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12节

作者: 冰原极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这个最强大部族集团,其城邑只存在了大约100年。从文化的延续性上看,新砦古人似乎放弃了故土,向北翻过嵩山进入了洛阳盆地。嵩山东南部为丘陵地区,地势破碎。嵩山东北的洛阳盆地环境更优越,不仅气候温暖,地势开阔,交通更加便利。而现在偃师二里头村所在的古伊洛河北岸又是难得的高地。实力的胜出者获得入住中原的机会。新砦人很有可能来到了二里头村一带,在此兴建都邑,拉开了二里头文化的序幕。

  日期:2013-06-30 16:50:29
  5、三皇五帝之谜

  《史记》等中国古代文献描述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上古史:“三皇五帝”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后面跟着夏朝。而古籍里“三皇五帝”的版本众多。较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等为三皇,炎、黄、尧、舜、禹为五帝。
  可以肯定,代表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的“三皇”完全是幻想的产物。
  ——火的使用已经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了,人类在非洲时就已用火。
  ——农业的发明是许多代先祖经过多少年驯化植物的结果,并且女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全国各地的房屋也不太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
  发明农业、火和房屋的人远早于5000年前,不可能有传说流传下来。所以,三皇之说不可信。
  那么五帝呢?历史上可有“炎、黄、尧、舜、禹”等人?
  我们排列一下相关历史文献,就能发现:越晚的古籍,其记载的上古历史反而更早;古籍越晚,上古人物的故事也越细致复杂。在商朝甲骨文中没有对“五帝”的任何记载,十几万片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甲骨中只字未提。最早出现“五帝”名号的是西周中期遂公盨,其铭文中出现了大禹的名字。(其实这件文物本身非常可疑,后面第八章时会解释)。战国《孟子》以前的古籍,仅仅记载有尧、舜、禹三位贤王的故事;从战国中叶的《苟子》一书,开始有五帝之说;战国末年,《庄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上开始有三皇说;汉武帝时期,又有了九皇说;自魏晋以来,开始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这就是顾颉刚先生“古史层累说”。
  此外,古籍里对“三皇五帝”的记载总是比对“夏朝”的记载详细得多,也传奇得多。而“三皇五帝”的年代要远远早于夏朝。时间更近的反而更模糊,时间更远的反而更清楚。这不符合逻辑。
  可以说,正是因为史前历史一片空白,所以才给了后人发挥想象去编造各种故事的空间。"古史层累说"属于文献学范畴。那么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三皇五帝故事有多大真实性呢?
  考古学和人类学为我们揭示的中国上古史与古籍记载极为不同。古书上总是把“尧、舜、禹”称为“天子”,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天子”称呼最早出现于周代,商代以前是没有“天子”这种称呼的。商代的国家元首称“王”,没有叫天子的。而且史前酋长们控制的土地面积都非常非常小,中国高度分裂远未统一。所以“尧、舜、禹”就是周人的神话传说。
  而对史前中国各地酋长墓的研究发现,世代酋长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不是兄终弟及,就是父死子继。这说明4000年前根本没有禅让之说。为什么后世会编造尧舜禹禅让帝位的说法呢?原因非常简单,禅让说产生于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时期。当时有很多政治变动,比如“三家分晋”,比如“田齐代姜”。
  上古人物传说里包含大量“德”的内容,更是证明这些传说就起源于周代。比如有一个商汤“网开一面”的故事:商汤看到一个人用四面的围网捉鸟,于是命令他改用一面的网。避免捉到太多鸟。以此来突出商汤德及鸟兽的贤明。而历史史实是怎样的呢?商朝社会非常残酷,考古发掘出大量杀人痕迹。在殷墟建一座宫殿就要杀害数百人来祭奠。这样的社会风气显然根本谈不上德及鸟兽。而在商代的甲骨文里,找不到任何和“德”有关的内容。倒是杀人、战争十分频繁,甲骨文记载的光是在祭祀中杀害的人就有几万。

  “德”这个概念是在西周初期出现的。为了维护分封制的稳定,周文王及其家族标榜“德”,并以“德”治国,从此“德”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这个商汤德及鸟兽的故事只能是周代的产物。春秋时期,由于礼崩乐坏,秩序大乱,人们呼唤周代初年的“德”,并把德不断向推向远古。知识分子给商汤等古代先王们都标上了“德”的标签,而与事实不符。
  大禹治水就更加虚妄了。4000年前,中国还处于新石器时代,还没有金属工具。单凭石质工具是不可能治理黄河的;那时一个酋长最多也仅能动员几千劳力,还没有**时一个公社的劳力多。这么点劳动力也无法去治理黄河;当时没有使用牛、马等畜力,一切都靠人力肩挑背扛,生产能力非常低下;当时中原有大片的无人区,如果发生水灾,人们有很多地方可以迁徙,治理黄河并不显得那么迫切和必要。所以,治理黄河不仅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无金属工具、无畜力),而且当时的人口规模也不支持这样的大型工程(人口极少)。还没有必要(有大片无人区待开发)。大禹治水的故事应该是春秋时期流传开来的。那时的人口已经较多,土地资源也变得紧张,金属工具和畜力也得到普及,各个诸侯国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使治理黄河变得可能。

  仰韶文化刚被发现的时候,老学究们马上把它和炎帝、黄帝扯到了一起。后来又把大汶口文化和蚩尤联系到了一起。发现了良渚、陶寺等古城以后,老学究们又把它们和尧舜禹相联系。可始终都没有真正有力的证据。我个人认为应该这样看: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处于村落阶段的史前文化与古籍上的三皇五帝没有任何联系。良渚、陶寺、神木等古城也都完全是被时间遗忘的古代酋长国,和尧舜禹的故事也完全联系不上,这些古城的影子也根本没有出现中国古籍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