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第17节

作者: wowo605
收藏本书TXT下载

  2.廷尉左监:一人,官秩六百石(按《汉书》,廷尉监在前汉时官秩一千石),廷尉属官。西汉时有廷尉左、右监,光武时省去廷尉右监一职,魏晋时又省去左字,只称廷尉监。廷尉左监和廷尉正、廷尉左平一起负责审判诏狱中的犯人。《宋书·百官上》:“本有左右监,汉光武省右,犹云左监;魏、晋以来,直云监。”
  3.廷尉左平:一人,官秩六百石,廷尉属官。西汉宣帝地节三年(前六十七年)时设置廷尉左、右平两职,光武时省去廷尉右平一职,魏晋时又省去左字,只称廷尉平。廷尉左平和廷尉正、廷尉左监一起负责审判诏狱中的犯人。《宋书·百官志上》:“汉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左右评(评通平)。汉光武省右,犹云左评。魏、晋以来,直云评。”
  另,二一三年,曹操曾经设置律博士一人。此律博士应该是魏国(汉朝的诸侯国)的大理(职能同廷尉)下属,而非汉朝的廷尉下属,宋书中称之为廷尉律博士应该是错误的叫法,应该称之为大理律博士。《宋书·百官上》:“廷尉律博士,一人。魏武初建魏国置。”晋朝时也有廷尉律博士一职。《晋书·职官》:“廷尉,主刑法狱讼,属官有正、监、评,并有律博士员。”
  日期:2013-06-23 21:44:48
  大鸿胪:
  《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群司。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
  大鸿胪官秩中两千石,主要是负责接待四方来朝的宾客。这些宾客包括诸侯(汉朝只有王爵和侯爵,所以诸侯只包括诸侯王和列侯。另,汉朝和三国时,诸侯国和藩国是一个概念)、归附的蛮夷(少数民族)和外国君臣。大鸿胪的具体职责有六;一,各诸侯、蛮夷、外国君臣在郊祀和宗庙行礼的时候,大鸿胪在一旁赞导(宣唱礼节,引导他们完成行礼),等各诸侯、蛮夷、外国君臣行礼完毕后,百官再进行行礼,此时就改为由谒者赞导(见上文谒者仆射部分);二,诸侯王、蛮王、外国君王到京城之中朝拜的时候,大鸿胪代皇帝在郊外迎接各王,并且安排包括礼仪在内的有关事宜;三,郡国来京城上计(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诉讼等项编造成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上计)的官吏由大鸿胪负责安排食宿;四,皇子被封为藩王的时候,大鸿胪在仪式中授予皇子藩王的印绶(印信);五,朝廷给诸侯、诸侯嗣子(继承人)、蛮夷封爵的时候,大鸿胪在仪式中代皇帝封给他们爵位;六,诸侯王去世的时候,大鸿胪代皇帝前往吊唁,并给予诸侯王谥号,为诸侯王写悼文(诔),以策书(策,任免官员的简册)让诸侯王的嗣子继承封爵。《汉书·卷五》:“(汉景帝)二年春二月,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赗,视丧事,因立嗣子。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从上面的引文来看,前汉和后汉的制度或有不同,前汉由光禄大夫和太中大夫册封诸侯王、列侯的嗣子以爵位,而后汉则全由大鸿胪。

  大鸿胪在外交方面,除了接待宾客外,没有其他的实权。与其说大鸿胪是一个外交官,不如说大鸿胪是一个装饰汉朝门面的官员,负责维持汉朝对外国和诸侯应尽的礼仪。出使外国的使者往往都和大鸿胪无关,譬如以郎官身份出使西域的张骞,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的苏武,以假(代理)军司马身份出使西域的班超。另外,大鸿胪仅负责接待少数民族的事务,而不是总的负责少数民族事务。东汉有西域都护、度辽将军、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等职,这些官职才是全权负责各自地方上的少数民族事务。所以,大鸿胪既不能算是总管外交,也不能算是总领归附的蛮夷,只能说大鸿胪是朝廷中负责接待事务的最高官员。

  大鸿胪的前身是秦朝的典客,汉初也为典客,汉景帝中六年(前一四五年)更名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一零四年)更名为大鸿胪,南朝梁时更名为鸿胪寺卿,简称鸿胪卿,之后的历代除南宋、元朝外皆有鸿胪寺卿一职,职能随朝代的更替有所变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另外,鸿胪两字中,鸿通洪,指声音洪亮,胪则有传声的意思,所以鸿胪即用洪亮的声音(为皇帝)传话。《康熙字典》:“(鸿)又通作洪,大也。”《说文解字》:“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

  一八九年,董卓以韩融为大鸿胪。
  一九零年,杨彪由光禄大夫迁为大鸿胪。同年,董卓进入长安后,转任少府。《后汉书·卷五十四》:“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琬、彪等,诣阙谢,即拜光禄大夫。十余日,(杨彪)迁大鸿胪。从入关,转少府、太常,以病免。”
  一九二年左右,周奂为大鸿胪。同年,周奂被李傕等人所杀。《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傕、汜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
  一九五年左右,荣郃为大鸿胪。《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帝复使公卿和傕、汜,汜留杨彪及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璠、大鸿胪荣郃……”

  一九六年左右,陈纪为大鸿胪,陈纪于一九九年在大鸿胪任上去世。《后汉书·卷五十二》:“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陈)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二零二年左右,曹操以段煨为大鸿胪。《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建安)七年,乃拜腾征南将军,遂征西将军,并开府。后征段煨为大鸿胪,病卒。”
  二零八年,曹操以韩嵩为大鸿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曹操进军江陵,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蒯越等,侯者凡十五人。释嵩之囚,待以交友之礼,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以嵩为大鸿胪,蒯越为光禄勋,刘先为尚书,邓羲为侍中。”
  日期:2013-06-25 19:24:10
  大鸿胪下属:
  1.大鸿胪丞:一人,官秩比一千石,大鸿胪官属,为大鸿胪的副官。《后汉书·百官志二》:“丞一人,比千石。”
  2.大行令:一人,官秩六百石,大鸿胪官属,主管治礼郎。大行令手下有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大行令一职初置于汉和帝永元十年(九十八年),这个官名和大鸿胪在西汉景帝时的名称是一样的。治礼郎负责为大鸿胪处理具体地日常事务。《后汉书·百官志二》:“永元十年……和帝嘉纳其言,即创业焉大行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诸郎。丞一人,治礼郎四十七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