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22节作者:
冰原极光 日期:2013-07-10 16:09:41
第五章 青铜时代·商·宗族
就像我们无法明确一个19岁的男子是否成年一样,华夏文明应从什么时间算起,其起点也不好明确。一般把公元前1850年左右,也就是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的兴起,算作中华文明开始的时间。
对3800年前的中国人口,学者们估算了很多数值。多数都在400万~800万之间。我个人认为,当时有550万人口比较可信。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算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统一中国为止,“青铜时代”延续了大约1600多年,中原人口则从500万增长到2500万。“三代”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一代比一代更进步,更复杂,更文明,统治的区域也一代比一代更广阔的。与帝国时代那种从秦到清的循环式王朝更迭非常不一样。
“夏”、商、周三代的统治,其实就是三个民族先后称霸中原。
“夏”人很可能是嵩山南麓的土著,迁入洛阳盆地后,在二里头一带建立的一个小小的酋长国。它的统治区域比今天的台湾还要小,而且立国时间很短,对周围各族的影响有限;商则是由北方入侵河南的“异族”建立的国家,它是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真正统御中原的王朝,以武力赢得周围各族的畏服;周也是由西北侵入的异族建立的王朝。周文王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贵族”,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无法估量。夏、商、周三个民族的文化颇为不同,都给中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比如商人尚武,周人尚德;商人族内通婚,周人同姓不婚;商人沉迷于宗教,周人高度世俗化;商人嗜好饮酒,周人节制饮酒;商代的青铜器古朴敦厚,而周代的青铜器则相对轻快活泼。
青铜时代的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治上,从公元前1850年到公元前221年,中国经历了宗族酋长制、封建贵族制、帝国官僚制三种政治制度。中原地区的统一趋势越来越明朗,原本恩怨不绝的夏、夷、商、周、蛮、狄、姜等中原百族渐渐融合为同一个华夏族。
宗族族长制——封建贵族制——帝国官僚制
(二里头、商) (周) (战国末期、秦)
在整个青铜时代,中原最重要的变化是:原本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族社会瓦解,转化为许多分散的小农。宗族是一个我们今天听来十分陌生的词汇,可是宗族曾是中国形成统一社会的最大障碍,古代政治家和它做过上千年的抗争。宗族社会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父子关系,而小农社会是以夫妇关系为基础的。摧毁中国的“宗族社会”,有四个“人物”功不可没,他们是武丁、周公旦、耕牛、商鞅。
日期:2013-07-10 16:14:24
1.华夏之主:古代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
首先我向大家保证,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奴隶制时代。“夏商周三代是奴隶社会”是硬塞给大陆学术界的一种观念,没有任何可信度。所谓“奴隶社会”根本就是大陆学术界一件“皇帝的新装”。人人都知道它不对,却没人去质疑。如果硬要说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东汉时期大庄园的“部曲”和“奴婢”也许能勉强算是接近。
在政治上,从公元前1850年到公元前221年,中国经历了宗族酋长制、封建贵族制、帝国官僚制三种政治制度。
(1)宗族族长制(?——约3050年前)
宗族族长制,也可以称为部族酋长制,流行于3000年前的中国社会。商就是最典型的宗族族长制的国家。
宗族族长制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国家形态,基本上脱胎于酋长管辖地社会的酋长制度。早期中国还不是地缘社会,而是血缘社会。国家由许多部族构成。其中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部族(如商族)。该部族的族长也是整个国家的王。王还不能对其他部族的族众直接下达命令。他对其他部族底层民众的统治,只能通过控制其他部族的族长来间接实现。
那时,有血缘关系的人们聚居在一起生活,形成宗族。(也可称作部族、氏族)。古代盛行部族内部的通婚。所以每一个部族都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小社会。而中国人最早的姓就起源于宗族社会。姓最初就是用来区分宗族的。“同姓不婚”是周初政治家周公旦制定的礼制。其目的就是为了瓦解宗族,防止社会分裂。
宗族族长制的时代,华夏之主叫做王。其权利的象征是青铜大斧子,叫钺。甲骨文“王”字的本意就是一把大斧子。《史记》等史书中把周代以前的君王称为天子,是司马氏不察。
(2)封建贵族制(约3050年前——公元前221年)
封建贵族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封制。整个周代都实行的都是封建贵族制。可能由周公旦确立。
在周代建立之初,周天子把天下的土地分成很多块,每块为一“国”,赏赐给高级贵族们去管理。这些高级贵族在古汉语中称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效忠天子,承担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交纳贡赋,为天子出兵作战,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等义务。“诸侯”又把自己的“国”分成很多“家”,赏赐给低级贵族们去管理,这些低级贵族叫做大夫。“家”在这里不指家庭,而指封地,相当于后来的市、县等行政区划。“国家”这个复合词语就是这样来的。在大夫下面还有更低等级的贵族,叫做士。士没有封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职业政客,为诸侯和大夫服务。这样,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大夫分封士,在中原社会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
通过封建贵族制,周族巩固了对中原的统治,各诸侯国也扩大了自己的疆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是,随着春秋时期周天子实力的衰落,各诸侯国国力的上升,天子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封建贵族制走向崩溃。
封建贵族制的时代,华夏之主叫天子,其权利的象征是九鼎。大禹铸九鼎只是一个传说,列鼎制是从周代的礼乐文明开始的。
(3)帝国官僚制(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
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的核心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赵政称皇帝开始,到1911年溥仪退位为止。帝国官僚制时代,华夏之主叫皇帝。其权利的象征物是玉玺。
帝国时代与封建时代最大的差别,就是实行“地方官任免制”。更常见的说法叫做“郡县制”。周实行的分封制导致了分裂,产生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的局面。由于战国时期,宗族已经被瓦解,华夏已成为地缘社会。所以,通过任免地方官来管理某个地方,而不是把这个地方封给某个人,能使地方政权始终控制在皇帝一人的手中。这就避免了国家分裂。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由“君——臣——民”构成。
帝国官僚制使皇帝成为天下唯一的统治者。保证了权利的集中。其他官僚只是暂时从皇帝那里拿到公权力的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这种权利不能世袭继承。由于皇帝不分权不分地,皇帝制度实际上废除了贵族阶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