初四,刘芳亮部也被清军击溃。李自成亲征迎敌,大顺军还是屡战屡败,局面十分被动。
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十一日,已无胜算的李自成撤回西安。次日,潼关失守,西安的东大门已经向清军敞开。十三日,李自成率残部弃守西安,经商洛向河南伏牛山一带撤退。十八日,多铎大军进抵西安。
收到多铎的捷报后,多尔衮命多铎将善后及追剿等事宜悉数交付阿济格,率部执行原定作战计划,继续南征。
二月二十四日,多铎大军抵达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准备经短暂休整后,在三月和四月间南下,一举夺取南京。
从十月发动怀庆战役,到次年四月多铎再次南征,“活雷锋”李自成以大顺军惨败为代价,为弘光政权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喘息时机。
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弘光政权完全可以挥师北上,呼应李自成的大动作,彻底搅乱中原态势,局面或许还能有所转机。事实上,弘光政权面临的机遇,比任何时候都有利。以前南京朝廷不敢贸然北进,或许是担忧北京的清军大举南下,而此时全然不必有此后顾之忧,“活雷锋”李自成已经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清军主力。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被李自成吸引到了西线,清军大部主力都在跟大顺军残部纠缠,黄河一线只有肃王豪格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进行防守。
神佑大明,良机天成。天赐不取,必受其咎!
在南方,并非所有人都是脓包,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山东总督(名义上的)王永吉、江西总督袁继咸等官员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派兵北上。其中,袁继咸的话非常切中要害:清军没有大举南下,因为顾虑李自成,如果李自成歇菜了,咱们也得玩完儿。(虏未及谋我者,闯在耳。闯灭,非江南谁事?)
作为一个政权,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真理掌握在说话不管用的人手里。
在首辅马士英、督师史可法为代表的实权派看来,北上的建议实在太不靠谱。既不符合“联虏平寇”的既定国策,又是自不量力的鲁莽之举。清军不南下已经是菩萨保佑、阿弥陀佛了,人家放你一马,你还主动贴上去挨揍,这不是犯贱吗?
唇亡齿寒?什么唇亡齿寒!大明弘光继自道统,怎么能跟流贼,特别是跟逼杀君父的流贼有唇齿之论?尔等是何居心?
由于马士英、史可法等人坚决反对,北上之事只能不了了之。该贪的继续贪,该混的继续混。
日期:2013-04-18 20:30:18
“三大疑案”
虽然没仗打,但“南混”们一刻也没有闲着,反而是忙得晕头转向。就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南明版的“三大疑案”发生了。
根据不言自明的惯例,加一个“南明版”,实际上想说明它是山寨的。“三大疑案”的原创是发生在明末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
原创版的“三大疑案”很复杂,天启在位七年,加上崇祯在位十七年都没有把这几桩案子彻底搞清楚。远道而来的满清政权更是抓瞎,然后越传越玄乎。即便到今天,“明末三大疑案”都还是众说纷纭,谜影重重。
为了把山寨版的“三大疑案”搞清楚,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原创版“三大疑案”的经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