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34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06 20:40:56
  三/九,是否应该否定兵出子午谷?
  先来看几个故事。
  其一,《三国志?郭嘉传》:官渡之战时,曹操处于劣势,想和袁绍对战必须要拼尽全力。但是曹操担心孙策会偷袭。郭嘉献策道:“孙策刚刚得到了江东,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这样部下就为他奋力死战。但是孙策轻敌没有防备,虽然拥兵百万,不过是一方诸侯罢了。如果有刺客埋伏他,一个刺客就能将孙策杀了。在我看来,孙策一定死于匹夫之手。”孙策还未渡江,果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了。

  其二,曹操准备征讨袁尚及三郡的乌丸,很多人怕刘表派刘备袭击许昌来威胁曹操,郭嘉说:“曹公威震天下,乌丸正因为路途遥远,必然没有准备,正因为没有准备,突然打他一下,就可以击破。……至于刘表,“坐谈客耳”,自己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控制刘备,委以刘备重任怕无法控制刘备,不委以重任刘备就不会为刘表卖力,现在虽然后方空虚远征,曹公您却不必忧虑后方。”曹操击败敌军,斩杀蹋顿与他的手下。袁尚与兄弟袁熙逃到辽东。

  其三,诸葛亮将进攻,与群下谋之。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帝的女婿,此人胆却而没有智谋。现请给我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带着五千人口粮,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后折向北方,用不了十天功夫,可以抵达长安。夏侯楙听到我突然来到,一定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粮仓的存粮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国在东方集结起军队,还要二十多天时间,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也完全可以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诸葛亮不采纳。

  老对手司马懿评价诸葛亮“虑多决少”,是非常中肯的。军事不是诸葛亮的长处,正兵是基础,奇兵是绝招。诸葛亮只会一板一眼的按照常规打仗已经疲劳过度了,又怎么可能有额外的脑力来思考出奇制胜呢?魏延的兵出子午谷,如果诸葛亮批准了,很可能是三国时代难得的军事教科书。魏延的策略为什么可行,诸葛亮为什么拒绝呢?
  一,建功立业必须抓住对手的失误。人们做事情从来都不是单机版,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自己足够强,二是对手不如自己。或者说,一是自己出奇制胜,二是对手出现失误。长安是重镇,魏国却派膏粱竖子夏侯楙留守。魏延知己知彼,深知夏侯楙这类纨绔子弟吃喝嫖赌那是专家,打仗是不行的,这就是天赐良机。诸葛亮如果就这个角度否定魏延,那么就是高估了夏侯楙的能力。首先,夏侯楙的本事是否足以防住魏延的进攻?以夏侯楙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可能想到会有奇兵自子午谷偷袭,正如刘禅想不到邓艾自阴平小道从天而降,必然措手不及。就算临时抱佛脚,仓促防守,魏延说魏国大军救援的速度赶不上我们进军的速度,况且此时诸葛亮亲率的大军也能赶到,咸阳以西的地区就平定了。这是多么天才的理解!有人说夏侯楙自己想不出办法,他身边会有高人出点子的。首先能不能出点子另说,就算有人出点子,夏侯楙就一定会采纳吗?袁绍驳斥沮授,曹爽拒绝桓范,此二人皆有智囊出谋划策,但是以夏侯楙与袁绍的智力,根本无法听懂对方在说什么。夏侯楙水平不会比袁绍高,那么就算孙武复活来讲道理,他也是听不懂的。所以,指望夏侯楙一夜之间智商暴涨学会防守,是不可能,完全没必要考虑这一点。

  二,诸葛亮拒绝魏延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是诸葛亮深知蜀国根本没有能力开辟新的战场。为什么?将略非其所长,拿下了咸阳以西,接下来怎么办呢?诸葛亮的军事行动本来就是辅助国内政治的,即军权在手天下我有,他虽说要收复中原,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蜀汉是不可能打得过曹魏的,以武侯一人之力也绝对无法胜任这么艰巨的重任。《三国志》也说“诸葛非将略之才”,他只要掌握军权,那么政权就会不倒;他频繁出兵伐魏,无非就是向天下宣告他的存在,这其实就是类似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做法,一个“闹”字,意境全出: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的,只是在“闹”而已。

