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大帝——蒙古帝王 开疆拓土 英雄铁血 爱情凄婉 亘古悲剧》
第7节作者:
三叠弓 耶律老头脸色涨得通红,埋下头,仿佛耶律楚材在说他一样。
耶律楚材继续说:“成吉思汗的很多先祖,都是这样死在金国军队刀下的。他的曾祖合不勒汗的从弟俺巴孩汗,还曾被金国钉在木驴上处死!你说,蒙古人能轻易饶过金国吗?”
耶律老头惶恐地埋下头,他的嘴里不断念叨着:“我的儿子啊,我的儿媳啊,你们现在在哪儿呢……”
日期:2013-06-15 14:22:55
第二章(2)
此后,耶律老头和老金不再沿街行乞,留在耶律楚材身边做些杂活。
耶律楚材弃官回中都的时候,周围的人家慕他的贤名,纷纷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向他求学,耶律楚材推脱不过,就开了一个学堂。但是,自从蒙古人围攻中都以来,城里的人都惶恐不安,哪还有心思送孩子念书,孩子们都回去了,耶律楚材又闲置下来。
耶律楚材虽然隐居在家,但他是个积极用事的人,他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大事。他对金国对金帝的感情是复杂的。他的祖上本来是辽国契丹贵族,世代在辽国为官。后来,是金国把辽国给灭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金国过的是亡国奴的日子。金国女真贵族对契丹人极尽压迫,他们强占契丹人的田地和牧场,把契丹人沦为奴隶,无偿地为他们种田种粮、放马牧羊、屯田垦边,或者缴纳极重的税赋。一旦战争爆发,契丹人就大量被征兵,凡20岁到50岁,不管家里丁多丁少,就是只有独子,也会被遣送到战场。而对契丹人的反抗,他们总是进行残酷的镇压,灭绝式的屠杀。为防备契丹人造反,他们常常把女真人分散迁移,在一个契丹人户两边,有两个女真人户看守,同时又强迫契丹人与女真人通婚,以此消化契丹人的种族情绪。
耶律楚材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母亲杨氏的教诲下,自幼勤奋好学,13岁就开始熟读诗书,17岁便已博览群书,诸子百家、天文地理、音律医卜无所不通。他对自己也充满自信,自认有经天纬地之才。就在那一段时间,他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究竟考不考女真人的功名,为不为女真贵族效力。思考的结果是,他要用他所学到的儒家学说,积极作为,不是为女真人服务,也不是为金国皇帝卖命,而是努力把自己平生所学用在治理国家,为老百姓服务上。当官只是一个形式,目的是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积极参加了应试,考中甲科,初任省掾,后又出任开州同知。但是他看到开州知府等一帮人只知结党营私,盘剥百姓,排挤于他,而蒙古人又四处杀掠,生灵涂炭。他一时变得心灰意冷,对金国统治者失望透顶,便弃官不做,回到中都退隐。
他回中都的本意,是希望更容易靠近皇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皇帝,让他发奋图强。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向皇帝上书,就得到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皇帝出事了!
原来,1211年在西京被蒙古人打得大败的金国大将胡沙虎,逃回中都后,皇帝完颜永济不但不责备他,在他的吹嘘下,还任命他为防守中都北面的右副元帅。最终,这个昏庸的皇帝尝到了苦果。
起因是这样的:1213年,完颜永济为防止蒙古人攻打中都,在中都北部的居庸关布防了强大的力量,他把生铁融汁浇铸关门,在关外百余里的地方布满铁蒺藜,蒙古人的铁骑再强大,也通不过这个屏障。没想到成吉思汗发现后,并不从正面入关,而是率军从林中间道迂回南下,袭取紫荆关,转入居庸关背后的平原地带,然后南北夹击,一举破关。接着成吉思汗马不停蹄,挥师南下。
完颜永济吓坏了,他严令中都各城门的守军加强防备。可是,胡沙虎只知道骑马打猎游玩,不理防务。完颜永济非常生气,派使臣到军营里严词斥责。胡沙虎恼羞成怒,杀进宫去,毒杀了完颜永济,另立完颜珣为傀儡皇帝。
胡沙虎攫取了金国权力后,蒙古人已经向中都包围过来。胡沙虎命令元帅右都监术虎高琪迎战。术虎高琪屡战屡败,怕胡沙虎责备他,又效仿胡沙虎的做法,率军冲进胡沙虎府邸,杀了他全家。术虎高琪又成了金国实际的掌权者。
朝廷的这些乱象让耶律楚材深感焦虑,当皇帝都成为傀儡的时候,自己给皇帝上书,还能起什么作用呢?而那些负责防卫的权臣们,都是一些只求考虑个人利益的碌碌无能之辈,让他们来镇守中都,中都迟早都会落入蒙古人的手里!
耶律楚材的思想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他的内心,他作为一个儒士的责任感,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分裂。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收集更多的粮食和钱财,以备蒙古人的长期围困。而耶律楚材没做这些,他苦闷不已,每天吟诗弹琴,也无法排遣他巨大的忧虑情绪。
后来,他通过一个叫圣安澄公和尚的介绍,到报恩寺向当时曹洞宗的宗师万松老人学习参禅。万松老人收他为俗家弟子,教给他“忘死生外,身世毁誉不能动,哀乐不能入”的道理,这让耶律楚材在那一段时间心里多少坚定了一些,平静了一些。
日期:2013-06-16 13:54:32
第二章(3)
不过,又一个消息影响了耶律楚材内心暂时的平静。
中都虽然一直没能被蒙古人攻破,但是完颜珣却向成吉思汗乞和了。完颜珣的这个决定遭到很多主战派的强烈反对,但是耶律楚材却很兴奋。他向完颜珣上了一篇奏议,支持他的主张。完颜珣接到耶律楚材的奏议后很高兴,给了他一纸任命,封为左右司员外郎。
其实,耶律楚材这时候向皇帝上书,并不是要求官的,他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中都虽然一直没有被蒙古人攻破,但是久围之下必破无疑。一旦城破,按照蒙古人一贯的作风,必然会大肆屠戮,那时候老百姓必然遭殃。不若先议和,等蒙古人回去后,再重新进行兵力部署,加强防御。这是一个不错的喘息机会,这口气缓过来了,说不定战争形势就会发生逆转。而蒙古人,对中都久攻不下,他们也肯定焦急,正好借驴下坡。
对皇帝封官一事,他有些犹豫。他知道现在的金庭已是一缸烂泥,一旦踩进去,即便不淹死,也会被搞得全身污臭。但是不踩进去,他永远不可能用他的学识改变现实,拯救黎民。
他拿不定主意,便去问他的师傅万松老人。他给万松老人讲了他的苦恼:“师傅,您告诉弟子,这个官我是去做还是不去做呢?”
万松老人微微一笑,问道:“为什么要当官?为什么又不当官?”
耶律楚材知道师傅在问禅,他挠挠头说:“当官不在大小,只要能救国救民。如果不能,再大的官我也不愿当。”
万松老人又追问道:“以什么救国?以什么救民?又以什么救自己?”
耶律楚材答道:“救国救民,弟子以为,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救自己,弟子就不明白了,弟子就是常常救不了自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