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3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许李自成留守三万兵马,就能守得住潼关,当年袁崇焕凭借两万兵马,也能坚守宁远城,如今三万顺军扼守潼关一段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回到西安的李自成,原本是想凭借坚城固守西安,但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使得李自成改变了主意,流动作战的思想又开始在他的脑中泛滥了起来。正月十三,李自成带领十三万军民,撤离西安,经商州、南阳,往襄阳进发。
  正月十六,李过、高一功等部会合,撤离陕北,西进宁夏,不久将从陇西、汉中、川北一带撤往湖广。正月十八,多铎占领西安,不久,阿济格也赶到,到这时,大顺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
  日期:2013-03-09 21:11:49
  ========更新========
  【在沉默中灭亡】
  清廷全军出动以对付大顺政权,多铎与阿济格两面夹击陕西,这样的计划就没有风险了吗?
  其实不然,清廷在山东、河南东部、北直隶(即河北)畿辅之地兵力空虚,留守兵力相加也不会超过五万,而开封黄河北岸仅有豪格率领的不到八千军队驻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明军趁机北上,从山东一线直捣北京,清廷也将面临两面受敌的尴尬局面。
  但这情况没有出现,南明没有派兵北上。其一是因为党争,朝廷当权人物不得不专注于于争夺权力,无暇顾及军国大事。其二是因为四镇的跋扈,左良玉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四镇身上,但四镇基本上没有进取之心,能守住两淮,已算是最好的了。
  然而还是有人有进取心的,那就是四镇中唯一一个来自农民军队伍的高杰。高杰曾经差点在扬州发起内战,高杰约束部众不力以及希望军属入城的这些要求,的确是高杰的责任,然而更有责任的是扬州民众,对来自于农民军的高杰部怀有至始至终的偏见歧视。后来史可法到任之后,给予了高杰充分的信任,使得高杰感恩戴德,由此而激发了心中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并开始谋划出兵北上事宜。

  弘光元年正月初十,高杰会同史可法、河南巡抚越其杰进驻睢州。看起来好像明军要北伐似的,然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朝廷联虏平寇方针的继续。明廷到此时仍没有醒悟,依然认为后金进取山陕西是帮助朝廷剿灭流寇,对后金的军事行动持观望态度。此外,高杰之所以进驻睢州,也不乏扩大自己地盘的嫌疑。

  指望明军在清廷后方空虚的时候采取行动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明军能守住江南。凭借江北四镇十二万余的兵力,只要奋力坚守,江南还是基本安全的。但两件事将改变这一切。
  第一件事就在当下。高杰进驻睢州之后,驻睢州的前明山西总兵许定国为了防止被高杰火并,不甘于屈居高杰之下,便暗通后金,请求豪格发兵。豪格正愁兵力空虚,纵使八旗军战斗力再强,他也不敢拿七千人来碰高杰。但许定国降心已定,于正月十二摆下鸿门宴,邀请高杰赴宴,高杰不听越其杰和部将劝告,轻率赴宴,从而被杀,史称睢州之变。
  高杰虽然被杀,但这一镇兵马完好无损,况且主将被杀,史可法正好可以趁机控制这支军队,利用部将的义愤填膺,擒杀许定国,既除去了叛军,又能有效控制本镇兵马,解决尾大不掉的问题。但不知为什么,史可法于二月初,就匆匆离开徐州,返回扬州,其幕僚、沛县文人阎尔梅劝阻史可法,建议北上收取山东或西进收复河南,或留驻徐州观望,对照当时的局面,这些建议不可谓眼光不长远。但史可法一意赶回扬州,将徐州兵马交于高杰部将李成栋接管。

  日期:2013-03-09 21:12:35
  ========更新========
  第二件事发生在两个月以后,比睢州之变要有更加恶劣的影响。这件事便是左良玉清君侧。
  清军占领西安后,进军计划回归到开初的状态,多铎负责攻打南明,阿济格负责追击李自成。
  东路军多铎部在西安休整了近一个月,才开始转入河南。而西路军主帅阿济格由于在进军西安时比较迟缓,受到了多尔衮的责备,所以占领西安后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接再厉,追击李自成的南下部队。
  三月初五,多铎军抵达河南归德府(今商丘),但他却并未急忙南下,在归德停留将近一月,粮草筹备停当,直到四月初五,才从归德向南进发。于此同时,西面的形势,则要复杂的多了。
  三月下旬,李自成已到达襄阳一带,与镇守当地的顺军会合,总兵力将近二十万。而随后赶到的阿济格大军,仍然只有七八万人马,且长途劳顿。李自成此时没有了两面受敌的威胁,正是应该与后金决一死战的时机,但不久,李自成就撤离了该地,向武昌进发,继而沿江东下。这就等同于放弃所有的根据地,顺军又回到崇祯十四年之前的状态了。
  李自成的这一举动的意图,基本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李自成是想赶在清军渡过长江之前攻下南京,夺得江南半壁,对抗清军。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自知不敌清军,想与南明联合抵抗,因而在此后的一个月内,只是尾随左良玉,并未与其发生一点冲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如何,且待最终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再一次犯了战略错误,他将最后一块根据地放弃了,也就增加了失败的可能。

  李自成东下还造成了对弘光朝廷的影响。左良玉虽然拥有十余万的兵马,却因为此前与李自成多次交锋,被李自成打怕了,所以李自成出襄阳东下时,左良玉一心想着的是如何避战。恰好当时南京闹出“童妃案”“太子案”,朝野不满马士英擅权,给了左良玉避战东下的理由。三月二十三,左良玉借口奉太子密诏,勤王清君侧,率军东下。四月初,左良玉到达江西九江,劫持了九江总督袁继咸(凤阳总督马士英进为阁臣之后,将原总督驻节移到九江,故改称九江总督,仍名义上节制江西、湖广等五省兵马)。

  南明朝廷现在面临的局势,可谓两面受敌。一面左良玉逼近安庆池州,威胁南京上游,一面清军自归德南下,威胁两淮,无论是史可法还是马士英,都从联虏平寇中醒了过来,意识到局势的艰难。
  认识到局势的艰难,不代表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两面受敌的局面,马士英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虽然明知道清军南下,但也不得不从江北四镇中抽调兵马,前往安庆抵御左良玉。

  日期:2013-03-09 21:13:21
  ========更新========
  对此,史可法也没有比马士英更好的解决办法,他能做的只是反对马士英这么做。四月初二,史可法行抵南京燕子矶,反对朝廷从江北抽调兵马,然而这样的请求是没有效果的,由于马士英的阻拦,史可法连南京城都没能进入。自知大局以无法挽回,史可法竟恸哭于燕子矶,这时候,他该回想从立新君到现在,他应该知道自己犯得错误,并且深深地为其自责和懊恼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