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节作者:
寒山憶雪 日期:2013-02-27 14:49:05
====更新====
第一章 内忧外患的崇祯朝
公元1627年9月30日,明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正值秋高气爽、秋收农忙的时节,在385年后的今天,很多人翘首以盼的是“十一国庆长假”,心中不免有些小激动,很多人已经早已为小长假怎么度过做好了打算了。然而在当时,整个皇城,却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帝国的现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这一天驾崩了。
二十三岁的朱由校英年早逝,此前并没有考虑过接班人的问题,直到弥留之际,才在张皇后的提醒下,及时决定传位给十八岁的弟弟信王朱由检。朱由检即皇帝位之后,改明年为崇祯元年,他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朝崇祯皇帝。
从这一年算起,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检在位执政的时间有十六年七个月。这十六年七个月,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中相当精彩的时段。即位之初,魏忠贤等一大批阉党把持朝政,关外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又威胁着中原的统治及生民安危,关内则酝酿着星火燎原般的饥民起义。恰恰是这种时候,即位的崇祯皇帝勤政而又并不昏庸,但却偏偏做了亡国之君,其间原因纷繁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
历史学上,崇祯朝这十七年是备受关注关注的一块,关于这段历史的史学著作不胜枚举。
在总结明朝为什么会灭亡这一方面,那些著述给出了大概这么几种论断。一种是自然灾害灭亡论,即将明朝灭亡归结于当时小冰河气候导致的寒冷与干旱,才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和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侵扰。一种是政策不当灭亡论,即认为即便有天灾,明朝君臣也可以力挽狂澜,避免亡国,但由于政策失当,才导致最终亡国。一种是气数已尽灭亡论,即认为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各种体制等等都已经腐烂,积弊已成,亡国无可避免。
总的来说,大概就这么三种。可说了这么多,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恐怕早就头昏眼花了。
所以,要想分析事情的因果,就得先将明末这十七年的历史简单走过一番。
日期:2013-02-27 14:55:50
=====更新=====
【崇祯朝十七年】
朱由检登基后,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财政拮据,然而还有一个小问题给朱由检亲揽政事造成了掣肘,这就是魏忠贤揽权的问题。
魏忠贤的问题说大不大,因为魏忠贤说到底只是个宦官,他的权力并非制度所授,他必须依靠文官集团中与东林党相对的阉党(原为浙党、楚党、齐党三党,因为与魏忠贤关系密切而被东林称为阉党)支持。此外,宦官的权力直接来源于皇帝的信任,魏忠贤既没有掌控文官集团的能力,又无法控制军队,皇帝的权力又没有衰落,所以搞垮一个魏忠贤,实在不是很难的事情。
搞垮魏忠贤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魏忠贤并不重要。
朱由检的想法是,一定要搞垮魏忠贤,原因很简单,一是舆论使然,虽然有一大批人以魏忠贤为靠山,然而整个社会的舆论是,魏忠贤是个祸国乱政的权奸,除去魏忠贤,可以为自己赢得声望。二是权力使然,魏忠贤在朝内外势力很大,而且是明代有史以来第一位与文官集团联盟的宦官首领,不仅对皇权有所掣肘,而且也有威胁。于是,搞垮魏忠贤,就成了朱由检心中最坚定的想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帝先是隐忍,并不露出要整治魏忠贤的意图,而是暗中慢慢地撤他的后台,比如拉拢魏忠贤的心腹太监,这样做使得魏忠贤放松了警惕。短短一两个月,朱由检开始动手了。
皇帝先是将魏忠贤的铁搭档——先帝朱由校的奶妈奉圣夫人客氏驱逐出宫,再罢免魏忠贤最依赖的文官骨干崔呈秀等人。等膀臂都被折断之后,也就意味着魏忠贤势力的垮台,崇祯一鼓作气,将魏忠贤贬谪到凤阳守皇陵。魏忠贤离京前却装载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向皇帝示意自己意在求田问舍而不留恋权力,结果却适得其反,让皇帝更加生恨。在南下途中的肃宁,也就是自己的老家附近,魏忠贤估计心理承受不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剧,上吊自尽了。
时间就这样到了崇祯元年(1628),皇帝一鼓作气除掉“大阉”,天下无不为之庆贺(尤其是东林一系)。十八岁的朱由检除掉了魏忠贤,为自己总揽朝政铺平了道路。
除掉魏忠贤对大局会有很大的影响,却又没有特别巨大的影响,但是彻底打垮与魏忠贤关系密切的三党,影响就不一样了。
朱由检虽然小小年纪,但在即位当皇帝的那一刻起,早在心里树立了一个目标榜样,那就是他的老祖宗,以铁血加雷厉风行的作风著称的朱元璋。眼下,朱由检学习的这种作风开始显现出来了,他一鼓作气,责令群臣上疏,检举“阉党”成员。到这一年秋,与魏忠贤有瓜葛没瓜葛的人,名单都汇报到了朱由检那里。朱由检毫不犹豫,责令三法司严审,到次年(1629)三月,钦定“逆案”,入案官员225人,都遭到惩处,或贬谪,或充军,或处死。
“阉党”成员基本上被一网打尽,在主流的史学观点中,认为这是正义之举,是涤荡污浊,使忠良得以沉冤昭雪的做法。其实从杨涟、左光斗被迫害的事情来看,整治魏忠贤的确是大快人心,然而说到底,阉党与东林的争斗属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无所谓正邪,无非是利益的分歧冲突而已。至于谁的利益符合帝国的利益,谁的主张对帝国的利益有益,这里不做讨论。单就一点,相当于高中生年纪的朱由检,气盛之下,把能够牵制东林的三党和宦官势力彻底打垮,必将导致东林集团的独大,对将来的军国大事的影响,也就不那么让人乐观了。
日期:2013-02-27 15:05:50
==========更新==========
话归正题。
就在清扫阉党的同时,皇帝没有忘了军国大事。对待辽东的紧张局势,朱由检想起来在天启朝连续两次击退后金进攻的袁崇焕。当年(1628)七月,朱由检诏对袁崇焕于平台,以右都御史的身份让袁崇焕督师蓟辽,对付后金。十一月,会推内阁阁臣,非东林党的温体仁、周延儒集团与东林党集团发生冲突。
到崇祯二年三月(1629),三党基本被打残,东林党重新崛起,朝政看似焕然一新了,可以大张旗鼓,改革弊政,治理天下了,朱由检这样以为。这时候,面对的问题有三个,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下降。对于国库空虚,朱由检听取刑科给事中刘懋的建议,于这年二月批准裁撤驿站,希望节省每年八十万两银子,结果银子并没有省下来,倒裁撤了几万名像李自成这样的驿卒。对于吏治腐败,朱由检希望大臣百官揭发检举贪赃纳垢之人,户科给事中韩一良表现颇为积极,但当皇帝问道具体有哪些人贪腐时,韩一良含糊不言,和皇帝实实在在地打了一场太极拳,整顿吏治的风潮也不了了之。对于军队退化,皇帝听取礼部右侍郎徐光启的建议,购买仿造西洋火器,训练新兵,以及修订新式历法,打算走科技强兵的道路。结果,仅仅这一项得以实行,这又要等到两年后再详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