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顺纪事 第二季[GL]》
第2节作者:
杨不过牛过 关于出版的事宜,有几个人联系过我,都被我不了了之了。但为了《张小顺》的纸质化而联系我的,只有一家。一个多月前就联系的,我没放在心上。一直没回复。
今天心血来潮,问了几句。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我的确有一种把电子稿件纸质化的冲动,想象着散发着独特新闻纸味道的《张小顺》,是很让人期待的事情。
我还特地问了稿费怎么计算。我承认这完全是出于虚荣心,因为除非是异想天开的十万八万,不然我不缺那份钱,我的视金钱如粪土是很有底线的——万元以下。当然,我码的字,怎么可能卖十万八万?所以问了以后,我立刻又后悔了,万一人家告诉我也就百八十块,那我岂不当场寒碜死。
小时候,读的学校挺讲究,语文老师把写的好的作文,油印出来,钉成小册子。我努力了整整一年,也没写出一篇被老师录用的文章。长大以后,我总结了其中的原因,十之八九是因为我有一个不太关心我学习的家长,所以我写的作文因为没有成年人的介入,而始终有一种纯孩子式的贫乏。说来,这段经历在最初养成了我对书的敬畏感,觉得能登上书页的,必定是极好的文章。
回头,又看了一遍《张小顺》。觉得离“极好”,尚遥远得很。露脸和现眼仅一步之遥。一想到我时常对书架上的很多书籍、杂志嗤之以鼻。便想到别人把《张小顺》当作宋丹丹乡村厕所手纸的续集。
我还是决定不出版了。既有藏污纳垢,又有沧海遗珠的网络更适合自我意识过剩,得失心很重的我。
说起来,我上网码字纯属偶然。最早,是因为在动漫论坛认识了一个闲人,漩涡大王。这人异想天开,写了一个长三角版本的《THE L WORD》 ,也就是《流转的时光》。当然最初有一个极其耸动的名字《你只是把初夜卖给了一个女人》,尽管名字着实很雷。但我还是很尽职地以杨不过牛过的ID帮她四处转载传播。谁料这人做事历来虎头蛇尾,写到第二部分就要不了了之了,说是把这大作的版权,连同故事提纲一并送给我。遂,我接手。
最初开始码字真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我尽量循着漩涡大王的遗迹,依葫芦画瓢。就这么画着,画着,画出了自己的感觉,画出了自己的小范儿。我开始写短篇,觉得好的便拿出来晒晒,得些褒奖,沾沾自喜一番。
终于完成了漩涡大王的《流转》任务之后,有了自己构思的《露大腿,搞对象》,那完全是我的范儿,但现在看来表现欲太强,太过着急了。一个好故事被我讲得过火了。
《张小顺》是我写得比较平静的,我希望我能继续平静地写下去,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心脏都很脆弱,纸质化对除我以外的一切可能只是芝麻绿豆,但于我,却可能会改变我的心态,那样大大的不好。
同时,让鼓励杨不过牛过“纸质化”的部分群众们失望了。实在要纸质化,自己拿打印机打吧,不收你们稿费。
日期:2008-9-15 10:50:09
我必须解释一下,张小顺纪事没有及时更新的主要原因:
前几天,我在大润发超市附近等人,突然,一位彪悍的大婶,骑着一辆火红的电动车,以锐不可当的气势,疾驰而来。我吓得想跳上花坛避险,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错误地估计了花坛的高度和自己的弹跳能力,致使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滚进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爬起来后,当场就觉得右手手腕有点不正常。但我还是坚持完成了那天组织上安排的革命工作。下班的时候,实在不成了,手腕都肿了,到医院去瞧了大夫。隔了一天还贴了膏药。
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张小顺纪事的更新重新启动。
日期:2008-9-20 9:58:57
张小顺纪事(二) 知识改变命运
尽管张小顺不是顶顶聪明的人,甚至从某些方面上看,还有些小小的迟钝,但是,她在大学时代的成绩却一直不错。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全心全意搞好学习的人总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忙着享受精彩的大学生活,恋爱,逛街,KTV,蹦迪,社团,网络,偶像,八卦,一点一点填满了五彩的青春时光。当然在主流趋向之外总有另一种生活正在被另一群人实践着,比方——张小顺。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张小顺的态度是:老实、本分、听话、勤劳、节俭、善良、谦卑。这当然都是些难能可贵的传统美德,遗憾的是,和大部分传统一样,赞美它是毫无争议的,只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地球上,它们都已经都躺进了积灰的犄角旮旯里。它们的待遇决定了张小顺在人际关系中的定位:尽管显得离群索居、乏人问津,但不会有人觉得张小顺孤僻诡异,相反所有人都不会质疑她的好人缘,好人品。只是,芙蓉姐姐才对得起牛头马面的现代人类社会,才代表了个性当道的21世纪初期。
当然,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生活方式不仅是由精神实质来决定的,皮相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小顺虽说五官都齐全,四肢也不缺,但她从正面看,像初中里变声期的男生,从侧面看,像张巨大的人形纸板,从背面看像被生活蹂躏过的男中年。所以,小伙子们只在她的大学时代里画下了一条又一条烟灰色的淡淡墨迹,手一抹,立即模糊不清。
更加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一个人生中最大的困惑像一片散不去的乌云笼罩着小顺。女人——这个本该带给小顺快乐、分享、倾诉的同类,却成了伊甸园里的禁果,渴死前,嘴边的毒鸩。
于是乎,张小顺的苍白青春成了一个必然。然而,诗人们早就告诉过我们:青春是不能留白的。即便你是不太走运的张小顺。是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小顺学会了用火热的学习来充实贫瘠的心灵,用知识来拯救枯竭的灵魂。不抛弃,不放弃,她用灰色涂抹了非主流的青春。她用优异的成绩获得了6000元的奖学金,她用奖学金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减轻负担的家庭可以继续支持弟弟上大学。她详细清晰的笔记,更成为每年考试季节,校门外复印店的重要业务之一,间接决定了一部分同学的天堂和地狱。
咽下最后一块茄子,张小顺结束了回忆之旅,无奈地得出结论:知识改变命运,而且不止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波及其他人。
她望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的林孑恪。面试那天,在这个小孩身上,张小顺看到了自己。公司的秃头经理同意录取林孑恪之后,就兴冲冲地跟同事们说:“这小姑娘长得可像周迅了,真的!”但是,让张小顺感到惊讶的,并不是林孑恪长得像谁,而是这个小孩坐在电脑面前,仿佛她跟鼠标,键盘一样,是电脑的一部分。虽然林孑恪并有资格取得高级程序员的证书,但她独立编写了一个办公软件。当然,连张小顺都看得出来,这个软件实在不具备实用价值,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但其中牵涉到的计算机知识和庞大的工作量,都没法和一个正常的小姑娘联系起来。张小顺设法想象着林孑恪在她短短18年岁月里,花了多少时间对着电脑,才能在她不大的脑袋里装进这么多实在算不上美好的二进制玩意儿。
当一个人花大量时间做某一件事,可能是因为他真的热爱这件事;也可能是因为除了这件事,再没别的事情可做。张小顺猜想,自己和林孑恪都是后者。虽说是被动选择,但就像人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林孑恪辛苦学到的知识,造成了另一个人的共鸣,为她赢得了一份同情,使她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以及一个同情她的领导——张小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