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4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除了多铎南下,清廷还增派山东固山额真准塔为东路协助军,直取徐州、淮安、通州(今南通),专攻刘泽清部。
  四月十三,多铎逼近泗州(今盱眙淮河北岸),守军弃城而逃,当晚清军渡过淮河,直逼扬州。一路来,各地纷纷投降,刘良佐首先投降,李成栋也献出徐州,刘泽清也不战而撤到海上。整个江北四镇,已去三镇,平时跋扈内斗,临战非但没有一死报君王,反倒纷纷投降,史可法苦心经营的江北四镇四去其三,不知道此刻的他,心里会作何感慨。
  四月十九,多铎大军进驻扬州城郊。二十四,降清明军参与攻打扬州城,史可法仅凭不到一万兵力,守城不足一日,清军用红夷大炮轰塌城墙。二十五日,扬州沦陷,此后连续十日,清军展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扬州数十万百姓,生灵涂炭,江南繁华都会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史称“扬州十日”。
  与此同时,西面的阿济格已经占领武昌,并且沿江东下,在九江袭击顺军的老营,即士兵家属的营盘,顺军损失惨重,大将刘宗敏战死,顺军余部只得沿幕阜山转战湖南。就在转移的途中,途经九宫山时,李自成偶然遭到地方团练程九伯袭击而丧命,顺军群龙无首,几乎处于解体状态,不久后抵达到长沙府浏阳县一带。
  李自成的偶然死亡与顺军的撤去,使得左良玉军队暴露在后金兵的威胁之下。其实在四月初四,左良玉便已病死于舟中,其子左梦庚见大军既受到黄得功阻挡,无法东下,又敌不过清军,但自己又不愿率军暂往江西躲避清军以保存实力,竟然于五月十三投降阿济格,十余万明军精锐尽入清廷囊中。
  日期:2013-03-09 21:15:01
  ========更新========
  扬州沦陷,加上左军的逼近,南京已然处于万分危急的关头。这时候,身为内阁首辅的马士英,见抵抗清军无望,又对安抚左良玉余部无望,于是决定带弘光帝逃往杭州。
  五月初十,在左梦庚尚未投降之前,马士英便就携皇帝弃南京城而南下。五月十五,从瓜洲渡江的多铎大军西进抵达南京,南京城士绅开城投降,京师沦陷。
  弘光帝出逃后,在溧水遭遇变故,与马士英分开,马士英等携太后继续向杭州进发,而皇帝则转而向西,投奔驻守在芜湖的黄得功。对于这一段变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南逃队伍遭遇匪兵(顾诚观点),一说是弘光帝为了摆脱马士英的控制,主动前往芜湖的。
  黄得功手握五万以上的精兵,是江北四镇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崇祯年间守卫淮西一带,使得张献忠无法进逼南京,保卫江南平安,因而比其余三镇更忠于朝廷。弘光帝与逃亡大部队分开后,之所以未继续南下奔杭州,而是转而奔黄得功,估计也是想借用这最后的兵马作拼死一搏。

  由此可见,弘光帝也并非一味贪生怕死之徒。但无奈黄得功有报效国家之心,他的部将却没有那样的觉悟。五月二十八,因投降清军的先锋刘良佐军逼近,黄得功部下田雄、马得功叛变,暗箭射伤黄得功。黄得功自知大势已去,把剑自刎,弘光帝被清军擒获,押往北京,次年五月份被斩杀于北京菜市口。
  至此,南明的第一个朝廷弘光政权,已经正式宣告灭亡。纵观弘光一朝,可有所作为,但满朝忙着权力与利益的争夺,陷入混乱的内耗之中,无意进取,即便存在有进取之心的人,也得不到重视。真正对南明有威胁的是清廷,但朝廷没有认识到,反而定下了联虏平寇的错误战略,从头到尾,一切对外的军事政治行动,都受限于这个错误的策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亡,弘光朝的盲目无知,由此可见。

