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在唐代不算怎样出名,与贺知章、包融、张旭都是长江沿线的人,而且都喜欢写诗作文,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厌恶礼俗旧习,追求自由洒脱,生活与人生观都带了浓厚的狂放气质。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酒醉后还骑着驴子走,跌到了井里仍然呼呼大睡。张旭与李白、裴旻号称“大唐三绝”,(唐文宗曾下诏,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张旭有些装疯卖傻,人称张颠,写字之前一定要先喝酒,欲醉未醉的时候号呼狂走,笔走龙蛇,一字千金,是声名卓著的草圣。今天那些号称书法大家的必须向张旭学点本领才能在江湖上混。他俩都是杜甫《醉中八仙歌》内的人物。包融,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儿子包何、包佶齐名当时,号“三包”,人家一个都不出名,他家里三个男子汉都风流当世,让人羡慕煞了。与他们相比,张若虚最没有名气。
张若虚(约660——约720),流传下来的事迹最少,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喜欢放情山水,不拘礼法,与道士山人往来,一生没有做过什么煊赫的官儿,作诗也不多,《全唐诗》的编者好不容易收集到他两首诗。一首是《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诗名气不大,主要写了留守女士对戍守边关的亲人的思念,唐诗里这类内容很多,它远远不能与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相提并论。但那首《春江花月夜》却名传天下,读书人听到这首诗名,如雷贯耳,弥补了他作品流传不多的缺憾。
《春江花月夜》是古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本来是吴地民歌曲调婉转悠扬,很为陈朝帝王喜欢,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陈隋以来宫体诗题之一。据说陈后主曾经写过《春江花月夜》。《旧唐书•音乐志二》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为此曲。”可知陈叔宝原作是“尤艳丽”的宫体诗。陈叔宝原诗已经失传。郭茂倩《乐府诗集》收集《春江花月夜》共计七首,题材大多数风花雪月。张若虚这首诗辞藻华丽,很似宫体诗,所以也不被古人喜爱。
虽然南朝早就消失,但是宫体诗的影响还存在。初唐时代,“文艺的唐太宗,出人意料之外,比炀帝还要热忱。于是庾信的北渡完全白费了。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日期:2011-06-23 15:13:49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形式是宫体,而其内容却昂扬得多了。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开了先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最先肯定它的是清人王闿运。他在《湘绮楼论唐诗》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详细论述《春江花月夜》之美的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里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简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了。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哪个人不喜爱这样美好的春天的夜晚呢?而且,值得我们注意到是,诗歌的内容紧紧扣住题目来写,而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乐府古题。
日期:2011-06-27 17:20:16
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洁白的雪珠,光的闪动,就像雪珠在草丛里,树叶上跃动。诗人轻轻挥洒一笔,便把春江月夜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描绘得入木三分。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类谁最早发现月亮,月亮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人类的?这是一个无数人思考而没有答案的问题,但诗人这时候发问,却非常符合他所出的环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的人类就能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闻一多极度赞赏前面这些描写,认为“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它超过了一切的宫体诗有多少路程的距离”;尤其对月亮、夜空的描绘与思考,赞叹说:“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宫体诗的自赎》)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人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对此良辰、美景,离别的人怎么不会思念亲人?江月有恨,岁月无情,下半篇诗人引出珍惜人间真情的喟叹。
日期:2011-06-29 15:18:07
女人的心最柔软最缠绵了,诗先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这样的明月,这样温柔的夜晚,怎么不会思念最亲的亲人呢?月亮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那一定也会照在远方的伊人身上吧?思妇触景生情,思念不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现在也许我们都共望月光,却而无法相见,那只好把一颗心儿托月亮送去。
思妇思念不已,男子也是这样,惟其如此,才能深刻反映人间深情。最后写游子的相思,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