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古蜀王国:不惹烟波不倾城》
第51节作者:
漆雕醒 云南,古昆仑故地。《山海经》记载,昆仑有西王母之邦。西王母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西王母之邦的首领。古昆仑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氏族或部落首领、酋长均为女性。史载,西周穆王(公元前947年――公元前928年)打猎曾到“西王母之邦”,西王母及诸酋长以礼相待,送土特产和“马三百,牛羊二千”,周穆王置身美女美食的西王母之邦,乐而忘返。
在李家山出土的青铜器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女性频频出现在古滇国祭祀、结盟、纺织、播种等各种活动中。她容貌姣好,头梳银锭,身着拖地对襟长衫,举止优雅,仪态万方;她头顶华盖,通体鎏金,或端坐在四人合抬的肩舆内,或端坐于象征权利与财富的铜鼓上,显得极为威严富贵。在“祭祀贮贝器”上,一场关乎社稷民生大计的盛大宗教仪式正在举行。作为主祭人的她,身边有35个人簇拥。有人骑马为她引路,有人侍候左右,或手提竹篮、或头顶柴禾、或手捧罐坛、或手执布帛、或肩扛铜锄……场面宏大,礼乐升平,纲常有序。35个人35种服饰发型。时至今日,发型服饰依然是许多民族最显著的文化标识和民族标志,也许她位尊35种民族或部族之上,也许古滇国是由至少35种民族或部族组成的统一王国,而她就是王国的“女王”?
古滇国究竟是不是母系氏族社会,尚无定论,但青铜器所反映的场景毕竟是古滇国社会生活的微缩,女性在古滇国非凡的社会地位,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了冰山一角,为我们了解古滇国的社会性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摘选自北方新闻网《古滇国留下的千古迷团》
西王母是传说中的一位拥有至高权力、雍容华贵的女神。《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也有人讲,西王母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竹书纪年》记载:“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缺。穆王十七年,王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翻开《辞源》,在西王母条中有这样一句文字:“古国名,西戎也。”《诗经•尔雅•释地》“觚竹、北户、日下、西王母,谓之四荒。”郭璞解释为:“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荒之国。”
哪西王母国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那又在哪里?
从宗日遗址看西王母国
古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漫漫尘烟里,然而仍为后人留下了它曾经存在的蛛丝马迹。天峻县西南20公里处,一座独立的小山西侧有一口深十几米的山洞。据学者考证,这是5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国女首领的居所,已命名为西王母石室。石室内有千姿百态的岩画和过往僧道题写的经文、绘画。石室对面曾建有西王母寺,已经坍塌为平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土了有“长乐未央”“常乐万亿”铭文的汉瓦当等珍贵文物,、证明早在汉代人们已公认此石室与西王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昆仑山,传为上古神山。
按照《辞海》的解释,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青海境内。”这是现代意义上对昆仑山方位最权威的解释。然而,古昆仑在哪里?就并非《辞海》所指了。因古昆仑古今差异之大,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往今来争论不休。
一、文献著述
《释迦方志序》对昆仑的资料收据的比较全,列出以下信息:
1. 《水经》云:无热丘者即昆仑山。
2. 《扶南传》云:阿耨达山即昆仑山。
3. 《山海经》云:南流沙滨,赤水后,黑水前,有大山名昆仑丘。又云:钟山西六百里。有昆仑山出五水。(《大荒西经》原文: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
4. 《穆天子传》云:海内昆仑丘。在西北帝之下。方八百高万仞。
5. 《十州记》云:昆仑陵即昆山也,在北海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此约指佛经苏迷山也。 6. 又东海中山名方丈。亦名昆仑。(《十洲记》原文: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
7. 《穆天子传》又云:西王母告周穆云。山去咸阳三十六万里。高平地三万六千里。
8. 《周穆传》(穆天子传)述西王母云:去宗周瀍涧一万一千一百里。
9. 《神异经》:昆仑山有铜柱。其高入天围三千里。荣氏注云。柱洲昆仑山东南万二千里有无外山。
10. 《史记》云:昆仑山去嵩高五万里高万一千里。郭璞云:高二千五百余里。准南云高万一千一百里十四步二尺六寸。
11. 道经《造立天地记》云:昆仑山高四千八百里。
12. 又《转形济苦经》云:高万九千里。又云。此山飞浮。又云。昆山南三十里。次第有千昆山。名小千世界。
13. 《化胡经》云:昆山高九重。相去各九千里。又云。高万万五千里。又东海中山名方丈。亦名昆仑。
又寻觅得其它著述如下:
14. 《淮南子-天文训》:昆仑者地之中也。
15. 《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又云:昆仑者,地之中也。《初学记》引《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
16. 《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17. 屈原《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18. 《尔雅-释地》:三成(层)为昆仑丘。
19. 《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谓之天帝。
20.《竹书纪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21.《山海经》之《西次三经》谓: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22. 《山海经》之《海内西经》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23. 郦道元《水经注》卷一云: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24.《史记-大宛列传》中云: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篇末又云:《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25. 《山海经》之《海内西经》云: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梃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又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26.《穆天子传》卷之一(晋郭璞注,明范钦订): 河宗□命于皇天子。河伯号之帝曰:“穆满,女当永致用□事!”南向再拜。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赐语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
卷之二: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孳木□华畏雪,天子于是取孳木华之实,曰:“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所谓县圃。”天子于是得玉策枝斯之英。曰:“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始如□,小头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鸟、青鵰,执太羊,食豕鹿。曰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以诏后世。
后人推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