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05 18:45:18
25.符节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符节台。朝廷派出使者的时候,符节台授予使者符节。符节令手下有尚符玺郎中四人,符节令史若干,官秩皆为二百石。尚符玺郎中掌玉玺、铜虎符和竹使符;符节令史负责文书。《后汉书·百官志三》:“符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符节令史,二百石。本注曰:掌书。”
符节即“符”和“节”的统称。汉朝有两种符,即铜虎符和竹使符。铜虎符有五枚,竹使符有十枚。这些符都分为两半,一半在尚符玺郎中手中,一半在州郡的官员手中。铜虎符用来调兵,竹使符用来征调地方上的民力和资源。朝廷要调兵或者调集民力的时候,会派出使者持一半铜虎符或竹使符到州郡中合符,如果符的两半吻合,州郡才会接受朝廷的诏命。应劭的《汉官仪》:“金铜虎符五,竹使符十。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征发。”《通典·职官三》注:“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者,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颜师古曰:‘符,与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汉朝使者所持的节称为“旄节”或“髦节”。之所以称为旄节,是因为其顶端用牦牛的尾巴作为装饰。《后汉书卷一》注:“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汉朝和三国时,持节的不止有使者,还有军队的统帅,镇抚边疆的将领(如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护匈奴中郎将等),特殊的朝官(如司隶校尉)。汉朝和三国时只称持节或拥节,晋朝时又分使持节、持节、假节。使持节可以自行处死两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杀平民,如果在军事行动中持节,则同使持节,可杀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假节只能在军事行动中处死犯军法者。此外,魏晋的时候还有假黄钺,假黄钺一般加给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假黄钺者有权利处死假节的将领。《宋书·百官上》:“晋世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
玉玺即皇帝的印章,一共有六枚,全部为白玉制,玉玺的柄上都雕有龙虎。六枚玉玺的名字叫“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其中天子之玺由皇帝随身佩戴,其他的印玺都交由尚符玺郎中保管。此外,孙坚在甄官井中捡到得那枚“传国玺”不算在这六枚玉玺之中,传国玺是代表国家正统的象征,并不作印章之用。《宋史·舆服志六》:“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传国玺和天子之玺一样,由天子自己佩戴。皇帝之玺用来在写给诸侯王的书简上盖章。写给诸侯王的书简密封的时候,皇帝还要用皇帝行玺在封泥上再盖一次章。皇帝信玺用来在调动军队的诏书上盖章。天子行玺用来在征召大臣的诏书上盖章。天子之玺用来在册封外国首领的诏书上盖章。天子信玺用来在祭拜天地、鬼神的诏书上盖章。《汉官旧仪》:“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赐诸侯王书;(皇帝)信玺,发兵;其征大臣,以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以天子之玺;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玺。孟康注:‘天子之玺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唐六典》中关于天子六玺的用法不同于《汉官旧仪》,《后汉书·舆服下》中注解引用得是《汉官旧仪》的说法,因此以《汉官旧仪》为准。
日期:2013-07-06 18:05:4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