  日期:2013-03-09 21:18:26
  ========更新========
  第三章 捉襟见肘的隆武朝
  弘光帝被俘,弘光朝廷覆灭,但南明并未就此而灭亡。五月二十,马士英与太后、部分朝臣逃至杭州。马士英原本还寄希望于皇帝能依靠黄得功扭转战局,但在得到黄得功自杀和皇帝被俘的消息后,便于六月初七与在杭官绅商议,请命太后,拥戴潞王朱常淓为监国。
  六月初八,潞王就任监国位,但仅仅不到六天,潞王就投降了清军,杭州沦陷。东林党所认为的比朱由崧更贤的潞王,就如此的贤,在明朝的藩王中,起兵抵抗胡虏入侵的有,逃亡而不愿意为胡虏臣民的也有,但像潞王这样,主动以监国身份投降清军的,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杭州的沦陷,标志着再建江南半壁已经不可能了,也标志着弘光朝廷彻彻底底的覆灭。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将何去何从,汉室江山将何去何从!
  然而在不久后,福州将诞生南明第二个朝廷,唐王隆武朝廷。
  日期:2013-03-13 11:58:24
  ========更新========
  【唐王监国】

  弘光元年六月十一,唐王朱聿键见潞王朱常淓已决定降清,不盛愤慨,在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前往福州筹办监国。闰六月初七,唐王在福州就任监国,这月二十七,唐王就任皇帝位,改元隆武,南明的第二个朝廷隆武朝廷建立。
  唐王朱聿键是朱元璋二十二子朱桱的八世孙,虽出生于宗室,却从小就饱经磨难。朱聿键的祖父唐端王不喜欢长子即朱聿键之父,想把爵位传给爱子即朱聿键的叔父,因而在朱聿键十二岁时,因为朱聿键的曾祖母去世,其祖父便将朱聿键父子一同囚禁起来,生活极为困苦,朱聿键只能以苦读度日,直到崇祯二年,朱聿键二十八岁,尚且没有得到官方的姓名注册。这一年,其叔父毒死朱聿键的父亲,同年,祖父唐端王薨,朱聿键得以承袭爵位,后杀叔父为父报仇。

  本来唐王可以一直像其他宗室子孙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他的藩王之位,直到老去,但当时正逢农民起义,起义军袭扰封地南阳一带,朱聿键幼年多经磨难,因而与其他藩王大不一样,对祖宗江山似乎有着更多的责任心。在农民军焚烧了凤阳皇陵之后,朱聿键多次请命朝廷,请求带兵平定民军叛乱,均未得到朝廷的回应。不久,朱聿键自己招募军队,然而被民军击败。更严重的后果是,唐王因此遭到皇帝朱由检的猜忌,崇祯九年,被朱由检治罪,囚禁到凤阳宗藩囚室,经朱大典、路振飞等历任淮扬巡抚的劝救,直到崇祯十七年,弘光朝廷建立,才将朱聿键释放,但朝廷责令他迁居广西。次年,唐王朱聿键流落到浙江杭州,正赶上潞王监国及降清等一系列事件。

  应该说朱聿键与其他藩王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多灾多难的经历使得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没有经历的漠磨练,增加了许多阅历,这也正是国家危难时刻,需要的最高统治者的必须条件之一。

  唐王的世系,与崇祯皇帝已经相当远了,当时桂王还在广西,按说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唐王继承大统。但当时朝廷的抗清重点在东南,桂王虽血缘近,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而在东南,潞王惠王连续降清,存在太祖直系后代的,也只有眼前的唐王。黄道周等江南大儒参与拥戴唐王,除了考虑到以上原因,还因为他也认识到,唐王与其他藩王的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担当大任,此外,唐王封地在南阳,也是中兴汉室汉光武帝的家乡,因而拥戴唐王,也带有一层中兴明朝汉室江山的象征意义在里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