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话》
第40节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写完之后,高适又继续赶路了。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在视察归来时,特地再去僧房改诗。可是,他一踏进房门,便看见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相商,径直给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和尚,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骆宾王。

  真是奇怪,为什么许多流传改诗的故事,都把骆宾王描绘得如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他居然成了许多高手的师傅。宋之问、高适……而真正的事实是,骆宾王比高适年纪大许多,高适生时,徐敬业已经兵败,骆宾王即使没有被杀,也不知所踪了。等到高适担任两浙观察使时,骆宾王近百岁了,这哪里有可能去改高适的诗呢?
  为什么故事里都赞扬骆宾王的诗才文思?使我百思莫解。也许是同情这个天才被无端埋没的命运吧?
  “一”与“半”都合乎词语结构常规,但改为“半”,则更准确反映杭州江水随潮水涨落的客观实际。
  记下这个故事的是清朝人褚人获。这故事虽然有些荒诞,我们姑且信其有。面对像随着月落而退的半江水般的骆宾王,拥有渤海县侯爵位的高适会想些什么呢?曾几何时,骆宾王这位风光无限,草檄痛骂武则天的反叛英雄,已静悄悄地蛰伏于这方青山秀水之中。他那颖悟非凡的才情,总在不经意间闪烁出璀璨的光芒。他是了解江水的,他知道什么时候是一江春水,什么时候是半江秋水。他曾经像一江春水一样极力冲刷过堤岸和河床,现在,他习惯做半江秋水,静静地卧在河床,让两岸的青山峻岭,头上的蓝天白云,在自己的心中留下最为清晰、生动的影像。从“一”到“半”,是骆宾王人生;从“半”到“一”,是高适人生。高适肯定也会想到自己的经历。青年、中年时的失意,到处奔走,混到一个小小的县尉,却“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自尊与爱民的心让他挂印而去;现在是有些“一”了,什么都有了,房子、妻子、银子、轿子、位子,“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飞黄腾达时,若是依旧能葆有当日的那份自尊、爱民的宁静心绪,这才是有道之人。

  也许在盛唐杰出诗人的行列中,高适远不能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相比,也不如岑参。但从生活质量来说,他无疑是盛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精神品位,是盛唐边塞诗人的领袖之一;有物质地位,官职高爵位显赫。他拥有李白、杜甫沉沦下层久不得志的痛苦经历和感受,但没有他们旷日持久的郁闷和流浪;他拥有王维一样的傲视王侯的名位和才华,但没有他陷入政治变节泥淖的屈辱和忧郁。他的人生智慧就像这随月落而留存的半江江水,会汹涌,也会平静;会混浊,也会清澈。以后的路怎么走,全凭他个人的理智了。

  假如历史上的那些恋栈之徒能在自己声名如日中天之时,也去钱塘江边的某处山岭野庙走走,在夜色中看看半江江水以及那轮或圆或缺的月亮,他们或许会急流勇退,开始另一种活法,于是有了新的人生。
  在官场上混不容易,混得聪明一点,质量高一些,需要很大的智慧。人啊,处在“半”的境界最好,做官的人,却很少能够这样去想。
  当“前村月落半江水”时,请去看看吧,也许会获得一些教益!
  日期:2011-09-25 20:07:49
  对于这首诗话也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改诗的主人公是任蕃。

  李东阳在《麓堂诗话》引《唐音遗响》说:任翻在台洲寺壁上题诗云:“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任翻离去后,有人改“一”字为“半”字。任翻走了数十里后,才想起“半”字比“一”字好,急忙赶回台州来修改,却见壁上已有人将“一江水”改为“半江水”,于是叹息道:“台州有能人!”
  任蕃是浙江会昌人,年青时举进士落第,从此游历江湖。有次来到天台山巾子峰,在寺壁上题诗一首: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题完后任蕃便离去,走了一百多里路后,突然想起用“一江水”不如用“半江水”,于是便赶回去想改过来,但到了一看,却早有人替他改过了。“一江水”改为“半江水”是使诗句更加准确合理:因为天台山巾子峰,高峻异常。有高峰遮拦,加之走向使然,前峰之月断然无法照临一江水而只能是半江秋水。

  后来,这个山上再也没有人署名题诗。即后人所说的“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这种说法,应该比所谓高适题诗骆宾王改诗的传说更加真实,更加让人相信:草莽之中,也有能人!
  日期:2011-09-26 19:09:04
  42. 李涉寺院妙题诗
  我不知道郑板桥这位朋友,怎么灵光一闪,能够写出“难得糊涂”这著名的箴言。想来作为老兄一直不糊涂,所以,他才感叹说,“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啊。

  人啊,糊涂真的很难,聪明的人总不断地开动脑筋,想赚钱,想做官,愚蠢的人又自以为很聪明,整天胡言乱语,指指点点,说东道西。在生活里,最怕遇到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和你喋喋不休,你不想听,又不能不听,那个难受啊,真是可怕。
  唐代诗人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曾任太子通事舍人,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所以世称“李博士”。 他也曾经碰到过类似的事情,
  李涉曾经写有《登山》一诗,记录他春末游览鹤林寺的感想。因此这首诗又名《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一个诗人,能够与和尚聊天多时,可见这里的和尚品位不错,够聪明的,鹤林寺的僧人中也有风雅之人。所以很适合李涉的胃口,与这位高僧聊了整整半天。当然,李涉是诗人,当时在江湖上名气很大,和尚也非常愿意与他聊天。
  这首诗题在墙壁上以后,鹤林寺一下子声名大增。四面八方的香火都到鹤林寺里来了。人们在烧香拜佛的同时,欣赏一下李涉的诗与墨宝,满足后才依依而别。
  李涉喜欢去寺庙游玩,与那些道行深厚的高僧聊天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一些寺庙的住持的浓厚兴趣,他们也想附庸风雅,请李涉来玩玩,提高一下自己庙宇的知名度。某寺方丈先与李涉约定了,请他来聊聊,相互“交流”思想,并敬请题诗。
  李涉想,真情难却,我就去吧。于是,在某一天,他去了那个寺院,与住持见面之后,发现这个老和尚根本不懂诗,只懂银子,俗不可耐,钱眼里钻进钻出。他与李涉聊的时候,与李涉协商,想请李涉做他们寺庙的形象大使,庙前挂一幅李涉的写真,好让那些膜拜李涉的香客常来常往,多多纳钱,这样,也可以分一部分所得给李涉。哈哈,李涉听得冒火了,你把我当成什么人类?与这种人交谈纯粹是浪费时间,倒不如终日昏昏醉倒。于是将原来题鹤林寺的诗改变了一下句序,题在寺里壁上,扬长而去。诗云: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还是这四句,但是句子的次序颠倒了,意思就完全不同,它辛辣地讽刺了老和尚的庸俗卑下。
  与情投意合的人聊,往往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和昏聩糊涂品位低级的人聊,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强忍了听下去,也会“终日昏昏醉梦间”。这是一般人都有的心得。
  喜欢聊天的朋友,一定要从这个故事里吸取一点教训,别人厌烦了,就赶快停止,别讨没趣。

  日期:2011-09-28 16:32:11
  43. 李季兰的幽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