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18节作者:
寒山憶雪
第二,鲁监国上演的萧蔷之祸。消息不灵也罢,两个政权并立已是既成事实,关键看事后怎么处理,隆武朝已得到大多数地方政权的承认,鲁监国仅仅偏居一隅,理应为抗清大计着想,辞去监国。以隆武帝的敢作敢为的性格,肯定能经营好浙江,不至于三次反攻杭州连续失败,也不至于后来清军越过钱塘江,明军一触即溃,一溃千里。
第三,郑芝龙的跋扈与降清。郑芝龙即是海商出生,带有海盗的风格,自然谈不上忠君报国,其信奉的人生理念必然带有唯利是图和“良禽择木而栖”的影子,看到清军兵锋强盛,产生投降之心也是难免。倘若郑芝龙没有降清,积极出兵,支持隆武帝亲征北伐,当时清军在江南的兵力又较为空虚,收复南京不是没有可能。即便郑芝龙不响应北伐,但只要不投降,扼守险关要隘,清军也绝不会轻易进入福建,隆武帝到达赣州之后,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
第四,何腾蛟的昏庸乏聩。顺军余部三十余万前后到达湖广,本来可以成为抗清的中坚,但因为何腾蛟目光短浅,对农民军持有偏见,没有真心与农民军合作,用各种手段排挤顺军,使得这一支重要的抗清力量得不到运用。在应对具体问题上,何腾蛟也显示出十足的短视与自私,隆武帝对他十分信任,但当得知隆武帝将前往赣州进而掌控湖广时,唯恐自己在湖广的权势因隆武帝的到来而丧失,故而没有积极迎接隆武帝入赣。而对于赣州之围,岳州之战,何腾蛟有足够的兵力可以援救,但却坐观败局,不仅赣州失守,还导致岳州沦陷,湖南的门户被清军打开。倘若何腾蛟能对顺军余部善加利用,反攻湖北不成问题,清军的兵力由此也就被吸引到了湖广,也就不会有博洛的进军浙闽的这一计划,东路明军也就可以趁机有一番作为。
但这四点似乎只是表层原因,这四点之中,还透漏出深层的原因,也就是偶然中的一些必然。
我看出的必然是人心分散。鲁王与唐王人心分散,郑芝龙与皇帝人心分散,何腾蛟与朝廷人心分散,各支抗清义军之间也是人心分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导致了潮流般的人心分散。个人观点,国人历来都是人心分散,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不分散过,毕竟这么大的国度,是由上古那么多小国家,那么多大部落融合而来的,地域不同,形成的不同集团的利益追求也不同,人心自然不会抱成一团,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尚能维持,一旦中央政府衰弱,接下来的局面便是混战割据,历来皆是如此。况且明末党派矛盾、贫民富民矛盾、义军与士绅的矛盾,多种矛盾杂合,更加剧了这种人心分散的局面。所以,这是一种文化弱点,难以改变,加之隆武帝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塑造统一的中央政府,故而人心分散的局面,是难以挽回的。
倘若后来的抗日战争,没有蒋介石提前实现全国的统一的话,用军阀混战的那种局面来应对日本的入侵,我想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正因为有了全国的基本统一,才能支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清失败,华夏亡国近三百年,抗日胜利,避免了华夏亡国灭种,其对比是多么的明显啊。
日期:2013-03-13 13:57:18
========更新========
第四章 苦苦支撑的永历朝
隆武二年(1646)八月底,隆武帝在汀州遇难,浙江、福建、江西三省相继沦陷,消息传到广东,立即在士绅中又引起了轩然大波。皇室继统的问题再一次提上了日程。
这一次没有第一次关于立福立潞问题的纠缠,也没有以远藩匆忙继位带来的麻烦,因为眼下有现成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唯一一个。万历皇帝的子孙,到如今,只剩下桂藩一系了。老桂王朱常瀛在弘光元年便已过世,世子也一病不起,永明郡王朱由榔承袭了桂王爵位,暂住桂林,到如今,无论是血统远近还是地理远近,桂王无疑将是唯一的也是最合适的继统人。
十月初十,在以瞿式耜为首的两广官绅的拥戴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就任监国,不久即帝位,年号永历,这便是南明历史上的第三个朝廷,永历朝廷,也将是南明历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朝廷。
日期:2013-03-13 13:58:17
========更新========
【新儿便有溺殁之难】
相比于弘光政权建立时,江南士绅能有一个多月的宽松的时间去争辩立新君的问题而不必担心什么,相比于隆武政权建立时,隆武帝能有机会整顿内政并于与郑芝龙暗暗较量而不必担心福建的安危,而永历朝面临的局势就要艰难的多。
这主要与清廷的策略有关,弘光元年时,清廷发兵南下的目的,只是为了消灭弘光政权,并以此认为,可以凭借檄文传令各地归降,于当年便领兵北返,留驻的兵力不是很多,因而也就给隆武政权提供了喘息之机。而此后,清廷意识到凭借传檄是无法占领南方各省的,因而也就改变了出兵的目的,再次南下发起对南明的第二波攻势,便不再以消灭鲁监国、隆武两个政权为目的,而是以军事占领南方各省为最终目的。
这样一来,虽然隆武朝廷灭亡,但清军并未因此而停止进攻的步伐。在博洛占领福建、金声桓占领赣南之后,清廷紧接着发动了第三波攻势,进军湖南、广东和四川。
进军广东和进军四川几乎处在同一时段,即隆武二年冬季,已占领福建的李成栋部引兵万余进军广东,而统领陕西大军的肃亲王豪格,则率领大军经汉中进军四川,旨在消灭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而进军湖南则较迟,在次年即永历元年春季,由投降清廷的孔有德就任定南王,旨在占领湖南、攻破广西。
局势危急,但在此之前,南明的内部,再一次上演了隆武朝延续的萧蔷之祸。桂王朱由榔监国后,得到了清军占领赣州的消息,朝廷惊慌失措,不抓紧部署防御工作,却反而离开肇庆,逃往广西。而当清军进入福建之时,承袭唐王爵位的隆武帝的弟弟朱聿粤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经海路逃到广州,原本是为了保存身家性命。但永历朝廷西逃之后,在广东人心尽失,在错综复杂的官绅内部矛盾的影响下,广东以苏观生为首的官绅在广州拥戴唐王朱聿粤监国,十一月初五,便先于桂王登基称帝,改元绍武。大敌当前,南明内部再一次分化出两个朝廷。
永历朝廷得到了这个消息,便于十一月十二东返肇庆,十八日宣布称帝。此后,永历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广州劝唐王取消帝号,双方矛盾激化,使者被斩杀,这月二十九,双方正式兵戎相见,在广州三水县开战,永历军队初战得胜,但督师林佳鼎轻兵冒进,被伏大败。
正在双方疯狂地进行内战之时,李成栋率领的清军正在迅速逼近广州。腊月二十五,清军伪装成明军,闯入广州城,绍武朝廷军队集注意力在于对永历朝廷的内战,广州兵力极为空虚,李成栋等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俘获朱聿粤、苏观生等人,虽然朱聿粤、苏观生二人挑起内战,无视抗清大局,但最终悬梁自尽,没有屈膝降清,总算保留了些骨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