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西汉二百年》
第54节

作者: 战国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项羽的手下, 投靠过来的也不在少数,光项家人就过来了四个,这些人中,很多人都封做了官,或者封了侯。就算是因为对项羽不忠,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项伯,项羽的亲伯父,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要说不忠,项伯比丁公严重多了,何以项伯受封,丁公受戮?
  项伯帮助刘邦,首先基本都是在暗地。第一次,透漏消息给刘邦,是半夜跑去的,第二次是在鸿门宴上,当着项羽的面,里面也没有几个人,第三次,在广武,项羽要煮了刘太公,项伯阻拦住了,救了太公一命,这事知道的人更少了。而且项伯还有张良这个中间人,当初刘邦还跟人家约为亲家,后来虽然没做成亲家,但他也封项伯为诸侯,算是补偿。有人认为刘邦赐项伯姓刘,这样同姓就不能赐婚了。其实这也未必,因为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就出生在这个时候,鲁元跟张敖成婚当更早,那个时候项伯还没有过来,所以应该不存在赐姓是为了避免做亲家的可能。

  再看丁公,他虽然也对刘邦有恩,但这事是在战场上,是很明显的事情。刘邦即位以后,当然也希望手下忠于自己,怎么才能让大家知道这一点呢?就得通过事情来透露信息。刘邦曾经让把项羽的部下姓名都登记,然后都加官进爵,他这样做主要是担心有漏网之鱼。而恬着脸跑来投靠的,似乎就丁公一人。于是他很不幸就成了反面教材。而且刘邦肯定对这个人比较了解,没有多大才能,杀了也不可惜。主要是忠心的问题,所以司马光评价此事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日期:2013-04-03 17:35:45
  2、定都关中

  处理了项羽部将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就是国都的事儿。从汉中到关中之后,刘邦一直暂住在栎阳,楚汉战争结束以后,他又暂住洛阳,首先洛阳比较繁华,几年之后,在经历了平城之围后,路过曲逆,他对大家感慨道:“我走遍天下,就只有这里跟洛阳繁华。”而且洛阳也是周朝都城,宫殿齐备,居住比较舒服。所以刘邦对于洛阳是比较偏爱的,即使后来定都关中,他七年中七次到过洛阳,有一年甚至去了三次。但是暂住怎么行?一个国家不能总按在轮子上,如果连国都都没有确定下来,怎么能称得上国家?所以,定都的问题很紧迫。而洛阳则是最佳选择。

  不仅刘邦喜欢洛阳,诸将领都是关东人,也希望能够定都洛阳,这样离家也近。所以,朝廷上下基本都取得共识,如果没有这个人出来提建议,这基本就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儿了。这个人就是娄敬。
  娄敬是齐国人,本是一介平民。虽然只是个小老百姓,但是他经常想着国家大事。从十二月击败项羽,到五月份,将近半年的时间,始终不见确定国都,而皇帝一直呆在洛阳,莫非要定都于此吗?他有不同意见。
  正好汉五年,他作为戍卒去守陇西,经过洛阳,当时刘邦也在洛阳。于是他放下手头的工作,穿着他的破衣服,去见虞将军。虞将军也是齐国人,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党见面倍感亲切。娄敬提出要见皇上,希望虞将军引荐。虞将军答应了,他给娄敬找来一件好衣服,让娄敬穿戴好些。就像田横说的,人臣见天子,应当沐浴更衣。

  娄敬没换,说:“我穿着怎样的衣服,就怎么去见皇上,不能改变。”这是一个很有原则,而且坦诚的人,不虚伪,不矫作。于是虞将军便跟刘邦说了,刘邦召见了娄敬,问他有什么事。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莫非是要跟周朝比吗?”
  刘邦说:“那是必须的。”
  娄敬说,这种想法不对,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汉取天下跟周不同,周朝是积德几十世,逐渐得到诸侯们的臣服,然后取代殷商。而汉朝则不然,跟秦打了三年,跟西楚打了五年,是以战争手段取得天下,给百姓造成了极大伤害,“今陛下起丰、沛,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成皋之间,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第二,洛阳地形有利有弊,为天下之中,却也容易遭受攻击。“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他提议定都关中,关中有很多优点,第一,形胜之地,阻山带河,四面都有险关,易守难攻。这是地理上的优势,第二,土地肥沃,素称天府之国,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曾经修过一条郑国渠,可以灌溉四百多万亩耕地,关中因此富饶,这是经济上的优势。第三,如果关东有乱,很快就可以聚集百万大军,顺黄河而下,这是军事上的优势,有此三点优势,就等于扼住了天下的咽喉,制住了各国的命运。

  刘邦听他讲得有道理,自己心里也每个准了,于是问大臣,大臣们当然支持定都洛阳,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第一,周数百年而亡,秦二世而亡,时间对比一目了然,由此可见,关中实乃不祥之地,不宜作为都城,第二,娄敬说关中是形胜之地,其实洛阳也很有特点,“东有成皋,西有殽、渑,倍河,乡伊、洛,”也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双方各执一词,刘邦也为难了,于是他便问张良。定国都可以说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如今盖所房子都要找个风水先生看地方,更何况国都!
  张良自从入关之后,经常在家休养,他一直身体不太好,很少公开露面。而且看张良的态度,好像比较消极,很多时候都是刘邦问及他,他才会给出建议。不像在楚汉战争期间,他还比较积极地给刘邦出谋划策。
  日期:2013-04-06 18:45:07
  张良的这种改变,首先可能是因为天下大势已定,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敌我双方的矛盾了,而是内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张良看来都并不能影响大局,所以他不以为意,其次,他本是韩国人,一直的梦想是为韩国报仇,秦朝消灭了,国仇家恨都报了,他也了无牵挂了。他跟刘邦的关系,说成是合作关系似乎更恰当些。我为你出谋划策,其实也就是用你实现我的目的。他对地位,对名利都看得很开,所以当刘邦让他自择三万户的时候,他说:“我们当初在留县相遇,这是天意,就把留县封给我吧。”所以被封为万户侯这,对他来说已经够了,而且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帝王师”,不认为自己是刘邦的仆从。

  刘邦问张良定国都的事,把娄敬跟众大臣的意见都说了,张良说:“娄敬说得很对,洛阳虽然有这些屏障,但是其中的土地面积太小,而且四面受敌,并非用武之国。关中就不同了,‘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关中既有险关,而且沃野千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而且关中地区南、西、北都有天然屏障保护,只有东面面对着关东地区,万一发生战事,不用担心他们绕过去,从后方或者侧翼进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