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24 13:37:00
你可以很夸张地说:“这样一格一格数太慢了,要不这样吧,咱们掷出数以后一下子把棋子拿到该到的位置,这样多快啊”他为了继续拉你和他玩,多半会同意,如果暂时不同意,你也别性急,等等,然后又提出来,甚至假意以退出比赛相威胁,总之要掌握火候。
等他同意后,你再附加一个小小的条件:谁要是放错位置了,就必须退回起点。
他不仅要操心算好自己的位置,还要操心算好你的位置,随时要准备抓住你出错的机会把你打回起点。刚开始,他可能会怕自己走错,计算的同时还会不拿棋子,先用手点数到应到的位置,这个是运算练习的过程而已,你可以先置之不理,然后象征性地抗议,这抗议的强度随着他计算的熟练程度增加逐渐增加,直到他已经熟练计算,你就可以要求禁止这种“违规”行为了。他若在开始的时候犹豫不决,或者算错了,你可以假装思考“自言自语”地对他提示 ,到底是73还是72?好像是72,嗯,让我再算算,是不是该让你退回起点了?哎,你怎么挪走了?还没走完啊。哎呀,可惜,让你逃脱了。下次不告诉你了,等你定了,再说。这个时候为了吸引他的兴趣,不动声色地让棋就更容易操作了,比如你已经大幅度领先,快到终点了,可以夸张地摆出一副得意的样子,结果,”不小心“算错了,他发现了后一定会欢呼着把你的棋子退回起点,精神大振。如果他没发现呢?你也可以自言自语啊。比如,咦,到底89加5是95还是94啊,让我再算算?不等你”算“出来,棋子已经在孩子的欢呼声中被拿回起点了。
这样一盘棋,也就几分钟,算了多少道加法题?算对算错没关系,玩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而且没有学习压力,不考试,不检查作业。
日期:2011-10-24 14:05:00
过了一段,加6以内的数已经很熟练了,这个时候,你又可以很夸张地说,最多只走6格太慢了,那怎么办?这样吧,咱们用两个骰子,这样快!小孩子当然喜欢快,于是游戏变成了连加运算,而且向十位加法演变。其实,事实上这不见得使得游戏速度加快了,很可能开始改革之后,游戏速度大大降低了,但孩子对此是察觉不到的,他在认真地计算他的棋子该走到哪儿了,而且在盯着你是不是又算错了呢。到了一定时候,你甚至可以建议使用3个骰子来玩这个游戏,当然,每一次升级都要在前一个阶段已经相当成熟之后,不可性急,你可不是小孩子了,呵呵。这个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我至今记得儿子小时候拉着我要求玩下棋游戏的有趣情境,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多少道口算练习题。但应该没有孩子会拉着父母要求做算术题吧,如果谁有这方面例子,不妨来与老华分享,共同研究研究。其实类似的游戏还可以有许多,道具也随手可用,扑克牌,日常生活用品,食物等等等等。原则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体、验到愉悦和快乐,不强迫,不要求结果,不指责,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在玩中增强能力,之后,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积极强化,比如,算的快,认字多,思维敏捷,观察力强,这些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得到别人的夸赞,具体算几个数倒没什么,培养出爱学习的意识或者不断得到爱学习的正面暗示。比如人家当着我和孩子的面说你的孩子算的真快,真聪明之类的,对孩子都是积极暗示。
对了,是要说抢跑问题的,好像有点走偏了,好了,再回来接着说。
日期:2011-10-24 20:22:00
10
首先是幼儿园教育正式化、枯燥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你幼儿园里叫孩子一些知识未尝不可,只是引导一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行了,可是现在很多幼儿园让孩子背起了书包,正儿八经地坐在课桌后面上课了,这些孩子的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能够持续一堂课时间吗?更让人恼恨的是,竟然还布置作业,甚至还测验、考试,有不少孩子在这时就因为“学习”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斥责了,伪老师。负面感受使得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孩子心灵中埋下了厌学的种子,此后会逐渐生根发芽成长的。
要命的是这种害人的举措竟然还得到相当部分受害者家长的支持,很不可思议!其逻辑就是多学一点总是好的,先行一步总没坏处,,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只从表面层次看问题。看来学点哲学很有必要,它真的是指导所有其他学科的学科,对知道人们日常理性思维,正确行动也有很大帮助啊。
