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习更有效!》
第1节

作者: 咨询师大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1前言
  学习的心理学,有些拗口,本来我叫它考试心理学,可是我的搭档柳老师说,我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考场内,考场只是结果,明明多数实践和技巧是在考场之外,建议我叫它学习心理学,我深以为然,但是又担心初见到这个题目的朋友以为是劝告大家学习点心理学知识的意思,所以暂时就先用这个叫法吧。
  言归正传。这是教中小学以及家长怎样用好自身资源,考出最好成绩的帖子。
  相关阅读:
  家庭教育顾问日志
  日期:2011-10-23 16:58:00
  %2.
  就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而言,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能力学会,都有能力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
  什么叫不错的成绩?具体讲一个标准吧。以高考为例子最为直观。以河南省考区目前总分750分计算,不错的成绩就是600分以上,得分率80%以上,为简单起见,下文简称之为80分以上。
  难吗?有不少人还取得了90分,也就是675分以上的,乃至700分左右的成绩。当然这些都是天资比较聪明,又肯用功的孩子。
  但,智力方面的差距远没有分数反映出来的那样大。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当有限,考试的科目和范围也就是那么一点,这和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有很大不同,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有些专业确实是很需要些天分的,不具备天分的人学起来确实有困难。
  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学生别说考600分以上,二本、三本线甚至都达不到,500分以下,400分以下,乃至两、三百分的也大有人在,有问题了。
  日期:2011-10-23 22:39:00
  从哪个问题说起呢?问题很多,有些大家觉得是问题,比如考试的时候心理紧张,脸色发白,心跳加快,本来会的也不会了,题意也看错了,本来记住的东西这会也一片空白,忘了,考试结束,一出考场,又想起来了。这个情形,大约多数人会认为是问题。但这是一种结果,一种表现而已。
  其实问题远不止表现如此明显的这些。
  还是先慢慢道来。从头说起吧。
  从培训班们爱打的一句广告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说起吧。
  能输在起跑线吗?能。但是不是那些广告说的那样,情形正相反。
  输在起跑线上的唯一原因就是——抢跑。看见最近田径锦标赛上那个黑人短跑世界纪录保持着输掉比赛的情形了吗?体育比赛有规则,学习同样有规律,抢跑犯规是在起跑线上的取败之路,虽然这里没有裁判,但是最终会自食恶果。
  一般而言,许多失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后的期望值最高,期望值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渐递减,到了中学阶段就开始无奈、抓狂,有的到了高中,甚至在初中阶段就变成了不抱任何期望了。怎么回事?抢跑——虽然没有裁判,但是已经输在起跑线了,但这只是输了一局而已,后面还有一连串的违反规律的失误,才导致后来悲催的结果。
  什么是抢跑?我们来略述一二。

  日期:2011-10-24 11:19:00
  我当然不反对早期教育,我更同意教育从优生和胎教开始的观点。“三岁看老”当然是有道理的。学龄前,在孩子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抓好智力、情商开发,使孩子拥有较高的智力条件、身体条件,注意力,观察力,自信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学习的热爱等等。
  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按照规律办事。这是“建军”的阶段,“训练”的阶段,而不是早早地把“队伍”拉到学习的前线作战的时候。“笨鸟先飞”是荒唐的,只能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笨鸟”,早晚要被人赶上,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俊鸟”,将来俊鸟总会把高枝占,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在意短期的“虚荣心”,将来后悔就晚了,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养孩子没有回头路。

  日期:2011-10-24 11:34:00
  关于“抢跑”,我不想用过多的篇幅论述,因为这不是本文要说的重点。还是举例子吧。

  记得我儿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个周日我在楼下碰到一位律师朋友,他的儿子比我儿子小半岁,那天他带着孩子在楼下玩,对孩子说:“今天去爸爸办公室玩儿好吧?”孩子很兴奋:“好啊!”“到了那儿,爸爸给你出几道算术题练习练习。”“我不去了!”
  这个朋友有些无奈,对我说:“老华,怎么你的儿子那么爱学习,加减算数那么溜,我这孩子怎么听见做算术题就不干了呢?”
  我笑道:“这么大的孩子,这样的反应太正常了。你我的孩子都一样,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这样。”
  他表示怀疑:“不对吧?我明明见到你儿子算算术极快的——,那你是怎样教她算术的?”
  我告诉他:“我根本就没有出过什么练习题,给孩子算。”

  “不可能吧?”
  日期:2011-10-24 12:48:00
  幼儿最大的特点是游戏。你让他规规矩矩正儿八经地坐在那里去做什么算术练习题,那不是培养数学能力,而是培养厌学能力。
  我问那朋友:“你孩子已经会数数了吧?”得到回答是可以数二十以内的数了。
  那就够了?
  够了吗?是的,够了。
  不练习计算了吗?他不愿意练习怎么办?
  可以领着他玩啊,他难道不喜欢和大人一起玩?现在孩子少,父母只好充当孩子多数时候的玩伴了,刚才说带他到办公室玩,他不是挺高兴的吗?
  那数学能力不开发了?
  开发,但不是你那样开发。比如你可以买一些简单的掷骰子的棋类,骰子只有6个数,孩子一定认识。
  棋盘一定要花花绿绿,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那种。比如小老鼠奇遇棋,跑马棋之类的。

  你可以先和太太一起玩这很初级的游戏,就当是怀旧,回忆一下童年的好时光,这个用不了多少时间,也不太费脑筋,就当是放松休闲,这类棋一般都是前进到第100格就到终点了。只要你们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孩子一定是会被吸引的,接下来一定会要求参加的,那是一定的。因为符合他游戏的天性。
  日期:2011-10-24 13:10:00
  包在糖果中的“药”,开始兜售出去了。
  玩的过程中熟悉了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棋盘上走到某格的说明文字,比如停一次,前进到或者后退到某某处之类的可以由大人读给他听,至于认识不认识无所谓,玩的次数多了,总会认识几个。还有就是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这个,不是说不让着孩子一点,孩子都希望赢,不希望输,老是输的话就没有兴趣了,毕竟你和孩子玩的目的不在输赢,对吧?让要不动声色地让,不能明让,毕竟还有培养规则意识的目标在内。看似简单,有的朋友一到具体实践,往往忘记了最初的目的。玩着、玩着,对简单的加法有些熟悉了,比如原本棋子在位置3,现在掷出了一个4,开始数数1、2、3、4,结果走到了位置7,比如原本在89,掷出一个6,数数1、2、3、4、5、6,到了位置95,棋盘上都有标注,玩的多了,见得多了,慢慢孩子就有印象了然后你可以试着将加法的规则告诉他。当然,只是加6以下的而已。孩子都是性急的,不仅你到任何一所小学看一看,课间的时候,小孩子们上完厕所出来,个个都是飞奔这跑走的,我曾经在一座大楼内观察附近一个小学生的活动,结果没有发现一个孩子是慢慢走回去的。学龄前孩子更性急。而且他的注意力是不会保持太久的。所以下一步就开始利用他的这个特点继续在蜜糖中加“药”,练习算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