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形象打上了弱者的烙印,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相打”、“伏弱”、打官司都来自生活)。而“价值百匹练”的夸口适足见出人物身分(以“百匹练”为贵,自然不是富人的口吻),表现出人物处境虽卑微而不自知其可悲的精神胜利。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甘居弱小、不与人争的小人物形象。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甘于忍让的小人物,才使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千年而不朽。
我们平常所说的“让人三分不吃亏”,不要与有权有势的人顶着干。虽然有些软骨头的嫌疑,却能够保全自己,也是弱者做人的诀窍。
第二首也用第一人称写,但展现的却是一幅有趣的“三人行”的戏剧性场面。“骑大马”的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担柴汉”面朝黄土背朝天,佝偻着腰,这是贫富悬殊的两极。这是社会永远存在的现象,不到共产主义,这种现象是不会消失的。王梵志认为,自己能够骑着驴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也就够了。但是,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坐在劳斯莱斯、奔驰、宝马里的人物,而自己骑着自行车,心里总有一种不平;但看到拖着煤车,艰难行走的穷汉,又生出一股恻隐之心。所以,我欣赏“知足常乐”这一处世之道。然而诗的意旨可能并非如此。
两首诗都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人情世态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它们既可看作是正经的、劝喻的,又可以认为揶揄的、讽刺的。但作正面理会则浅,作反面理会则妙不可言,让人忍俊不禁。如“我有一方便”一首,作劝人忍让看便浅,作弱者的处世哲学之解剖看则鞭辟入里。“他人骑大马”一首,作劝人知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维妙维肖。王梵志这种性格解剖式的笔调犀利的幽默小品,比一语破的、锋芒毕露的讽刺之作更耐读,艺术上更高一筹。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王梵志诗多无题,这首诗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它强调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谁也无法逃避死神的光临;讽刺社会上一些人千方百计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是多么的荒唐,从而彻底否定长生的观念。
以前人死后埋葬,坟墓都做成球冠状,上面还叠一抔土,很像一个大馒头,“城外土馒头”,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一噱,“土馒头”坐落在城外,表现了人身死之后的孤寂凄清,这样,生时的荣华富贵就显得没有任何意义的了。想起南宋的高翥有一首七律,写清明祭扫祖先的。诗曰: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白日护理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王梵志早就看到这一点,清醒地指出:“馅草在城里”。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就是死人,现在“在城里”的活人就却是这个馒头未来的的馅,而且,这个馅儿,并非可以放许多,而是“一人吃一个”。大白话里透出严峻,意思是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论人们爱不爱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而且只能吃一个。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寂寞清苦,却由不得人选,不如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
宋代范成大曾把这首诗与王梵志的另一首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的诗意铸为一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振聋发聩,《红楼梦》里的“槛外人”妙玉就很喜欢这两句诗,其实是曹雪芹喜欢,他巧妙地把寺庙取名为“铁槛寺”、“馒头庵”,让人回味不已。
日期:2011-05-25 20:40:25
3.寒山“寒”得让人打颤
寒山生活在贞观时代,是的一位非常知名的高僧,据说苏州的寒山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出家以后,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在山石竹木之上,前后超过了六百首,现在还存三百余首。诗大多用形象演说佛理,还有一些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艺术上的特点是语言明白浅显,但不像王梵志那样土得掉渣。所以,寒山的诗,爱热闹的人不喜欢读,追名逐利的人不爱读,胸怀有尘滓的人讨厌读。但他第一首诗就这样宣布: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他希望读他诗的人,能够心底无尘,一片澄明。但是,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底无尘呢?因此,被后人传诵记取的不多。
寒山最有名的是一段与拾得的对话。拾得也是一位高僧,他俩是好朋友。一次,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里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品德修养,即: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敬君子之高风,忍小人之凌辱。用毛的斗争哲学来分析,这是一种犬儒行为。呵呵。
“杳杳寒山道”这首诗是寒山的代表作: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寒山真是名副其实,所居住地环境“寒”得不得了,读后简直使人感到似乎掉在冰窟窿里。在远离尘世的高山深壑里,横着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却阒无人迹,浸透寒意。外部世界,只有各种鸟儿光顾这里,也许怕惊吵主人,它们的鸣叫声也很少听到,更不要说外人的光临了。当然,这里也有四季变化,也有阴晴冷暖,可是,作者偏偏写“朝朝不见日”,这样,一点儿暖气以也没有了。我想,这个鬼地方,即使蒲松龄笔下的那些害怕阳光的女妖女鬼,也不会选择它居住的。
诗人描写的这种环境,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距何止千万里。桃花源多么美丽,何等令人神往:外面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给人以美不胜收的初步印象;渔人看到“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显得有些神秘,有些与众不同,但却一点也不阴森寒冷可怕。渔人怀着好奇,带些希望,壮着胆子进去一探,哈哈,简直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里面竟然别有天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宁静安乐,热热闹闹,真是别有洞天!生活在这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里,肯定是非常快乐幸福的。渔人陶醉其中了,真想带着妻子儿女也住在这个别样的世界里。
桃花源里的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多么善良敦厚热情好客的人们!多么幸福快乐自由自在的人们!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权夺利,没有上尊下卑,简直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佛教拟想的西天极乐世界,也不过如此吧?所以,渔人离开后,急急地向太守报告自己的奇遇,希望太守能够带着苦难的百姓也住到那里去。太守听了之后,马上遣人寻找这未被人们开发的极乐园。他安的什么心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桃花源里的人们早就洞悉人世的种种丑恶与可怕,绝不愿外人干扰他们平和的生活了。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去寻找,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