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
第19节

作者: hys1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恰在此时,21岁,刚刚登基为王的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秦孝公的招聘待遇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可以分土封侯!这是全世界的最高工资了!
  商鞅同学非常兴奋,决定入秦。
  待续……

  日期:2010-05-23 21:05:34
  秦穆公以后,秦国达到了春秋的鼎盛时期。然秦国虽强,却不及晋,晋文公、晋襄公、晋悼公以及权臣赵盾、栾书等一致抑制秦国,晋国长达百年的称霸使秦国无法涉足中原。
  此后,234年间,秦国历经了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厉共公、躁公、怀公、灵公、简公、惠公13个君主后,公元前387年惠公一岁的儿子出子继位。
  秦国在这以前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国势日衰,民生紧迫,士无斗志,国无进取。几乎同时,中原的超级大国——晋国被卿大夫韩氏、赵氏、魏氏三家所瓜分,韩、赵、魏合成“三晋”,经常军事联合,共同进退,势力极其强盛,三晋中的魏国乘机夺去了秦国河西的土地。面对三晋咄咄逼人的气势,秦国前途暗淡。
  前385年,庶长改从河西迎接灵公的儿子在外流亡长达二十余年的公子赵师隰回国,立他为君,称秦献公。
  秦献公即位后,面对秦国的衰败落后,大胆的将其在魏国所学得的政治经验用于秦国,秦得以迅速停止下滑的颓势。

  前361年,献公去世,儿子秦孝公继位,这时年仅21岁。
  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陕西 凤翔),诸侯们也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开个什么会议,大家都不带他玩。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此时也比秦国强,从秦国夺去河西等方。
  秦孝公即位,承担起复兴秦国的重任,秦国朝野上下,国外各个诸侯,天下士民百姓,皆拭目以待,多么希望梦回秦穆公朝!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孝公对此现状十分不安,决心奋发图强,使国家强大起来。秦孝公大力发扬秦穆公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大力搞活人才市场,高薪求贤。
  秦国正是凭借这种好风气又将一次站起来了!
  招聘广告里面写道: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并赏给土地。
  商鞅同学就这样来到秦国。可他犯难了,一国之君怎么能说见就见呢?看来秦孝公的招聘程序有点问题。

  商鞅打听到秦孝公宠臣景监,于是千方百计见到景监,讲述了自己的变法之道,很得景监信任,于是景监极力推荐,中间环节有点贿赂的猫腻,自不必细说。反正这个死太监是帮了商鞅同学不少忙。
  对此,后人多有不满,怎么走太监路线,费君子所为!但我问,张居正不是也走冯保太监的路线吗?法家不拘一格的行事方法,挺务实。
  就这样,年轻的商鞅同学在太监景监的安排下,马上就要见到同样年轻的秦孝公主席了。
  待续……
  日期:2010-05-23 23:13:43
  商鞅和秦孝公的会面,是两位野心家的会晤。
  秦孝公自不必说了,是一位并不多见的“事业型”君王。
  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孩子,孝公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耐心,就足以表明他的志向决不只是谋强图霸,偏于一隅,而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而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商鞅商鞅同学,推销自己的智力和才学,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秦孝公和商鞅虽然都是野心家,但他们初次见面的谈话并不融洽。因为,他们不但是野心家,还都是现实主义者。
  商鞅见孝公,可谓土鸡见凤凰,是百事不遇的良好机会。如果能投其所好,一举成功,就万事大吉了。按说,此时的商鞅,应该拿出自己的绝活,一下子说到孝公的心坎里。但是,商鞅并没有这么做。

  他一见孝公,竟然向孝公说起了“帝道”。所谓帝道,就是尧舜之道,那是部落联盟时期的制度和理想。这种说教,不过是拿古人说事,四平八稳的老生常谈,里面全是些听起来很正统、无懈可击,但事实上却很无用的废话。就像今天某些政府官员的讲话,长篇大论地讲了半天,里面一个亮点都没有。
  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不仅让孝公大失所望,而且勃然大怒。因为此时的孝公,励精图治,追求的是富国强兵的丰功伟业,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听别人给他上政治课。
  这边的商鞅滔滔不绝地说,涂抹星子乱飞,那边的孝公却是“时时睡”,竟然都快睡着了。他训斥景监:“你就给我引荐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能用吗?”(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随即,秦孝公就把商鞅赶出了会客室。
  按理说,这样就该结束了。可商鞅同学就是有能力让太监景监再次帮他争取了一次机会。
  不久,商鞅再次求见,这一次却说得孝公大悦,对景监说:“这人不错,可以一叙。”此后多次召见,畅谈数日不倦,有时听得兴起,孝公还不知不觉离开坐席,凑到商鞅跟前。景监很纳闷,问是何故。商鞅说:“前两次我给君王说先王之道,也就是孔丘、孟轲所宣扬的‘王道’,他听不进去。第三次我给他说‘霸道’,也就是强国之术,对上他的胃口了。这不正是我平素所学的吗?”
  秦国的东邻魏国在魏文侯时,重用西门豹、李悝等人,变革法制,使魏国富强起来,在诸侯国中首屈一指。秦孝公十分羡慕,早有变法之意,只是苦于无人辅佐,更恐天下议论。现在与商鞅畅谈强国之术,真有相见恨晚、如鱼得水之感。
  商鞅对他说:“智者在新生事物尚未萌芽时,就要预见它的未来。成就大事的人必须有乾纲独断的魄力。为什么不能变法?圣人只问能否强国,不问是否合乎成法;只问是否有利于国家,并不拘泥于陈规旧俗。”
  秦孝公一听此言,连连点头,又问如何变法。商鞅将胸中酝酿已久的想法一一道出,秦孝公十分赞赏,高兴得不得了。打算让商鞅主持变法。
  待续……
  日期:2010-05-24 09:40:09
  说服了秦孝公,商鞅的强国大计只是销售了一大半。秦国的重臣还对变法极不赞同,甘龙、杜挚等人,就对商鞅的一套毫不买账:“商鞅来自外国,他根本不了解秦国的实际情况,国君不过是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而已。”
  秦孝公并不急于表态,他要看看商鞅如何应付:如果你的变法政策连大臣都说服不了,还如何推行全国?
  于是,商鞅站了出来,同意和群臣展开一场辩论会。
  辩论开始,秦孝公端坐中间,商鞅和甘龙、杜挚分坐两边。

  商鞅首先开口:“大王,我请求您允许我在您的国家改革变法;秦虽然有旧律,但已不足以使秦国强大起来了!商汤王、周武王,他们都没有按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可是国家都富强起来了;夏桀、商纣,墨守祖宗的制度,结果都使国家灭亡。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仿效古代的制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