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1节作者:
寒山憶雪
当时大顺政权在河南东部的统治还并不稳固,而随着大顺军战败于清军,山东等地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弘光朝廷却仅仅将四镇全部设在南直隶境内,且督师驻节近在扬州,可以看出,弘光朝廷采取的是军事保守态势,只图能保存江南半壁。
下面的这件事,或许就能更明显地看出南明的图保江南的守势了。这年六月,就在后金军停止了南下的步伐,李自成西渡黄河时,南明朝廷又想到了北上议和。商讨了仅一个多月,这年七月二十一,朝廷以左懋第、陈洪范为主副使,组成北使团,北上与清廷谈判。
该不该议和呢?议和是需要的,但是在南明初立,江南没有稳固,朝廷没有武力后盾的基础上去议和,反而会助长清廷南下的野心。
任何时候,国家都是不缺乏眼光卓著的人才的,七月上旬,就在朝廷商议组建北使团的时候,复社巨子、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上疏,认为河南、山东空虚,不管是讨顺还是御清,都应该派兵北上,经营山东。陈子龙请求朝廷派兵北上,但与韩正宸一样,陈子龙的建议依然没有被朝廷认可。
与南明朝廷的保守相比,清廷的行动显得十分积极。五月,后金军占领北京后,多尔衮派兵南下追击李自成,连战连捷。到了六月份,李自成部属山西防御停当之后,西渡黄河回到西安,大同总兵姜瓖打着明朝的旗号宣布脱离李自成,并杀死驻守大同的大顺军将领张天琳,不久后又在清廷的招降下归降清廷。清廷迅速拥有了山西北部、北直隶一省的地盘。
随着大顺军兵败,河南、山东各地士绅以明廷旗号趁机反击大顺政权,大好时机,清廷积极招降各地。这年六月初四,清廷以王鳌永为户工两部侍郎,招抚山东河南两省。但却并没有派大军南下,南明朝廷在河南、山东仍有挽回的余地。这年九月底,山东青州府人氏赵应元发动青州起义,以明朝旗号反抗清廷,可见清廷在山东的统治是很脆弱的。但弘光政权的收缩之势,似乎已经是铁定的了,依旧不发一兵北上。
日期:2013-03-03 18:28:49
========更新========
但直到此时,清廷面临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西面有李自成,实力不相上下,南面有南明,也不可小觑,但后金依旧积极派兵,不惜两边都得罪。内有多尔衮的入主中原的野心,外有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等汉奸集团的帮助,清廷入关后的扎根行动似乎游刃有余。
六月,清廷派固山额真叶臣统大军攻打山西。叶臣强攻固关,击败马重禧,突破太行山防线,直逼太原并包围之。八月,驻守晋西北的唐通也反叛大顺,渡过黄河进攻镇守陕北的李过所部,夺取了陕北府谷、葭州两地后,便学习姜瓖,投靠了清廷。十月,由于孤军奋战,无法抵挡清军的进攻,太原失守,守将陈永福突围逃走(一种说法是阵亡),晋中纳入清廷版图,晋南仅有袁宗第、刘忠两部镇守。
与此同时,为了稳定山东的局势,攻打山西的同时,清廷又派和托、李率泰领兵一万增援山东,镇压了青州起义。同时,后金又以降将祖可法、金玉和镇守河南卫辉、怀庆二府(相当于今河南新乡、焦作两地)。
到这时,后金已经占领了晋冀鲁三省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全部疆土,南明方面眼睁睁看着疆土沦陷,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以争取战略主动。
在后金积极进取的时候,南明除了北上议和,江北四镇也搞起了暗中的内乱。最先挑起内乱的是高杰。
高杰的原本驻地是扬州一带,在尚未就任徐泗之前,高杰一直想让军队家属住进扬州城。但晚明的军队纪律性普遍很差,骚扰百姓是常有的事,而且高杰原本是李自成的部将,虽然弃顺降明,但在人们的心里,仍然将高杰所部视作贼兵,对他们很有歧视和偏见,因而扬州百姓拒绝高杰军家属进入城内。高杰一怒之下,率部包围扬州,扬言要攻打扬州,后来在到任的督师之位的史可法的调停之下,才避免了一场内战。
此外,其余军阀亦无心进取,一味向朝廷索要军饷,且相互之间制造矛盾摩擦,史可法名义上节制诸将,实则已经无法控制,只能居中调停。
这样的原因,正是因为朱由崧被迫求助于四镇,才导致四镇以拥戴之功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可谓东林党的自私与史可法的优柔寡断,酿成了一连串的严重后果。
日期:2013-03-06 19:36:05
========更新========
【覆亡的前奏】
南明的北使团在十月中旬到达北京,没有奇迹发生,这样没有资本的谈判,最终是没有结果的。左懋第虽然为人正直,但大的局势如此,他也无可奈何。谈判既已没有结果,左懋第提出了一个不得不做的小小要求,祭拜崇祯皇帝的陵寝,连这也被清廷拒绝。
当时后金内部正在展开一场迁都的争论,都城究竟是留在沈阳,还是迁往北京。最终多尔衮拍板,迁都。顺治小皇帝从沈阳颠簸到北京,多尔衮也就开始谋划南伐的计划了。
实际上,清廷到底有多大的进取心,不敢确定,但也不会太大。李自成北伐时,是汉奸范文程主张南下,趁机分一杯羹。占领北京后,多尔衮本人也没有对长期占据中原抱有太大的希望。但后金政权里有一个洪承畴,多尔衮不了解大顺与南明,洪承畴却了解,也许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为了替他的主人立功,洪承畴表现的非常积极。他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多尔衮确定了谋取中原的野心,并且在招降河南、山东,攻打山西等事上参与谋划,终于促成了现在这种对明、顺都极为不利的局面。
按说审时度势是一个政权的基本素质,但南明显然没能做到。现在这种情况,大顺和后金联合分取天下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后金入关后,始终把大顺当作真正的敌人。而大顺与南明则实质上有共同的敌人,后金,眼下最好的策略,是联顺抗金,方能各保所存。不知道大顺有没有这个意向,但显而易见,现在的南明却没有这种意向,依旧做着联虏平寇的青天大梦,依旧死抱着国仇家恨不忘,眼见着局势进一步恶化。
其实朝廷也没有心思考虑联谁灭谁,结谁抗谁的问题了,因为让人恨得牙痒的事情又来了,党争。
在拥戴一事上,东林党白白折腾一圈,却反而促使宦官和勋贵、武将势力的崛起。由于勋贵势力和宦官扯上关系了,结果没例外,他们这个群体再一次被东林党当作阉党了。马士英不是阉党,阮大铖也不是阉党,但东林党强烈的门户之见,几乎快将所有非东林党人都逼成了阉党。弘光朝宦官势力的复起,史可法议论朱由崧“七不可立”的事,都成了马士英夺取大权的有利条件。
八月,马士英利用皇帝对史可法的充分不信任,将其排挤出内阁,到江北督师。但此时马士英仍旧没能成为首辅,因为礼部尚书高弘图接任了首辅一职。马士英势单力薄,为了夺取首辅的位置,不得不寻求宦官和南京勋贵的帮助,而宦官集团和勋贵正愁没人领导,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派系,由于领导者是马士英,姑且将此派系称作“马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