日期:2011-10-25 05:17:00
冷丹,你好,你问是什么“棋”啊,其实这是一类棋,儿童游戏类的,一般有若干个棋子(4-6个)一副棋盘,一个骰子,棋盘一般分为100格,从起点到终点分别在每格内标上1到100的阿拉伯数字,棋盘上会有许多花花绿绿的画面,一些格子内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比如某格内“进入游乐场玩过山车,停一次”,那么走到这一格的选手下次轮到掷骰子的时候就要被隔过去一次。游戏可以两人进行也可以多人进行,轮流掷骰子而已,比如开始大家的棋子都在起点,你掷出了一个3,就把你的棋子挪到第三格,下棋再掷出一个4,就走到第7格,先到终点的为胜。这种游戏很普遍啊。当然中间可以设立许多情节,最极端的如美国大片《勇敢者的游戏》,呵呵。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日期:2011-10-25 06:05:00
11
除了幼儿园小学化之外,很多家长甚至在幼儿阶段就开始给孩子报班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抢跑的标准动作。对于技艺类、动作类的项目比如弹琴、画画,武术之类的,老华不想多说什么,没有研究心得,不乱说。但是有些科目比如什么识字班,算数班,英语班什么的,老华可是有话说滴,老华甚至见过一个朋友给上幼儿园的孩子报了一个课外地理课学习班。晕。
先说识字班,我见过的都是正儿八经地要坐在课桌后面学习的,而且还要检查学会了没有,课后还要布置作业。天哪。回到家写作业,家长自然要检查、辅导、提问,家长谁不认识字啊?不过你以为你认识字就有资格教别人认字?还拿自己的宝贝当实验品?无知者无畏啊,信夫!一句玩笑,莫当真哟。
初学认字的孩子,学过的字有不会的很正常吧,这些任务在成年人眼中简单不过,教了若干遍,孩子如果还是不会,责备的语言怕是就会跟上去了,孩子处于感性思维阶段,而且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是有客观极限的,在45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存在。那么会演变出几种典型情形,第一种,遭遇批评、责备,或被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很可能这个无形的牌子要跟着他今后的学习岁月,而且会被实践“证明”。这些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学习时遇到的是如此枯燥、无趣的东东,而且还要受批评、责备之苦,担无法通过检查测验之惊,忍单调乏味作业之烦,还有失父母之爱的恐惧。总之这个学习的事情在他的感受中不是个什么好东东,厌学的种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中。渐渐生根。还有一种,为了躲避责罚,挽留住父母的爱,开始学会了“装样子”,这些孩子上课坐的很直,眼睛盯着黑板和老师,一副认真的样子,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摆出认真的样子这个焦点上,至于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对不起,实在分不出兵力去攻取那个据点了。看,我已经很努力了,就不要再吵了,再罚了吧?“亲爱的妈妈,学习我会好好搞,万一我不幸失败,请你一定不要怪我。”潜意识中已经存储了“失败”的指令,学业失败的结果几乎是肯定的。如果老师和家长焦躁之下,口不择言,说出类似“真笨”之类的超级语言炸弹,那么在幼儿自我认知中就会真的给自己打上了“真的笨”的印记,如此一来可真不得了,今后的学习中这个“笨”字将如影如随的幽灵时时跟在他的身边。我们知道孩子间智力的差别是微小的,但认知的差别是巨大的。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孩子和一个潜意识认为自己笨的孩子可能智力本来是相同的,但是学习成绩差别是很大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哪里来的?来自环境,家庭、父母是第一环境,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幼儿阶段,父母应该逐步构筑孩子优势心态的防波堤预备其将来进入小学、中学的抗打击、轰炸的能力。这个后面我们会具体谈到。但是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不但不帮助孩子构筑面对未来的心理防线,反而自己充当了空袭孩子心灵的飞行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