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段说辞,在联想司马朗十二岁参加童子郎考试时对监考官所说的那一段话。不得不让人感叹,司马防家的这个大儿子真是个人才。
司马朗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暂时逃离了董卓的魔爪,他和他的家人短时内性命可以保全。
古人云,能屈能伸方显男儿本色,司马朗深知父亲交给他的千斤重担,他要做的不是像那些烈臣一样大骂董卓,图一时之快,最终全家被杀。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家人存活,最后逃离地狱回到安全的地方。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他可以牺牲一切,何况这些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言呢?就让他董卓高兴去吧,我司马朗的目的已经达到。
日期:2015-05-07 17:20:38
乱世里的逃亡
(4)
董卓虽然放了司马朗,但对其家人的监视依然在继续。说不准一会儿心情不好了又杀一个回马枪。司马朗知道,只要身处狼穴,即使再小心,也有可能会被狼咬。
要想真正的获得安全,就必须想办法从董卓爪牙的手里逃出去。可是董卓的鹰犬戒备森,以他家老小庞大的队伍无论如何是逃不出去的。
怎么办,司马朗想到用金钱贿赂董卓身边的人员,这一招果然奏效,这些人收到好处后,在董卓耳边时不时说两句司马朗的好话,董卓听的高兴了自然而然放松了对司马朗一家的监管。司马朗见时机成熟,便偷偷的领着家人从洛阳逃出,朝着自己的故乡温县而去。
司马家逃离洛阳的过程,是司马朗斗智斗勇的结果,他圆满的完成了父亲司马防交给他的重任,也履行了一个男人对家族的责任。
处于少年时期的司马懿,其被困洛阳的心理活动当然不可能被史家所提及。可一个年幼的小孩在乱世里躲躲藏藏,数次与死亡之神擦肩而过,跟着哥哥跋山涉水的经历,无疑对他的成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司马朗带着一家人历经艰险,终于到达了故乡温县。正当所有的人认为终于脱离虎口,可以安稳的过日子时,司马朗却敏锐的察觉到一个可怕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
温县所在地区与洛阳的距离很近,董卓是个无道逆贼,天下豪杰正纷纷起兵向洛阳进发,一旦战争爆发,势必会波及到家乡一带。到时免不了生灵涂炭,家破人亡。不如趁此时道路畅通,赶紧转移到较为安全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何况哪里还有姻亲赵威孙统领着一支军队,安全是有保障的。
司马朗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可乡里人割舍不了故土,更不愿意跟着他背井离乡。司马朗好说歹说,乡里有声望的老者长辈就是不为所动,依然固执的选择留下。
无奈之下,司马朗带着家人再次踏上艰辛的路程,这期间,只有同乡赵咨带着家属跟随。
日期:2015-05-07 17:21:42
乱世里的逃亡
(5)
几个月后,事情发展的和司马朗预料的一样,天下豪杰推举有绝好家世的袁绍为各路诸侯联军的总司令,聚集了十几万人马,都在荥阳(今河南郑州西)河内郡一线驻扎。一时内,旌旗蔽日,大军如云,一副生吞活剥董卓的架势。
正当天下人寄希望于他们时,谁知道这帮家伙都打着除贼的旗号,背地里却心怀鬼胎,各有各有的小算盘。
只有曹操、孙坚等少数真英雄引兵向董卓进攻,最终因众寡悬殊连连失利,而其他的人马却作壁上观,整日设宴饮酒,纵情声色。
而那些无所事事的士兵们开始在驻扎地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司马朗的家乡情况最为严重,因兵祸死去的人占一半以上。
联军内部的不和一开始董卓并未察觉,而是加快了自己迁都的步伐,他先是将汉献帝提前迁往长安,自己留下来搜刮金银财宝。
时机成熟时,董卓火烧洛阳,自己携带财富向长安而去。面对熊熊烈火和女人撕心裂肺的尖叫声,董卓乐了,而千年文明古城的洛阳却哭了。
联军内部的矛盾开始愈演愈烈,随着皇帝西迁长安,这种内斗瞬间就化作群雄之间的混战。
此次所谓的联军讨贼行动,名义上是匡扶汉室,实际上却是各路军阀彼此揣摩和估量对方,继而保存自己实力。加之汉帝被董卓控制,已丧失了对全国了统治能力,各路军阀的混战没有人约束,变得更加肆意妄为。
这段时间里,司马朗和家人一直待在黎阳,一方面观察着天下的态势。另一方面,开始组织乡兵义勇自卫。
当家乡的局势好转后,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了温县,那时的温县由于久经战乱,人口锐减,瘟疫横行,加之自然灾害降临,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异常艰难。
司马朗在家乡一带抚恤家族中人,使他们免于死难。由于父亲司马防不在,司马朗便替父亲教育自己的一帮弟弟,使他们都够在家里安心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就是因为他,司马家族才不至于在乱世中凋零。
温县只是当时苦难中国的缩影,放眼当时的天下,哪里会被温县好过一点点。到处是血腥与死亡,腐烂的空气在人间肆意横行。
日期:2015-05-07 20:39:36
第六节
志在四方
(1)
从董卓入京开始,司马懿少年时期稳定的生活环境被打破,他生命中最早的一段艰苦岁月随之开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的一生是该经历些艰难困苦,才能使自己更好的懂得如何有价值的活着。对于没有任何涉世经验的司马懿来说,这段早期的艰辛逃亡之路无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一个人性格的养成、谋略的高低、城府的深浅,这些都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摸爬滚打的积累使然。
对于司马懿而言,能在历经艰难后,还能活着看日出日落固然是幸运的。但面对前面茫然未知的人生,要想生存的更好,还需要更多的磨练。
如果说: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是对司马懿自我修行和内在涵养的总结,那么:常慨然有优天下心,则是对司马懿身逢乱世之中胸怀的写照。
司马懿跟着哥哥回到家乡后,艰苦生活的长期磨练,使他整个人从身体到思想都逐渐变的成熟起来。相对哥哥司马朗的才华横溢,十六七岁的他也成为一个少年才子。
日期:2015-05-07 20:47:26
志在四方
(2)
司马朗作为一代名士,身边的朋友也都是一些学识渊博的正人君子,司马朗和这些君子经常在一起,不仅对他个人有重要的影响,就是对他的家人也会产生许多正能量的东西。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少年时期的司马懿,通过哥哥认识了许多的名人。他们的处世态度,理想抱负不经意间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面对这些经过世面的人物,司马懿也时不时和他们交流,言谈举止间,似乎像一个成熟的大人,心系天下的志向表露无遗。
汉末名士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他在司马懿二十岁之前见过他,之后对司马朗说:你这个弟弟,绝非寻常之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