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不可啊!”甘龙急声叫道,“智慧的人只要不改变祖先传下来的那些法律制度,就能把国家治理好!”(智者不变法法而治)
看看,这句话能称得上理论吗?非常空洞,不具备说服力。
商鞅理直气壮、慷慨激扬地说:夏商周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春秋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甘龙无言以对。
这时杜挚说:“ 照古人所说的做,就不会烦错误,照古代的礼去做,就不会走邪路。”(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唉,摇头,没有逻辑性,没有现实性。也不可能是商鞅的对手。
商鞅面对大家,目光沉着,语气坚定地说:“治理国家没有一种永世不变的常道,只要有利于治国就不必效法古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鞅最后讽刺说:“真正有才华的人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商鞅转过头来对主持人秦孝公强调:“行动迟疑就不会有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最后,辩论会结束,商鞅同学胜出!(“商鞅舌战”的典故)
秦孝公最终同意商鞅变法。但触及一些贵族和大臣的切身利益,考虑到刚刚即位,怕镇不住,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改革总负责人,开始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改革——商鞅变法。
秦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商鞅同志开场了……
待续……
日期:2010-05-24 12:19:15
说商鞅变法,不得不说其内容,在此尽量变复杂而简单,但力求全面,以让各位读起来不至于乏味。
经济方面:
1.废井田、实行土地私有制(废井田、开阡陌),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土地多少来负担。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来秦国开荒。
2.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这一条,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奖励种田能手和作战勇敢地的人,鄙视做生意者。
分析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有:1.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稳定的土地,可带来稳定的税收。3.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安定。4.工商业会危害农业稳定。
3.鼓励小农经济,儿子成年,必须分家。
这改变了秦国当时落后的一大家子人睡一大张床的社会风俗:
4.为规范稳定税收,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
1.爵位军功授予制(想要爵位,唯有军功,爵位授予不分贵贱,谁在战场上砍得人头多,谁就是老大。)
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
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
这是最牛的一条!
这条制度产生了一种现象:秦国士兵,在战场上拼命上前杀敌,杀死后,砍下脑袋挂在腰上,又拼命去砍另一个敌人,再砍脑袋挂在腰上……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群秦军冲过来,他们满脸的血迹,手中握着大刀,腰中挂着一个个人头,然后凶神恶煞地向你冲来……这是何等恐怖!
有此虎狼之师,秦国军事力量猛增,很快扭转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实行连坐法,人人当警察,住店要有凭证
3.把全国分成31个县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郡县制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势力,实现政府对国家的强有力控制。
4.制定秦国宪法:秦律。
5.焚书,只留一种思想,加强人民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
6.迁都咸阳 摆脱偏僻的雍州的地理束缚。
此后,秦用商鞅律,汉用秦律,如此承袭,甚至影响到几千年后的我们,大的比如我们现在的县制设置,小的比如住宾馆要身份证等等,如此这些,都拜商鞅大哥所赐。一个人能如此影响之大,不得不让人惊叹。
待续……
日期:2010-05-24 14:17:30
除商鞅的这些具体政策外,他的变法思想《商君书》也对中国统治思想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影响。
读《商君书》时,你会感到阵阵的寒意,读着读着,你会想到日本的军国主义。“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它鼓吹好战,将战争抬高到压倒一切的地位,认为战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以看出:商鞅的思想就是军国主义思想:对内改革,对外扩张。
商鞅先生的“三民主义”:一民、弱民、贫民。
一民,一,就清一色。商鞅认为,一个国家只能要一种人民,生产机器和战争机器,其它的商人等等则统统是国家的危害,应使他们无路可走,从而逼他们归入"农战"系列。另外,人民只能受一种教育,同一洗脑,一切为了国家,只有国家利益,没有个人利益。其目的则在于建立一个绝对一元化的社会,使社会结构简化、单一化、垂直化,社会生活单调化,由一个绝对中心控制。
弱民,使人们很怕国家,提倡流氓政治,有奸人管理良民,用强民压制弱民。也就是说,政府就是黑社会组织。(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贫民,集聚社会财富,使人民贫穷,靠国家发津贴过日子。穷就会听话,穷就会有追求奖赏的欲望,穷就不会清高,商鞅认为只有这样,人民才好统治。
到此为止,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的治国理论和政策制定好了,下面只剩下实施。
变法,最重要的是“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但秦国向来缺失诚信,向来有说话不算数的传统。
怎样建立政府诚信?商鞅想到了个办法。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
大家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有个愣头青按捺不住了,大起胆子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举国轰动了:商鞅主持的政府是信守承诺的!(“城门立木”典故)
就这样,秦国人民开始信法、守法了,但贵族大臣可不拿商鞅同学当回事。
改革损害了大部分贵族的利益,在改革进程中,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试图破坏改革成果,教唆太子驷犯法。太子于是指责过商鞅:“新法严峻。”按照商鞅的政策,敢说新法的坏话,就是犯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