  日期:2013-05-06 20:41:52
  魏延是刘备欣赏和提拔的大将,当初刘备拿下汉中,所有人都认为张飞会镇守汉中,张飞自己也这么想。但是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三军皆惊。魏延非常霸气的对刘备保证:“如果曹魏派一偏将军带十万之众前来,我愿替主公“吞之”;如果曹操亲自率领所有军队前来,我愿替主公“拒之”。”刘备的眼光很少出错,魏延的确是具备极强的军事素养的职业将军。但诸葛亮的顾虑也在于此。

  一旦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计划成功,那么接下来的仗,诸葛亮就不会打了,必须依赖于魏延的指挥了,那么丞相的地位何在呢?
  《三国志?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也就是说诸葛亮对魏延的节制非常严厉,根本不把魏延这只老虎放进森林里,怕失去控制。领导全力节制的超能手下,恐怕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手下的能力太大。
  诸葛亮使用姜维,廖化,马谡,王平这样的平庸将领,对于魏延这样的天才将领,诸葛亮则不能尽其才。诸葛亮最终认为这是危而不妥的计策,不如安全地从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稳稳当当地取得陇右地区——这么常规的军事路线,随便选一偏将军也能做到,还要丞相亲自出征干什么呢?就军事问题上,魏延是职业的将军,诸葛亮则是政治家,就像今天的某些体制内管体育的不是搞体育的出身,外行管理内行。类比郭嘉给曹操的决策:有孙策偷袭的危险,不怕,有刘表蠢蠢欲动,不怕,每逢大事,不需要防备所有的可能性;同样的,做决策也不需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在一个集体会议上,如果有人口若悬河的说一大堆,洋洋洒洒的分析这个,分析那个,看似滔滔不绝,却没有最终定案,实质上空无一物,无非就是为自己收名誉,那么这个人绝对是彻彻底底的庸才。有些可能性,是互相对立的,根本没必要全部考虑进去,成大事者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恃,有所不恃。

  魏延兵出子午谷的确是军事冒险,但是有时候天下就是靠一次冒险奠定的啊。蜀国已经出征这么多次了,积年无成,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对待生命,你不妨勇敢一点,因为早晚要失去他。你是想做一辈子的懦夫,还是想做一瞬间的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
  日期:2013-05-06 20:45:55
  三/四,《出师表》与武侯的内心世界
  我不想说文中多次提到的“先帝”对是对刘禅的不尊敬,也不想说“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内外异法”是对刘禅的影射,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有结党的嫌疑,臣与君的对话,能够推赤心,置于腹中,鲜有所闻,而《出师表》就榜上有名。后世的志士仁人每当总结历史的兴衰,谈到东汉末的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无不痛心疾首。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诸葛亮作表于“危急存亡之秋”,忠义之言,流出肺腑。《宋史?岳飞传》赞曰:“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诸葛亮赏赐不漏掉同自己关系疏远的人,惩罚不偏袒自己亲近的人。不让无功之人得到官位,不因有权有势就免去对他的惩罚,无论贤愚都能舍生忘死,从这个意义上,可称贤相。

  诸葛亮三次提到“亲贤臣,远小人”的意思,后主亡国的原因,在这里已经变现出端倪。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用死来表示他的忠心。诸葛亮举荐郭攸之等贤臣,可谓不遗余力,但是,虽然能推荐,也不能保证贤臣会被昏庸的主公重用,对刘禅这样的庸主,实在是没有办法:越是压制小人,庸主就越亲近他们;越是禁止小人做坏事,庸主就越是对他们听之任之。庸主对小人恋恋不舍,这种流毒渐入自身而无所觉察,诸葛亮深深叹息但又能怎么办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