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习更有效!》
第18节

作者: 咨询师大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只能针对大多是人的接受水平授课、布置作业,我说的是敬业的、负责的老师。就是统计学上的所谓“众数”,这个自然是中间的那一批,重点学校的众数值高,普通学校的要低。
  日期:2011-11-09 22:29:00
  到了这个时候,顶尖的强兵毕竟是少数了。
  中间这一大批也是有些许差别的。可能有人需要30%的时间才能搞定A类,有的需要50%,有的需要80%,再弱一点的,80%的时间精力都无法搞定基础的80%。
  “超强兵”甚至可能是1:9的比例。
  老师只能估测一个众数,或者凭观察,或者凭经验。
  在A部分可能分配30%的资源,或者40%的资源。
  “强兵”们的时间可能有浪费,你看那成绩最好的几个和成绩最差的几个好像上课都有点心不在焉的表现。作业方面也会有资源浪费,这个咱们暂且不去管这些强兵的事儿。
  这里谈的关键是那些使用40%资源无法搞定A部分的弟兄们,让他用60%的资源应付强兵们80%甚至90%资源都无法搞定的其余20%B、C部分,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资源完全浪费。而且本来可以搞定的,有能力对付的80%A部分也因为资源不足无法全部有效占领。
  日期:2011-11-09 22:53:00

  强兵们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强兵,学习上自然会有自己的一套,很多人会在学校、老师的安排基础上自行调整资源配比。我们假设某强兵20%资源搞定80%的A部分基础的,相对容易的部分,集中80%的绝对优势兵力猛攻其余20%部分,拿下10-15%,这个就是675——712分之间的总分了,这个有资格竞争本省本届比赛冠军的实力,谁是第一看运气,当然这个嘛,暂时不考虑加分因素,这个不是本文讨论的技术问题。

  可是如果不具备这个实力的按照这个方案执行那就悲催了。
  比如某次强兵,本来50%资源可以搞定80%的基础,600分,然后50%的资源攻击B、C部分,拿到多少算多少,如果运气好,拿到5%左右,30多分,630总分成绩也算不错啊,上个好点的211应该不成问题吧。
  但是,要想优秀生看齐啊,要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的学习经验啊。怎能如此“不求上进”?这里请大家,注意为了研究方便,这里把一切都简化了。只是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
  好,次强兵也采取强兵的方案。只给A部分分配20%的资源,其余80%投入“攻坚”,结果,A部分严重资源不足,拿到一半多点已经算是幸运,假设得到这部分360分,至于BC部分资源还是不足,由于基础不牢,5%也无法得到,侥幸做对一道难题,这个嘛,以前正好做过的,熟人,12分。总分372.这个能上啥学校?老华不清楚,据说有无论考几分都能上的那种,什么状况,还没有来的及研究。
  日期:2011-11-09 23:25:00
  有很多家长朋友愿意让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坐同桌。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正面的影响,也会有负面影响。
  手边有这样一个例子:本省最好的高中之一,一个学习成绩顶尖的孩子,知识面也很宽,说话风趣幽默,很有合作精神,乐于助人,亲和力不错,班上人缘挺好,学习好像不怎么费劲,就是有时上课说话,做个小动作啥的,自习课那就更“自由”一些了。不过,老师对他相当包容,很喜欢他,语文老师有时上课遇到有历史典故之类的地方还会专门提名让他来给大家讲讲。

  班主任也很喜欢他,不过有次老华和这位极有经验的班主任交流,老师提到这个孩子,称赞之余,笑道:“谁跟他坐同桌,谁倒霉!”
  说这话时也透出喜爱,不过这也是她以往经验总结出的“奇怪规律”。
  奇怪吗?
  日期:2011-11-10 09:43:00
  转换一下思路,如果投入80%资源去对付80%的基础部分呢,这个很多人可以办到了,用20%的资源应付人家尖子生的80%资源也不能完全搞定的其余20%,这个.....
  不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是啊,学习是为了应用,不管应用到哪个领域。
  600分加得到几分算几分,减正常“失误”部分或加上超水平发挥部分,600分左右。

  再极端一点集中全部兵力对付80%,100%的资源配属给基础部分,虽然整体上是“弱旅”,但是以5倍、10倍的优势兵力对付相对的弱敌,这个能做到的就更多了。所以本来,对于普通智力的孩子,现有的一本线本来是在他能力可以企及的地方。是可以被他踩在脚下的,前提是多数人仍然不会合理配置自己资源,不知己,也更不知彼。这种情况一时半会是不会改变的。资源、天赋或许改变的难度大,比如田忌的马总体不如齐王的马,那就别追求三战全胜,这个是最优解方案,但是得到的是完败。满意解,赢了就行,2:1.

  日期:2011-11-10 09:48:00
  如果经常“三战全败”,你还会去参加这样无望的比赛吗?被迫参加会有积极性吗?感受会如何?赛前的预期会怎样,有没有失败情绪?这些反过来经一部“印证”,强化了失败预期,失败的结果总是难以逃脱。
  日期:2011-11-12 11:09:0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很多自告奋勇充当孩子场外指导的家长,在这个环节上就有了问题。
  至于知彼方面。问题可能更多,哪些是A?哪些是BC?实践中如何实际配比?
  孙子兵法很多将领都读过,会应用的怕是不太多。
  孙武子亲子带队伐楚,3万吴军把拥有数十万军队的楚国首都都打了下来,从江苏打到鄂西北。换个人试试?
  如果你不适合当教练就不要去担当这个职务,至少不要去干预细节。把握一些原则既可,不要充当好心的破坏者的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日期:2011-11-12 11:21:00

  作为咨询师,老华也是很强调“摄入性会谈”阶段的,不了解具体的详实的情况,很难找准问题根源所在,何谈解决问题……仅仅从表面一些零星的资料匆忙做出判断,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凭借以往经验也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可能,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不可以这样不负责任,即使判断失误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这里只是讲方法,讲一些原则,试图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观念,具体案例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于现场的人最有发言权。
  其实我看到很多习题集后面的答案写的是: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想来如果是出题的老师改卷,未必会机械地将和自己给出的答案不一致的一律判错,说不定还会把学生中的一些更巧妙,更合理的答案变成自己今后给出的“参考答案”,但是在执行中往往被一线的操作者把“参考答案”换成了“标准答案”。
  老华给出方法,特别是具体的做法,都是仅供参考啊,千万不要被具体指导者,特别是家长给弄成简单模仿的标准答案。
  我看到一些朋友回复中是在理解这些方法的思想本质,确实高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